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10大进展(上)

 无心的尘埃 2016-03-18

编译 / 赵丽伶

2016年Arch Dis Child上发表了一篇综述,它总结了2014年以来除囊性纤维化之外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进展,下面小编为您一一介绍!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后遗症不容忽视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指出生后28天或早产儿孕龄36周时仍然依赖吸氧,它与儿童青少年时期呼吸系统的疾病密切相关。

1990年以来,新生儿监护有了重大进展,包括人工表面活性物质、更精确的呼吸支持模型等,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极早产儿的存活率,但同时也增加了长期的呼吸道发病率,尤其是那些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婴儿。


Gough等人随访①有BDP的早产儿、②无BDP的早产儿、③足月儿这3组人群到20多岁。他们发现与足月儿相比,有BPD的早产儿呼吸道症状和临床诊断哮喘的更多,但与无BPD的早产儿则无明显差异。

就肺功能而言,BPD组的FEV1、MEF相比于足月儿组和无BPD早产儿组有明显的下降。有意思的是,这些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BPD的早产儿在肺功能测定中显示出气流受限和支气管扩张剂可逆,尽管没有显性的症状。

总体说来,有BPD的早产儿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有更多的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受损,而一部分没有BPD的早产儿则有亚临床的肺功能异常。这些功能性异常在他们中老年时可能显现出来,不过还尚不清楚。

支气管炎的高渗盐水雾化

并无益处

支气管炎一直有着很高的发病率。一项循证系统性综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3%高渗盐水雾化可以大大缩短急性支气管炎婴儿的住院时间。但涉及到的研究规模较小,实验设计的异质性也较高。之后又进行了多项临床试验,这一结论不断受到挑战

Florin等人发现在急诊,相比于0.9%的生理盐水雾化,单次使用3%的高渗盐水雾化在1-2h内的呼吸窘迫评分上并无受益,对住院率等二级结局指标也无影响。但一个更大的研究表明,相比于0.9%的生理盐水雾化,多次使用3%高渗盐水雾化可以降低住院率,但不改变呼吸窘迫指数。


一个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将290名支气管炎入院的患儿分为三组,一组使用3%的高渗盐水雾化,一组采用6%的高渗盐水,一组则采用0.9%的生理盐水,都是每8小时雾化一次,且都同时给了2.5mg的沙丁胺醇雾化。不同组的住院时间、氧气支持的需求程度以及鼻饲、临床严重度评分各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标准的支气管炎治疗方案并不需雾化,因而此前采用0.9%的生理盐水雾化作为对照组一直存在争议。另一项RCT研究比较了3%的高渗盐水雾化(住院期间每6小时一次)和标准治疗方案(不雾化),仍未观察到对住院时间的影响,进一步支持了高渗盐水雾化并无益处这一观点。对有效疗法的探索还在继续中。

英国哮喘死亡率的回顾

2/3可避免

英国哮喘死亡率回顾强调了涉及儿童及成人哮喘的医护人员的必修课程,把最基础的东西做好仍然是好的医疗的基石。

英国的秘密调查显示,2012年以来的195例死于哮喘的病例,有2/3是死于可以避免的因素,包括忽略哮喘的严重程度、不能识别控制欠佳的患者(以过度的处方吸入缓解剂为例)、预防性吸入剂处方不足、一次急性发作后随访不到位、对慢性哮喘患者的宣教不足等。


初级和专业医疗的缺失非常显著,仅有23%的死亡患者有个体化的哮喘治疗计划。针对该报道的建议主要强调了加强哮喘控制的监管,提供患者教育和个体化的哮喘控制计划,更好的整合初级医疗和专家诊疗,明确职责和转诊途径,同时提高对基于指南的诊疗的关注。

哮喘发生和加重

特定病原菌起作用

一项哮喘前瞻性研究发现新生儿细菌气道定植与以后的哮喘风险相关Larsen等人发现292名6个月大的婴儿中,后来患哮喘的婴儿IL-5、IL-10、IL-17的水平更高。他们认为这一早期对气道细菌的应答改变使得细菌得以持续定植,且更易出现哮喘的慢性炎症。在其他出生队列中验证这一假说或许可以得到早期哮喘的发病机制。

Kloepfer等研究了细菌和细菌/病毒共同感染对哮喘加重的影响。他们在鼻病毒季节流行季节分析了308名儿童的鼻拭子(每周),发现PCR提示鼻病毒感染的孩子更易分离出细菌感染,但细菌感染的孩子并未增加病毒感染的几率。


哮喘和非哮喘的细菌分离率相同。分离出鼻病毒或者肺炎链球菌与中度的哮喘加重相关,同时分离出两者则哮喘更重。同时感染鼻病毒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会加重感冒和哮喘的症状, 流感嗜血杆菌则不会。

这些发现使得鼻病毒流行季节哮喘加重的异质性更加明了,也促进了对病原菌的研究。

电子监测仪/提醒设备

提高哮喘控制的依从性

哮喘的维持治疗常依从性很差,从而导致哮喘控制不佳相关。

Chan等人近期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为220名6-15岁患有哮喘且要使用吸入性激素的年轻人,干预组使用视听提醒设备,对照组则不用。他们发现干预组的中位依从性为84%,而对照组为30%。

同时,干预组哮喘发病率评分基线较对照组有很大的改善,使用缓解吸入器的天数也大大减少。不过在肺功能和去急诊的次数上来看没有显著差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的依从性都在下降,但下降的速度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电子提醒设备对提高依从性有帮助,尤其是对年轻人,从而对哮喘控制的某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使用电子监控设备还可以区分到底是治疗反应不好还是依从性差。

不过这种影响是否足够且有可持续性还有待商榷

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

[1]Andrew Turnbull, Ian M Balfour-Lynn.Recent advances inpaediatric respiratory medicine.Arch Dis Child2016;101:193–197.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