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格和习惯是如何改变命运的?

 奔向怒海 2016-03-19

人和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能量运用方式的区别,牛人和庸人的差异全然在于每天摄入能量的分配方式和运用习惯。同一款IPAD,每天都充满电,每个IPAD耗电的APP是不一样的,发挥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道理,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是不一样的,好比大脑里装的APP是不一样的,消耗内在能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日积月累的能量分配方式和运用习惯就成为性格和习惯,性格决定命运,习惯造成差异。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成功是优势的积累,失败是劣势的积累。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优化一个人内在能量的分配和运用方式,提高人们能量运用效率和自由度。所谓提高效率,就是要让人们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比较崇高的人生目标,稻盛和夫说:修身的目的就是让灵魂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高尚一点,聚焦毕生精力,干好一件事,人生就升华了。没有宏伟目标的人,能量运用方式就比较容易发散,朝秦暮楚很难成大事。所谓提高能量运用的自由度,就是一个人的能量更多地由自己的内心来支配,按自己的意愿来支配,而较少受外力的胁迫或外在的诱惑影响,孔子能够做到“年逾七旬,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说明他能量运用的自由度非常高。柯维说:“面对刺激,人们有终极的选择的自由。”老子说:“心使气曰强。” 能够自由选择能量运用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精神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稻盛和夫提出的六项精进中有一条叫做:忘却感性的烦恼。感性的烦恼常常诱惑人们在无谓的事情上大量消耗自己的能量。

爱因斯坦说:“人是宇宙的一部分物质,而且是受时空限制的一部分。人们会觉得他的思想与感受和世界其他部分是割裂的,这是意识的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是我们的牢笼,将我们的欲求和情感限制在少数一些和我们亲近的人当中。我们必须将自己从这个牢笼中解放出来,拓宽我们的胸怀,去拥抱所有生灵和整个世界的美,这是我们的使命。”

所谓修行,我认为最核心的任务就是突破这种的意识的束缚,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能够从大的格局、大的境界为人处世,让我们的灵魂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高尚一些。《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提高自己的觉知力,以突破意识的错觉所造成的人们与世界的割裂。因为意识的割裂,让人们有了分别心,贪嗔痴慢疑都是因为一个强烈的自我,而这个自我本身就是错觉。卡拉希那穆提说:“自我是一个思想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有一种不属于思想的觉察才可以。”

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员内在能量运用的效率和自由度。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最大努力是帮助学员提升自己的能量运用质量、效率和自由度。帮助学员解开束缚能量的枷锁,绕开无谓消耗能量的障碍,厘清能量运用的目标和方向,降低完成既定任务所需的能耗!几句箴言对我优化能量运用方式启发很大,分享给大家:

高天之外看春秋

这句话提醒我们看问题格局要高,要在更高、更远的角度看问题——下级看起来天要塌下来的大事,在大领导眼里就是个小事,过去看起来大得不得了的事,今天回顾看也就是个小事。同样的道理,我们遇到问题,完全可以假设自己是大领导,怎么看这个问题;也可以假设一把,十年后我们怎么看这些问题。拿教练技术理论来讲,这就是换框,迫使大脑用另一种方式思考问题。爱因斯坦说:问题不能在问题发生的层面得到解决。讲师可借鉴的地方在于:课堂上,我们总要启发学生从不同层面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再托大点说,无论学生问什么棘手的问题,老师总可以尝试用这样的问题回答他:

假如你是最高领导(乃至国家元首),你将如何决策?

假如十年后你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问题,你会怎样评价?

假如你最崇拜的人遇到同样的问题,你觉得他会怎样看待或处理?

菜根谭说:立身不高一步立,如泥里濯足,尘里振衣,如何超达?我常常感叹很多名人语言中的格局。庄子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因斯坦说: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受限制的一部分,人们因为有一点点小小的智慧而把自己和外界划分开来,而这种划分说到底是痴心妄想。这些话都是有大格局的话。

禁忌之处显风骨

禁忌之处可以理解为危机关头、关键时刻、两难境地、艰苦困境,在人们在这些关键的关头,人们要做出尊重自己的选择,才叫显风骨。风骨可以理解为价值观的中国式表达。根据意思,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关键时间显现一个人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们最在乎的、认为重要的、愿意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的某种精神,和平岁月价值观隐藏颇深,一到关键关头,人们面临选择的困境时,价值观就显露出来,发挥他的影响力。

课堂上讲师遇到很多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价值观上,讲师常用的提问可以是:

你究竟觉得什么对你更重要?你更在乎什么?

你的问题实际是AB两种价值的冲突,如果只能保一个,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嗜欲深者天机浅

庄子在《大宗师》讲到:“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有些老师带着太大的“嗜欲”上课,太想让学员接受自己的观点,太想表现自己的优秀,太想得到学员的崇拜,必然而然地把全副精力用于自我表达和展示,在课堂上完全沉醉于自己的世界。自然,这样的老师就没有精力关注学员的接受和反应状况,而教学的目的偏偏是要促动学员思考和改变。须知:不在乎老师讲了什么,如何讲的,关键在于在学员的大脑中发生了什么,学员内心的触动和改变才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嗜欲深者天机浅,老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表现欲,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学员的表现,学员的困惑、学员的经历和信念、学员如何把知识和自己原有的体系进行优化结合。关注学员,可谓得到教育的天机,我理解庄子所谓的天机是对道的另一种表达,把精力用于关注自己讲授内容、表达和形象的老师,便失去了促进学员思考、整合和转变的天机。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试图控制孩子,胁迫孩子用家长的方式运用自己的能量。据说对人伤害最大的话不是针锋相对,不是恶语相向,甚至不是冷嘲热讽……而是听上去蛮温柔的两句话。第一句:我是对的。通常情况下,人们总认为自己的是对的,不仅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最亲近的人是对的。《大学》有言:“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就是讲这个道理。问题是,说自己是对的就意味着逼他人承认其是错误的。将心比,同一理,听话的人也坚决不会轻易承认自己是错的。当一个人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话,必然引来他人的防御,造成对他人的伤害。第二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纯粹是伪装了的胁迫,其根本的意图是胁迫听话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人人都讨厌当傀儡,却总想操控别人。殊不知,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其自身价值观和信念系统的支配,人人都喜欢采购,但谢绝推销,人人都喜欢自己做主,讨厌被胁迫的感觉。家长教育小孩,领导批评下属,最爱打着“这都是为了你好”的幌子。有一种冷叫做你妈妈觉得你冷——放下操控欲望,才能培养出独立健全人格的儿女。不要以“这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强用自己的价值观知道他人的行为,切记,每个人的行为受自己的价值观支配。

老子说:“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里的天下可以理解为民心,课堂上的天下就是全体学员的心,老子告诫我们:想操纵全体学员意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课堂氛围实际上是所有参与者的气场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共同营造的,形成时人人都有贡献,形成后人人都受其影响,任何个人想操控,难免形成“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的尴尬局面。

重于外者拙于内

庄子在《达生》中说:“凡外重者内拙。”庄子比喻:赌博游戏中,如果以砖头瓦块为筹码,很多人能表现出高超的牌技,如果以黄金白银为筹码,则拿牌的手都颤抖,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由此他得出结论:凡外重者内拙。功利心太重,过分注重外在表现,自然会造成内心状态的扭曲,在课堂上舍本逐末。

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真正想做的、爱做的;一类是自己不想做不爱做却又不得不做的。把外在的东西看得越重,越会消耗精力:虚荣浮名要消耗能量才能取得。所以,我们常常问自己:

  • 你内心深处究竟最渴望的是什么?

  • 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今天你最需要干的事情是什么?(乔布斯问)

  • 此生为何而来?

  • 我愿意将此生奉献给什么样的事业?

最大的力量是愿力!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并不由今天决定,而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生活在什么状态,则要看我们今天想成为谁。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只有大约3%的人有长远的目标,大约10%的人有短期清晰的目标,大约60%的人目标模糊,还有大约27%的人没有目标。研究这对这些样本进行长达的跟踪,结果发现:20年以后,没有目标的群体成员绝大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整体抱怨社会不公;而目标比较模糊的群体则多为工薪层或中上层,生活比较稳定;有短期清晰目标的10%的群体,多为社会精英和专业人士;而剩下3%的有长期目标的人,最后成为社会顶尖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