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大学药物专利卖出4亿'天价' 这事儿值得高兴吗?

 xxjjsdt 2016-03-19


  3月15日,复旦大学与美国HUYA(沪亚)公司在上海达成协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青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IDO抑制剂有偿许可给美国HUYA公司。此次许可转让将至多为复旦大学和杨青教授带来6500万美元的收益。

  复旦大学的这一做法,立刻遭到了广大网友的质疑:


为什么不卖给中国公司?是因为国内的公司目前没实力?你的研究费用是哪里出的,你卖的费用又用来干什么?全民族行动起来谴责这种做法拿着纳税人的钱去研究,成果却卖给外国复旦大学的这种做法,难道国家就不管吗?国内科研机构,用国家的人财物,研发药物,却卖给国外,而不用于国内,为人民抗击肿瘤作贡献,真的理解不了中国为什么很少发明药品,这很说明问题像这类的发明,国家应该采取保护性措施国家要进行研发投入!反过来美国人到时不知道要从中国人身上赚多少亿美元凭什么把专利卖给外国人



  网友骂声一片,不少人给这件事打上了“卖国”的标签,认为这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去研究,成果却卖给外国”“国内教授唯利是图”。这些看法只是毫无根据的诛心之论。


小薇来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大家对这事儿的看法:


抗肿瘤药能治疗哪些重大疾病?


  据了解,ido抑制剂作为具有新药靶、新机制的药物,可应用于治疗肿瘤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白内障等多种重大疾病,社会、经济效益前景广阔。

  目前,国外医药行业对于ido抑制剂药物的市场前景颇为看好,多家国外知名药企均宣布要加入ido抑制剂的研发竞争。但现有的ido抑制剂普遍抑制效力低下,尚无ido抑制剂药物问世。而杨青带头研发的新型ido抑制剂,已经申请了国内专利和pct国际专利,有望成为第三个进入临床实验研究的ido抑制剂。

  据悉,协议签订后,美国huya公司将向复旦大学支付一定额度的首付款。若该ido抑制剂在国外临床试验结果取得优效;在欧盟、美国、日本成功上市;以及年销售额达到不同的目标后,美国huya公司向复旦大学支付累计不超过6500万美元的各项里程碑付款。

  在过去,欧美国家在创新药研究领域一直领先国内,国内向国外输出专利的案例并不多。创新药物研发是一个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创新药领域基础研究和高端研究都较为薄弱,再加之中国新药研发出来之后审批手续较漫长,并且要通过招标才能够进入医院,企业对于开发自主创新药的积极性不高,市场上的国产药以仿制药为主。


是许可不是转让,“卖”专利的说法并不确切


  大部分人在骂“凭什么把专利卖给外国人”的时候,其实根本不清楚事实是什么。查看复旦大学官网上的消息,不难发现其中有这么一条信息:“根据协议,该公司(美国HUYA)将采用里程碑付款方式向我校支付累计不超过6500万美金,以获得该药物除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外的全球独家临床开发和市场销售的权利。”这说明,复旦只是进行了专利的海外授权,专业术语为专利实施许可,这种情况下,专利的所有权不变,被许可人只享有合同约定范围内的实施权


近年大型新药海外授权情况 数据来源:新康界

  实际上近年来,新药专利的海外授权比较普遍,许可方还都是国内搞新药研发的医药企业,比如去年9月,上海恒瑞医药公司就与美国Incyte公司协议,以高达7.95亿美元的价格,售出PD-1药物的海外权益。


国企药企“接不住”也“做不了”,只好和外企合作


  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审批、生产上市,这是新药研发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加起来研发周期平均为12年,而且每个阶段都会有一大批新药“夭折”,最终能够真正上市的寥寥无几。更重要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研发费用也迅速增加,塔夫茨(Tufts)药物开发研究中心2014年给出的数据显示,开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大约26亿美元,其中包括14亿美元的研发开支和12亿美元的同期投资损失。但不计算每个药物平均3.12亿美元的售后开支

  正是由于新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国内鲜有药企有实力进行新药研发。首先资金就是个大问题,举个例子,2014年,全球研发投入前25名的制药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平均在37亿美元(最高达103亿美元),而国内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平均为4亿元(最高为6.8亿元)。再加上我国新药审批慢,程序繁琐,国内药企对全程自主研发新药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便国内药企进行了新药研发,并且成功上市了,但想要在国内市场上很快收回成本也非易事。

  因此,将新药专利的海外权益授权给国外企业,只是因为国内药企没能力进行研发。实际上,专利权输出有好处,可以帮助开拓海外市场,有利于国内创新技术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况且,高校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处置有法可依


  高校科研项目一般由财政资金的资助,有人认为财政资金源于公民的纳税,因此,专利权应归属公众,由政府代管才公平。但这样只会使得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大大受挫,并导致专利产业化转化率低,因为国家不可能投入那么多钱来保证后续的市场化和生产。

  从国际潮流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的《拜杜法案》出台后,相关立法都已转向将专利权赋予科研项目的研发人员,从而带动研发成果投入市场

  2007年我国的《科技进步法》也明确了该类项目知识产权的归属——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公共利益的外,由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

  而上个月,国务院更是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校等将科技成果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因此,复旦选择出让新药专利海外权益的决策完全合情合理。

一些网友对此事不满

  那种“把肉烂在锅里”的心态——国内企业没能力研发,宁愿让技术“冬眠”,也不愿卖给外企,完全无视创新规律,对科研工作者进行道德绑架。科研不是做公益,有投入无收益,如何谈创新。



最重要的是让高校好成果走出象牙塔


  目前,中国的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技术力量比企业雄厚,每年都有相当多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或通过验收,但很多也就到此为止。这里有一组数据,据知识产权报《高校如何盘活专利运用这盘棋?》的报道,“1985年至2013年,‘985高校’的授权专利总量为12.4万件,但实施专利许可和转让的仅有6191件,占授权专利总量的5%。”这组源于《中国大学专利态势及影响力统计分析研究》报告的专利对比数据,切实反映了“985高校”的技术创新之强和专利转化之弱。

让专利发挥作用

  然而,专利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让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内获得垄断利润,从而激励创新。但现在,高校科研工作者手里有了专利,有了垄断权,却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花费大力气研发却得不到真金白银的回报,专利制度优势无从体现,高校创新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相比,美国高校的产研结合模式就比较成熟,以斯坦福大学为例,作为“硅谷的心脏”,其源源不断地以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的形式,将科研技术转向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形成学、研、产的良性生态。成果有效转化,离不开斯坦福大学内部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以下简称OTL)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其通过专业化、商业化的运作,大大提高了技术转化的效率。该模式引起美国各个大学的模仿。而目前,虽然国内很多高校设有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但却更重“保护”,忽视“推广”,有条件的大学应该聘用具有技术、经济和法律等交叉知识背景的工作人员,就本校研究人员完成的技术成果进行独立评估,对于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技术发明申请专利,并积极向产业界寻求技术转移。


国内的自主知识产权新药正在进入爆发增长期,这否表明中国在药品自主研发方面已经迈入国际先进行列?是否意味着我国对进口药品的依赖度正在降低?

中国药品自主研发到了什么水平


1
参与企业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大约有7108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但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由于药品研发具有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失败率高的特点,中国许多制药企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走的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风险低”的道路,真正从事研发的制药企业非常少。在此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制造”药物创新传播论坛上,国家工信部消费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就曾表示,我国95%的化学药品都是仿制药,而且水平参差不齐。药物研发是高投入、创新驱动、高价值的典型代表,虽然我国医药企业和专门的研究机构在药品研发上有所突破,但由于中国药品市场不健全、药品管理制度过于复杂,药品研发的成本很难在短时间收回,使得药品自主研究没有足够的后劲。


2
资金投入少


  就中国仅有的一些有能力进行药品自主研发的企业而言,其投入研发的资金规模也远远小于国际领先药企。全球每年上市的创新药物为42个,平均研发周期为13.5年,平均投入为8亿多美元。2015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10种药物,全部由跨国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没有一家属于中国。这些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最高可达销售收入的20%以上,最低的也有12%,但在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2%。


3
科研人员少


  科研人员的投入力度是决定药品自主研发能力的关键因素,是衡量药品自主研发水平的重要指标。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从事研发的人员为55234人,平均每个企业42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而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从员的比例高于30%。

  因此,虽然与过去相比,中国的药品自主研发能力有所提高,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仍比较低,距离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依然是全球跨国药品生产企业引领着药品的创新。


光明小薇倒是觉得:科学无国界,你们怎么看呢?



内容来源:腾讯评论、搜狐网、新浪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