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获奖短片推荐:柏拉图

 扫地僧一一 2016-03-19
短片推荐
:柏拉图

导演: Léonard Cohen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动画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无对白
上映日期: 2011-09-23(美国)
获奖:2011年昂西动画节最佳毕业作品奖




要看懂这部短片,先要明白柏拉图的两个基本哲学概念:现象与理念。在柏拉图看来,诸种艺术,皆是对自然现象的模仿,而自然是对理念的模仿。从理念的角度看,艺术便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这部短片,正是在柏拉图这一哲学思辨的基础上创作的。

处于二维世界的艺术家,在描绘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形体时,偶尔触及了理念的边缘,创造了一个三维的立方体。然而,理念独立于现象与人类,它是自在之物,人类永远无法将其据为己有。艺术家因此开始了一场探索理念的追逐之旅。他奔跑,他描述,他竭尽全力的去触摸理念,最终仍旧在现象墙垣构筑的迷宫中来回探索。


这是法国鬼才导演Léonard Cohen的毕业作品。他原本想在这部动漫短片中,以二维(现象)与三维(理念)的视觉差异,阐释柏拉图哲学中现象与理念的关系:处于现象层面的二维人偶尔探知了理念,却永远无法完全掌握理念,理念原本脱离现象独自存在。但这部动漫的有趣之处,恰恰在于导演的无意识产物,那个三维立方体,与其说是柏拉图哲学中的理念,莫如说是康德哲学中的物自体。在康德看来,在人的感性与理性的认知之外,有物独立存在。人能感知到的,永远是时空中存在的表象之征,却无法认知支撑表象、呈现表象的物自体。


这部短片告知我们,导演Léonard Cohen,本质上是叔本华最为虔诚的信徒。因叔本华认为,康德哲学的物自体,恰恰正是柏拉图哲学中所言的理念。然而,柏拉图的理念与康德的物自体,还是有着极为细微的区别。对柏拉图而言,人类可以通过后天知识与记忆获取一部分理念。对康德而言,物自体属于本体论层面的存在,人所能认知的唯有表象。物自体是自在之物,非人所能探知之物。所以,这部有趣的短片,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从柏拉图到康德的哲学位移。


短片文化解析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