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棒打出孝子??看完此文,你想成为孩子怎样的原生家庭?

 爱小雨到程 2016-03-19

前言

3月3日天使特邀裔传林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走向健康的亲子关系》,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两种不同的亲子关系,训化的亲子关系与成长的亲子关系,有层次有深度地阐释了两种关系的不同之处,引人深思,学友收益匪浅,现天使将老师讲座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参考。

您也可以公众号内回复5012获取课堂录音。

特别感谢志愿者:宝月、瑞凤、艾嘉-玥玥妈、亚亚、周燕子、果果、三人堂古法养生、再次感谢老师的精彩演讲。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亲子关系,应该感谢两个人:即我们的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上,给我们这个机会分享和学习如何做一个更好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从未学习过如何做一个更好的父母,他们唯一的经验是他们的父母如何对待他们,然后他们又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我们。


这一刻想到父母,也许你的心情是愉悦的、也许有点抱怨、甚至有点愤怒,但这一切都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他们父母的错,谁都没有错,我们只需要尊重这个事实,是这样发展而来的就好。我们的父母没有机会去学习,去改变他们从原生家庭学习来的模式,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方式的存在,他们也不知道如果用那样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他们只用他们会的方式教育我们,于是就有了我们。他们曾经也是一个小孩,他们曾经也像我们一样被自己的父母那样对待。


很小的时候,父母是神,是我们唯一的依靠,他们在我们心中是最完美、最伟大、最有力量的,而现在我们知道,他们也有自己的脆弱、无奈和内心那个还没有长大的小孩。他们爱着我们,并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做到了最好,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用尽了所有的精力帮助我们成长,即使有时他们用的是我们不喜欢的方式,甚至是羞辱、打骂的方式。但也许这是他们学习到的唯一教育孩子的方式。


父母在任何时候都已做到了他们最好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我们要知道的是他们都是普通人,不是完美的神,要看到他们奉献背后的爱,就像现在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一样。我们要感恩父母,也要感恩自己,我们觉醒并愿意改变自己,成长为更好的父母,去养育、陪伴自己的孩子,尽管冒着改变带来的痛苦。


亲子关系


我们说人生就是各种关系的总和,而亲子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当然还有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健康的亲子关系对当好父母而言非常重要,对孩子而言更甚。今天我们来讨论什么才是健康的亲子关系。


我认为亲子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训化的亲子关系,一种是成长的亲子关系。今天我先宏观地讲解一下亲子关系。在这之前,我们先讲一讲教育的难题是什么?现在孩子的父母焦虑的是什么?


何谓教育

所谓的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达成一个目标的过程,主要有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我们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有一个目标。你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人?你希望和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就是目标。


第二个要素,父母和孩子,我们是什么样的关系?


第三个要素,我们用什么样的关系达到目标。


第四个要素,我们用什么样的路径达到目标。


举例,我们出去玩,首先要确定目标,是公园?或者影院?首先确定目标、确定人,是我和我们的孩子,然后是确定我们要到哪里去?如何去?那我们为何焦虑?焦虑的是不知道如何去?怎样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路径和方式,看到别人都是那样去,比如别人都让孩子学画画,我们也让孩子学画画?别人都让孩子学习钢琴,我们也让孩子学习钢琴?就像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一样,找不到路,就会紧张,我们不知道该走那条路?用什么样的方式走这条路?


我们来说说我们的古人,是如何谈教育的呢?我们先来了解关于“教育”这两个字,古人是非常智慧的。

“教”的本意,就是上示下效,父母做出榜样,孩子去效仿,也就是上示下效之谓“教”。

“育”就是我们的目标,“养子使之善也”就是说我们养育一个孩子使他完善,更加美善。“教育”两个字,就告诉了我们两个目标和我们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

但是,几千年来,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去做,特别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大的方向上教给我们如何去做,比如说,我们《大学》里面讲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后,我们要格物致知。


学过传统文化的都知道,这里讲的是如何教育好、处理好亲子关系。这些讲的都很好,但如何执行、如何践行?非常困难。


一、训化的亲子关系


什么是训化的亲子关系呢?任何一个家庭里面,往往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这个封闭的系统里,是以等级关系为基础的。就是说,我是父母,你就得听我的。有一个权威,我高,你比我低,作为级别比较低的人,例如孩子,也就必须听大人的。


我会通过奖惩的方法,让你来听我的。那所谓的训化呢,就是这样的模式、这样的亲子关系。

所谓的训,是什么意思呢?一个言字旁,一个川,言字旁,就是说话的意思,川是什么呢?就是河流,滔滔不绝的河流。大家想一想,滔滔不绝前面加一个说话的“言”字,也就是滔滔不绝地讲,当我们要训化一个人的时候,就用命令的、呵斥的口吻讲,你要听我的。古人设计的这个训字,很形象地告诉我们,大人是如何对待小孩的。

假如我们很温柔地讲,叫做“诲”,如“诲人不倦”,“教诲”。如果训化呢,就是我要训斥你,让你产生变化。

大家看到这个“化”字,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是匕首的“匕”字,就是一个人,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一手拿着一个匕首,来恐吓你,让你必须听我的,让你产生变化。

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系统里面,以等级关系、或者权威为基础的亲子关系,往以训化的方式培养教育孩子,强调了父母和等级,却忽视了孩子的位置,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人。


就好像我们今天上午提问中,大家关心的是:我如何来改变孩子?我如何做能让孩子改变?但是我们很少关心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作为孩子,他这样做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心理学上讲,这就是把人“物化”,并没有把人,当做一个人,没有看到人行为背后的渴望、期望、观点是什么?他作为一个人,本性是什么,我们都没看到,只是看到了孩子的行为,纠结于孩子的行为。


1
父母关系

在亲子关系里面,第一层是父母关系。在训化的亲子关系中,家长处于权威地位,孩子处于劣势地位。所有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孩子、让孩子听我的、让孩子产生改变。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是支配和服从的关系,父母有支配的权利,孩子只有服从的权利和服从的义务。就像《弟子规》里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应顺从。孩子在家庭里,没有任何的家庭地位。


2
培养目标

第二层是目标即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系统里面,一个训化教养的家庭里面,父母教育往往是为了完成父亲或者母亲未完成的生命渴望,也就是说,作为父母,我这辈子没有完成的、没有做到的事情,我的孩子,就要代我去完成。我没有上过大学,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考一个好的大学;我没有进名牌大学,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进入名牌大学;这一生,我没有赚到很多的钱,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赚很多的钱。 还有很多妈妈说:现在很好啊,我对孩子没有太多的希望、太多的目标。但是,一般情况下,你肯定是有目标的。那怎么看你的目标呢?很简单,你肯定会有许多你不允许你孩子做的事情。你不允许你孩子做的事情的反面就是你的目标。比如说,你不希望孩子是个脾气暴躁的人,那你的目标就是把你孩子培养成温顺的人;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撒谎,那你的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守信的人。这就是我们培养的目标,或者说亲子关系的目标。你的孩子的目标就是建立在父母没有完成的生命渴望。通过孩子来实现完成我们的愿望或者完成我们的生命期待。


3
成长规律

第三,孩子的成长规律。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太清楚,不知道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规律。比如说,2岁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样情况,4岁会出现什么样情况。就像我们农民种庄稼,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农民,会清楚5月份我应该种水稻、插秧。7月份应该养化,10月份应该收割。


但是我们的父母,因为没有经验,也没有人指导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什么,所以看到周边别的孩子会走路,自己孩子还没有走就很焦虑;别的孩子会背唐诗多少首,他也会很焦虑;我们的孩子说话晚一点了,他也会焦虑。如果说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这样的规律不一定是非要我们养几个孩子之后才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学习。


比如在华德福的理念里面:

0-7岁是孩子意志力培养的重要时期,7-14岁是孩子的情感培养时期,14-21岁是孩子的逻辑思维培养期。

如果你知道这样的规律,你就不会想到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要过早的学会智力开发、过早的学会弹钢琴等等。如果你发现孩子出现这样的规律了,你也不会焦虑。当然我们有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敏感期也很清楚。知道这个阶段是孩子的变扭期,这个阶段是孩子的规则期。但是很多的父母还是不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什么,当孩子出现不如别的孩子的情况或者偏差行为的时候,他就会非常的焦虑,想如何从行为上去改变孩子,而大多数父母往往是用训化的方式。


学习方式

我们古人常说棒打出孝子,就通过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让你孩子做出改变,达成一种我想要的方式、目标。我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听,那么我就惩罚你,如果你做到了,我就奖赏你。这跟训练猴子做一些表演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


简单谈一谈一个人是如何学习的、改变的。因为我们很多妈妈,很关心孩子行为的学习。如何更爱学习,一些不好的方式如何去改变呢。我从心理学角度讲讲,如何让孩子从行为上做出改变。孩子的学习一共有四种方式,在这里,我先讲前三种方式,第四种留到后面讲。


1
经典条件作用学习

第一种是经典条件的作用学习,即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习。比如说在我们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给孩子喂奶,你把奶瓶放在他面前,他就会很开心,他就是看到一个东西就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样的行为,他的行为就会提前产生。我们叫它为条件反射行为,这个行为往往出现在1-2岁之前,这对动物影响比较大,对人的影响不是很大。


2
操作性条件学习

第二种是操作性条件学习,即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绝大部分人学习的一种方式。如果说你想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员工、我们的伴侣让他的行为做出改变,就可以用四种方式: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我们父母在教育我们孩子时,往往只用一种方法,要么打骂要么奖励。他不知道有更好的方式让孩子的行为产生改变。举一个例子,如果孩子做作业比较拖拉,1个小时的作业他总是要拖到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如何让孩子更有效的学习?如果你想从行为上改变他,那我们就用这4种方式。


第一种正强化。让他感觉更加快乐,人都是感觉少快乐多痛苦。正强化就是让他感觉更加快乐的状态。如果说你这一个星期都能在1小时内完成作业,这个周末我可以带你去看一场电影。这就是让他感觉快乐,有学习的动力。


第二种负强化,减少孩子的痛苦。还是举刚才的例子,如果这个孩子每天要洗碗或者拖地,那你就可以说如果你这个礼拜每周都1个小时完成作业,那你这个礼拜就可以不用洗碗拖地。


第三种正惩罚。还是刚才的作业例子,如果你不能在1个小时完成作业,你就必须靠墙站一个小时,或者打你手心10-20下。这种方式就是典型的棒打出孝子,这种方式最快,因为人最怕痛苦。但是它有很多很多的后遗症。


第四种负惩罚,减少他的快乐。如果说你不能在1小时完成作业,就取消你周末去公园玩的机会、礼拜天去打篮球的机会、你就必须留在家里面。


这四种行为,都会让孩子进行改变。用这四种方式其实都是有效的。但其中关于正惩罚我是非常的不主张。就是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做出改变,就是最快的方法,棒打出孝子。


为什么棒打会出孝子呢?


它背后有很大心理学的原因,因为经常被打的人,他的自我价值感是不够的。他为了证明他的自我价值感,必须通过很多的努力去奋斗来证明。为了证明自己,他会做很多的努力和辛苦;这样到社会上以后,容易产生一些成绩或者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很多的人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惩罚尤其打骂,正惩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一旦你这个惩罚不存在的时候,他这个作用就取消了。比如说,一个父亲经常打孩子,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就会做一些偏差行为,很严重的偏差行为;还有就是父母经常打孩子,当孩子长到青春期的时候,当他自己有力量面对你的惩罚的时候,或者不在意你的惩罚的时候,他会加倍地爆发他的偏差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到青春期他的叛逆非常的厉害,就是因为很小的时候父母的打骂或者惩罚非常的厉害,孩子到那时候呢,就会更加的叛逆。


第二个影响是会让孩子会有攻击行为。我也看到我们很多父母刚才提的问题当中提到,我的孩子怎么会有攻击行为呢?孩子的攻击行为绝大部分是根据养育中去学来的,一个从来没有被爸爸妈妈打过的人,这样的孩子是很少会有攻击行为的或者说他不会有攻击行为的。况且这样的攻击行为,如果说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成长引导,他会有很多暴力倾向,到社会上也会这样,有很大的暴力倾向,他认为这样的攻击行为是处理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第三个影响是惩罚行为即打骂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学上的专有名词叫习得性无助。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会觉得,我就这样了、我就是不行、我就是不可以,就是因为我不可以、我不行、才被爸爸妈妈经常这样的打,我就是一个不值得的人,我就是一个不好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他特别容易厌学,他没有足够的自信、没有价值感,也会产生抑郁。


有抑郁的青少年往往都是小时候受到过父母的责骂和惩罚。刚才我们也有妈妈提到说,我也学过很多的东西,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好,但是,一到那个时候呢我就忍不住。我们经常做家庭治疗很清楚这里面是什么原因,因为不能打孩子是大脑告诉你的,但是一到面对压力的情境之下的时候,或者说愤怒的时候,你一定会用身体去行动,而不是大脑。


你的身体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做,一下子你就会想起你小时候被打的情景,你就用这种方式来处理,而这种方式是大脑没办法来调节的,我们说这就是身体的讯息对人产生的影响。如果说你真的没办法改变的话,或者暂时还改变不了,我建议你用负惩罚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什么意思呢?减少孩子的快乐。你真的打算要惩罚孩子的时候,你就减少孩子的一些特权。比如说,你不让他去打篮球、不让他去看电影直到他达到你想要的一些好的行为。


还有的妈妈说,这个我也做不到,我真的愤怒的时候,或者说火气一上来的时候,我就是要动手。如果你还是做不到的话,


我建议你惩罚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要紧跟,你不能说孩子比如说他没有学习、作业拖拉,你跟他讲,等你爸爸明天回来,他来惩罚你。我们说要紧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这个行为发生以后你要惩罚他,要紧急的、紧跟着就要惩罚,而不是说等到爸爸、等明天爸爸回来以后再来惩罚。


第二个要一致。就是说,他所犯的那个错误或你认为他所犯的那个错误,跟他受到的惩罚要一致起来。从法学上面说叫罪责相当。就是说,他如果说犯了很小的错误你不能给他很大的惩罚,那没有效;如果他犯了个很大的错误,你给他很小的惩罚,那也是无效的。


第三个是最重要的,就是说你是针对他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他这个人。但是我们父母一生气的时候,针对的往往不是行为而是他这个人。就会骂这个孩子你真没用、你怎么这么笨、我怎么生了你这个孩子、你就是扶不上墙的阿斗,这样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越来越低。


在我们幼儿园,我们要求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承诺做到永远不体罚孩子。因为我做太多的成人资料,很清楚体罚孩子对孩子一生的创伤是什么、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恐惧和创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小时候被父母打过,现在你肯定已经忘了被打的那件事情是什么,父母打的那个痛也许早就忘了。但是那个羞愧感或羞耻感一定还在,每到这个时候呢,你一定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


3
认知学习

第三种是认知学习。对我们父母来说,用的最多的就是讲道理。给孩子讲很多很多的道理,我们挣钱很辛苦、你应该好好努力、如果你今天不好好努力、将来你就不会有好的工作、你就挣不到钱、你就不能过上很好的生活。


如果大家了解华德福就知道,在十四岁之前,孩子未开智之前,给孩子讲任何的道理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如果他听进去那是因为靠同训力。


以上我就讲到我们的普通的所谓的不健康的亲子关系,我把它命名为叫“训化的亲子关系”。这其中有个特点就是没有孩子的参与,整个过程中,实际上他不是一个关系,这个关系就跟你和猴子的关系一样,或者就跟你和养的动物的关系一样的,他不称之为关系,或者不称为严格意义上的亲子关系,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孩子的参与。


任何一个关系我们说不管你和太太的关系、你和先生的关系、你和上级的关系,它要具备四个要素:


第一、在这个关系里面,你要知道我要什么;


第二、你要知道对方要什么,要允许对方说说他要什么;


第三、是要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第四、才是我们如何行动或者说我们如何去选择。


但是在训化的亲子关系里面,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不屑于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就好像说我们父母经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情绪,他经常哭闹,那我们就看到他的行为,你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当时的感受又是什么。我们从来没关心过,我们只关心他这样的行为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烦恼。


我们需要改变你这样的行为,也没有说、也不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特别是到青春期以后或者说九岁以后,我们说九岁是青春期的预演,孩子会有很多所谓的叛逆的行为,会争取自己的权利,我们从来不问孩子想要什么或者说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想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从来没跟孩子商量过,或是听听孩子的意见。那所谓的决定,从来也是单方面的决定,从来没有问过孩子,这样的决定合适吗?你是不是也同意这样的决定?你的想法又是什么呢?我们的亲子关系当中孩子就是一个被动的,被训化的一个人,或者说就像一个物品一样,他没有作为一个人的意义而存在。


二、成长的亲子关系


健康的亲子关系是成长的亲子关系,萨提亚女士认为人们对感知这个世界或认知这个世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等级的模式,一个是成长的模式。


等级的模式我刚才已经讲过了,下面我重点讲一讲关于成长的家庭亲子关系模式。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系统里面,他是有等级的,父母就是高高在上的,属于有权利的人孩子是被动的、顺从的,是被惩罚的对象,他只能消极遵守父母要求的行为。


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系统里面总会有权威存在,有了权威就会有恐惧,孩子会有莫名的恐惧,孩子为了避免恐惧,他只能按照家庭父母要求的模式去成长,他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去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系统当中,孩子必须找到他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 ,然后适应他这个位置,孩子的行为模式是根据父母要求来产生他的行为模式,比如说父亲希望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父亲很强势,孩子就要牺牲自己的意志,更加的顺从父亲听父亲的话。或者说母亲很脆弱,孩子就要牺牲自己的脆弱和童年的纯真来担当一个家庭的责任。


等级模式的家庭是孩子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来实现家庭的成长。而在一个成长的亲子关系当中、开放的家庭系统当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作为父母我也不比你孩子懂太多,只是比你更早来到这个世间而已,我们一起来成长。


健康亲子关系的四个标准

萨提亚女士认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或者说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她提了四个方面的标准。


    第一、亲子之间或者说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是畅通的、沟通是畅通的,我想说什么我是可以表达的,我的感受是可以表达的、我的观点也是可以表达的、我的愤怒也是可以表达的。我们很多的家庭是不允许孩子表达愤怒的。一个孩子不允许他去表达愤怒,他就会愤怒地去表达。这就是刚才很多妈妈提出没办法控制孩子情绪的原因或者是孩子容易发脾气的原因


    第二、每个家庭都有一些规条或者家庭规则,比如说孩子见到大人要打招呼、吃饭的时候不允许说话、吃饭的时候米粒不允许掉在桌子上,这都是家庭规条。比如有的家庭规定孩子九点之前必须到家,这样的家庭规则应该是有弹性的。


    第三、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差异应该是被允许的或者说都是被欣赏的。我们很多家庭里边是不允许有差异的。你跟我不同,我作为父母你就应该听我的。比如说,我们青春期的孩子,我希望孩子你应该穿什么样衣服、做什么样的发型,如果说你跟我不同我就要修理你,你必须要按照我的方式来成长,有差异是不被欣赏的。


    第四、在这个家庭当中错误是被允许的,允许别人犯错误。所以说成长的亲子关系,我们坚持每个人在家庭里面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有表达的自由、选择的权力、有说不的权利。


我们很多的父母不允许孩子说不,那孩子为什么要拼命说不呢,他就是要实现自我。孩子要独立成为一个人,他只有通过说不才能体现他的存在。


一个成长的家庭当中,我们也知道大人也会犯错误,孩子也会犯错误,当一个错误发生的时候,我们首先关心的是人而不是行为。比如说一个孩子上学迟到了,他就不愿意去上学了,作为父母往往首先关心的一个行为是你为什么迟到,你就是懒、就是不想学习、你就是不上进,而我们有没有去问孩子,孩子你是不是不愿意今天去学习、你是不是碰到什么困难了、爸爸或者妈妈能帮到你的是什么。你不愿意去学习,你的感受是什么,我们从来没看重孩子这个人而是看到他这个行为。


因为我讲到许多孩子如何才能成长为一个成长的亲子关系,有的家长就问如何才能成长为一个成长型的家庭关系,我们也在不停的学习,我们能想成为你所说的那样子,但做不到。


心理成长

所谓成长,就是一个人从心理上帮自己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大人。也许你今年已经30岁,生理年龄30岁40岁,但是你的心理仍然停留在十几岁,甚至更小。作一个评估,如果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那就说明你的心理年龄还很小或者说你还需要成长。


    第一、你凡事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他人的感,别人都要围着你转,以自我为中心。


    第二、你完全依赖于他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有一个人来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当做一个决定的时候你希望别人来帮你做决定,依赖别人。


    第三、你没有控制力,或者你缺乏自制力。你不能控制住你自己,比方说你想吃一个美食的时候,你没办法控制自己可以不吃那样东西。比如说现在大家都知道看手机,你没办法控制自己可以一个小时之内不看手机或者一天当中不用手机。如果说你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或者说缺乏自制力或者说喜欢依赖他人那就说明我们心理上需要成长了。


萨提亚女士说一个人有三度诞生:


    第一度诞生是爸爸妈妈精子和卵子相结合的时候

    第二度诞生是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

    第三度诞生就是我们自我的成长。让我们自己成为自己的决定者。



第三度诞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宰,自己成为自己行为的决定者。我们不需要依赖他人,我们有很高的自尊我们有很高的自制力。成长的亲子关系主要依赖父母的成长,父母的成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冰山理论

个人学的心理学流派有很多,成人成长模式萨提亚是非常好的,当然华德福也一样非常精准,对孩子特别的有效。我觉得对成人萨提亚也是非常棒的模式。如果学过萨提亚都知道,萨提亚的冰山模式非常非常的好用。他里面会讲到情绪管理,讲到XX姿态,讲到你的家庭规条,讲到你如何满足你未满足的期待,讲到你如何认识自我,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我们重点讲一下关于冰山,冰山理论最早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觉得人的行为看到的只是上面一小部分,下面很大一部分是潜藏的行为,是我们看不到的潜意识。而萨提亚的冰山他分得更细,这里发一幅冰山的图给大家看一下。


这就是一个人的行为背后一定能看到他的感受、观点。正因为他有这样一个观点才能产生这样一个行为,这个观点的背后他是有一个期待的,这个期待都是为了满足他的渴望,满足他的渴望就是为更好的实现他的自我。这样说起来还是比较空洞,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也没有办法具体和大家讲一讲如何觉察自己的冰山,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 


当你看到一个孩子他的行为让你不满意的时候或者他发脾气的时候,那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处理的步骤往往是你先问孩子发生了什么?特别是7岁前的孩子,当你这样问他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他马上就停止了哭,他不会再哭,他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你帮他区分感受,你这一刻的感受是什么?是很难过、很伤心还是很愤怒?我们很多成人在做咨询的时候,他都没办法区分这些感受。当我问他:“那一刻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啊?”他往往会说:”我没有感受。“就是他不怎么区分自己的感受,他的感受被压抑住了。一个孩子肯定是有一个观点的,比如说”我认为我的哥哥就应该让着我,所以哥哥不让着我的时候,我就会愤怒。”这是他的观点,一旦有了这样的观点以后,他就会愤怒,这就是他的观点。


他的观点背后是什么呢?他是有一个期待的,我们说所有的愤怒都是某一个期待落空或者所有的脾气都是某一个期待落空了,比如说他期待他哥哥可以让着他,哥哥可以把玩具让他先玩,当哥哥没有这样做的时候呢他就会愤怒。那我们再往下说,如果说哥哥真的将玩具让给他先玩了,或者说把玩具让给他了,他就觉得自己被尊重了,他就是被爱了,我们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闹啊发脾气啊愤怒啊,却看不到孩子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判断父母是否爱自己,孩子觉得你答应帮我买那个玩具,你答应陪我去看电影,就是爱我的表现,如果你爱我你就那样去做。当然因为孩子还不能这样区分,就需要我们父母帮助他建立更好的规则,但是孩子的世界里他就是这样认为的。


成长就是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生命,看到别人的生命。



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第一个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关系,相互看到生命的关系。


    第二个我们亲子成长的目标不应该是我们父母未完成的情结在孩子身上希望他来满足,通过孩子来满足我们的期待。


用史代纳先生的话说:


我们带着崇敬来接纳孩子,带着爱来教育孩子,护送孩子走上自由之路,孩子成为他自己,我们父母要的就是陪伴,用爱去接纳。


说到我们亲子关系的成长目标,用传统文化中讲就是“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让孩子成为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人,这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就是成长型亲子关系的目标,而不是我们想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个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路径,你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什么,0-7岁的成长规律是什么,7-14岁的成长规律是什么,14-21岁的成长规律又是什么,因为这方面的书已经很多了,但是我建议大家,因为很多妈妈都了解华德福,如果不了解华德福的妈妈可以了解这方面,我个人觉得这么多年心理学的学习,华德福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规律把握得最精准的一门学科或者一个理论体系。


    第四我们说方法,我们怎么去陪伴孩子,我们说要陪伴孩子往前走达到我们的目标、路径也找到了,那怎么样陪着孩子往前走呢?你是背着孩子往前走?还是打骂孩子往前走?还是哄着孩子往前走?还是讲道理地陪着孩子往前走?

4
体验模仿式学习

前面提到了三种学习方式让孩子产生改变,我刚才说了总共有四种,那第四种是什么呢?就是舒展式即体验模仿式学习,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我们父母经常做的是什么呢?


你照我说的去做而不是照我做的去做,我说的让你怎么去做就怎么做,而我做的你不一定要全学,你不能照着我做的去做,但是孩子的学习或者说七岁之前的孩子的学习包括成人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模仿体验式的学习。


为什么孩子是模仿学习呢?因为孩子生下来从心理上讲他要生存,他怎么样才能生存呢?父母是他唯一依靠的人,在他眼里父母可以给他安全,可以让他很好地活下来,这样他就和父母产生了连结,如果没有和父母产生连结的话他就没办法活下来。那如何才能和父母产生连结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模仿他,成为跟你一样的人,你一定会接纳我,这是孩子心目中所想的。


所以孩子有时候会混乱,他不看你要我不撒谎,父母有时候会撒谎,你和孩子讲打人是不好的,但是父母又经常打我,这时孩子就会矛盾,那我究竟应该打人好呢还是不打人好呢?这时他为了在潜意识里向父母学习,他会和父母去连结,他会模仿父母的行为,这些潜意识的东西孩子自己都不知道,他觉得我只有和你一样了你才会接纳我、才会爱我,这也是为什么特别是女孩子她的爸爸是一个有家庭暴力的人,她找的先生往往也是有家庭暴力的人,因为她潜意识里想和爸爸连结,她想和她妈妈连结,我也成为你一样的人,我也被家庭暴力了,这样你就会爱我、就会接纳我,许多的原生家庭的悲剧往往就是这样造成的。


让我们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你想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你自己就成为一个勇敢的人;你想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你自己就要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你不能自己不自信却要求孩子要自信,那样孩子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就像萨提亚女士说:


“如果你要爱我,首先学会爱你自己,如果你不能爱你自己,你是没办法爱我的,因为你没学到,你也做不到,你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



今天我讲了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或者说成长的亲子关系,简单说


    第一个我们要看到孩子这个生命,看到父母自己这个生命。


    第二个看到孩子成长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我未完成的使命让孩子代我去完成,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史代纳先生说:“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父母只是一个陪伴者,然后相信孩子可以很好地自我成长,我们只要照顾好孩子陪伴好孩子就可以了。


    第三个是我们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想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那样的人,让孩子从我们身上去学习,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我是一个酗酒的人,我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就让孩子来学习酗酒学习脾气暴躁,而是说我们要成长,我们要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成为一个有情感的人,或者说成为思考非常健全的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此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这样的人,父母需要不断自我成长,成为孩子的榜样,不断地修行,就像今天很多爸爸妈妈愿意来听我分享一样,自己有所改变,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爸爸和妈妈。


   以上,我就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讲如何去建立一个很好的成长型的亲子关系,而改变那种驯化式的亲子关系。


走进萨提亚


萨提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心灵礼物,帮助我们认识生命内在的丰富和美丽。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旧有的成长模式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经历与感受,都值得尊重和接纳。在尊重与接纳中,觉察自我、发掘更高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来自内心的生命能量,塑造充盈而丰满的人生。

3/22(周二)起,天使特邀传林老师带我们开启萨提亚学习之旅,详情请了解走进萨提亚,走进幸福


·成长没有终点·

关注开启
你与孩子的幸福成长历程

近期V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