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方面来解读这个问题吧,一个人的自信与否,很大程度上看语言表达! 从前我讲话的语速很快,像暴雨时淅沥的雨滴。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都引以为豪,认为这是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表现。直到有人打断我,让我把含混带过的地方再讲一遍。我顿时慌了阵脚,变得磕磕巴巴,不知所云。 说话的语速快,并不代表思路清晰,逻辑紧密。而是我不自信,我怯懦,不敢将观点一字一句的表达出来。害怕自己飘摇的观点在空气中暴露太久,被人找到破绽之后像泡沫一样狼狈击破,只好含混而过。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在公司做一个自我展示的演讲,时不时会和公司里几个资深老油条不屑的眼神交汇。我的内心越发的慌乱,不由的语速加快,到后面甚至忘了准备的演讲词,于是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一样草草收尾,落荒而逃。 在看看新闻里官员们面对各种媒体大秀官腔,一通逻辑混乱的观点也能侃侃而谈,而且语气沉稳、抑扬顿挫。这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哪怕明知道有错,也有足够的气场撑住。 工作中亦是如此,在和上司或者同事讨论事情的时候,我很喜欢用【可能】【大概】【也许】【吧】这样不确定性的语气词。以前总以为这是工作严谨的表现,而事实是对自己的观点不自信,不敢正面确切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因为我对自己的看法左右摇摆、无法用坚定不移的语气说出来。我在担心自己薄弱的生活阅历和学术基础无法支撑我的观点,我不敢接受我的观点被人轻易推翻。 那到底什么是自信?怎样变得自信起来呢?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做成了一件事。你又做成了一件事。这个时候如果你会感觉得到如果你继续做这件事再做成的可能性会变得很大,这种感觉就是自信。 知道你一直十次二十次做成了之后,这时候无论谁再来打击和质疑你,你都可以做到一笑了之。量变产生质变,大量的实践和经历是支撑你自信的基石。有些人总好像什么都懂,但生活中却一事无成。真正自信的强者总会把自己擅长的事情最大化,而不会选择什么都略知一二。 曾经我的一位总监告诉我,如果你感觉不够自信,那就去做一件让你自己佩服的事情。比如学一门外语,连续三个月健身,或者独自完成一次远行。当你可以坦然面对你内心惧怕的事情的时候,你已经不再自卑,并且拥有了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