分享

每日经典真题

 诗心竹梦 2016-03-18


真题集中突破:

1、(多选题)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船工甲见乙落水,救其上船后发现其是仇人,又将其推到水中,致其溺亡。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犯罪

B甲为县公安局长,妻子乙为县税务局副局长。乙在家收受贿赂时,甲知情却不予制止。甲的行为不属于不作为的帮助,不成立受贿罪共犯

C甲意外将6岁幼童撞入河中。甲欲施救,乙劝阻,甲便未救助,致幼童溺亡。因只有甲有救助义务,乙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D甲将弃婴乙抱回家中,抚养多日后感觉麻烦,便于夜间将乙放到菜市场门口,期待次日晨被人抱走抚养,但乙被冻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第51题卷二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成立不作为犯罪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义务。这种义务的来源包括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4)行为人的不作为与某种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B项:甲并没有制止乙收受贿赂的作为义务,故不成立受贿罪共犯。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D项:甲将弃婴抱回家中抚养的行为使其对婴儿负有照顾的义务,属于先前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其不履行作为义务而将婴儿放在菜市场门口致其冻死,构成不作为犯罪。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A项:船工甲见乙落水,救其上船,已履行了其职务上的义务,不成立不作为犯罪。故A选项错误。另外,甲发现乙是仇人又将其推到水中致其溺亡的这一行为应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

C项:甲意外将6岁幼童撞入河中。甲负有救助的义务,属于先前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乙虽不负有作为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但其劝阻甲救助幼童是构成甲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D。


2、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小偷翻墙入院行窃,被护院的藏獒围攻。主人甲认为小偷活该,任凭藏獒撕咬,小偷被咬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B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C甲看见儿子乙(8周岁)正掐住丙(3周岁)的脖子,因忙于炒菜,便未理会。等炒完菜,甲发现丙已窒息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D甲见有人掉入偏僻之地的深井,找来绳子救人,将绳子的一头扔至井底后,发现井下的是仇人乙,便放弃拉绳子,乙因无人救助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第5题卷二

不作为犯成立的条件有:(一)行为人有作为义务;(二)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三)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同时,不纯正的不作为犯应与作为犯具有等价性,即不作为造成的危害结果与作为的危害结果具有等价性。

不作为犯中行为人作为义务的来源有:(一)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二)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三)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四)先行行为所引起的义务,即行为人因自己的行为导致发生一定的危害结果的危险,而产生的采取积极行动防止危害结果现实发生的义务。

C项:甲对其子乙具有法律上的监护义务,故对乙的危险行为具有监督的义务。甲见乙掐住丙的脖子,本应阻止乙的行为,履行自身义务,但其却不予理会,致使丙窒息而亡,故成立不作为犯罪。所以,C项错误。

A项:藏獒主人甲有对其危险物藏獒负有监管义务,在小偷入院行窃被藏獒围攻时,甲却放任藏獒的攻击,导致小偷死亡的后果,成立不作为犯。所以,A项正确。

B项:乙杀丙,后主动停止杀人行为,此时乙已成立犯罪中止;由于乙杀丙的先行行为,致使丙处于危险状态,此时乙有对丙的救助义务,且能够履行该义务。在路人甲的劝说下,不履行救助义务,造成丙死亡的后果,成立不作为犯,同时甲成立不作为犯的教唆犯。所以,B项正确。

D项:甲作为路人,不对乙具有救助义务。甲发现乙掉落深井,此时甲对于乙只有道义上的救助义务,非法律上的义务,且乙是由于无人救助而死,而不是因为甲在拉绳子过程中发现是仇人乙而放手致其高处坠落致死,甲并没有增加乙的危险,因此甲不成立不作为犯。所以,D项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3、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

A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

B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C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

D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第4题卷二

在刑法上,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作为,另一种是不作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成立不作为犯罪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义务。这种义务的来源包括基于危险源、基于特定关系、基于特定领域。(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4)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和以作为方式实施犯罪具有等价性。

C项:行为人的先前行为导致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处于危险状态,行为人负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C项中的甲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明显增加了贺某溺水身亡的危险,其先前行为导致其作为义务的产生,所以当危险发生时,丙应对贺某积极救助,不履行救助义务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应该为此承担刑事责任,构成不作为犯罪。故C选项正确。

A项:甲并没有制造风险,在武某身上发生的危险状态与甲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同时甲也缺乏具有法律性质的义务来源,道德义务并不是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所以甲当然没有救助武某的义务,因此甲并不能够成立不作为犯罪,其行为只能算作一种见危不救的不道德表现。故A选项错误。

B项:周某的跳河行为是由周某自主决定的,与乙女无关,虽然乙女拒绝了周某的求爱而导致周某做出跳河决定,但是乙女的决定无可厚非,并且周某与乙女之间尚未产生任何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关系,乙女没有任何的救助义务,因此乙女不构成不作为犯罪。故B选项错误。

D项:丁某相约秦某同去漂流,作为两个成年人都具备了为自己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能力,彼此之间并不会产生先前行为。况且,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也并非是丁某制造的风险,所以丁某没有产生构成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作为义务。即使丁某见危不救,也只应对其进行道德上的谴责而不能对其用刑法进行非难。故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