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群关系——用感恩成就社群未来

 汕头能率 2016-03-19

互联网经历了门户时代、Web2.0时代、电商时代、O2O时代、粉丝经济到共享经济的顽强进化。而社群被认定为下一个风口,社群的力量将参透整个的“互联网+”的产业。社群的核心是人,是人和人之间,人与产品(内容)之间,人与未来期待之间的连接,因此一个好的社群,必然是抓住了人与与人性之间的连接关系,今天邀请了琅琊阁社群创始人张明明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当下社群现象。

 

记者:张总您好,去年底我无意间进入一个微信群,发现很多人看好社群这个概念,仿佛是互联网新的弄潮儿,我后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它,也正好前段时间看到您“琅琊阁”的社群,就非常希望约您聊聊这个“社群现象”。

张明明:是的非常火,也是互联网引发的一个比较新概念,大家一致认为2015年是社群元年。

 

记者:希望张总能够多说一些,让大家多了解这个新生产物。为什么大家说是2015年是社群元年?

张明明:社群元年也是对社群的再定义的初始年,在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下,逐渐实现万物互联,微信社交的兴起,微信群的活跃让社群概念再崛起,但实际上我必须说明“微信群”不等于“社群”,微信群只是一种社群的表现形式和交流形式,因为它的网状互接属性,让社群再次爆发。

社群其实一直就存在,比如“长安俱乐部”“中国会”“西湖会”,以前只是以圈层出现,在各种行业和领域以协会参与,协会也是一种社群,现在只能界定它们为传统的社群吧。

 

记者:既然互联网引发的社群爆发,为什么以前的豆瓣网有那么多兴趣小组,却一直没有激活社群这个产物呢?

张明明:一、刚刚说了社群其实一直存在,社群的特点是“连接”“内容”“同盟体”,这几个特点是传统和现代的社群同时都需要具有。

二、任何事物的出生和发展是有激发因素的,微信的出现让社交这个需求被放大,人的社交频次也增多了,微信群又很容易聚合人,轻松实现了“连接”“内容”,还有一个东西叫微商伴随微信生长了出来,微商也是社群的催生剂,因为他解决了利益问题,让社群看似可以找到利益同盟。

社群是一个利益驱动下的,时代绽放。

反过头来看“豆瓣的兴趣小组”他们只是一个兴趣群体的组合而已,仅仅是连接和内容,并且在兴趣小组的产品形态中,社交需求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也没有形成闭环,所以他不具备孵化社群的物理条件。同时也没有解决利益同盟的问题,当然我不是说有微商才能有社群,有经济利益才有社群。利益同盟也可以是其他层面的,比如说健身减肥爱好兴趣小组,就不是一个社群,而如果设定一个共同目标“两个月减30斤健身减肥计划”,那么他们就可以成为一个社群,罗辑思维是以“求真,爱智,知识分享”为目标的价值观社群,总之,社群要有明确的共同体(可以经济、价值观、商务、目标)。

 

记者:那么现在的社群为什么这么火爆?是因为商业利益共同体吗?

张明明:对!经济发展太快,我国的传统商业,已经濒危了。新商业需要不断迭代的寻找经济消费入口,而社群就是企业的下一个重要流量入口。同时,资本市场的目光开始关注和倾斜那些有影响力的社群组织。这引发了社群商业的高潮,毕竟这个创业比互联网还简单。

1、传统社群需要固定会所,现在可以不要了;2、每个互联网风口的创业都需要技术开发,这次连技术都基本不需要了,靠着微信工具就够了;3、创业的比拼从实体生产、到商业信息,再到互联网平台、现在发展到社群共生价值观和社群内容生产;4、微商不言而喻,还有其他的利益共同体更加多元化,人脉、利益、学习、资料、资源等。

 

记者:还是比较空洞,能否通过案例来说明社群的未来价值?

张明明:2008年经济波动的时候,北大一个经济学教授跟我讲未来商业是“以产品意见领袖为中心的群组,每个城市有一个这样的组群就可以完成产品销售了。”拿户外用品来说,产品主要用于户外运动的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人群聚集都会因为户外活动而扎堆,并且这些活动都是有领队的,领队是这个户外玩家群体的精神领袖,在这个户外社群中新手选择户外产品时,会寻求领队的建议。这是时候社群就产生商业供需关系的可能,户外产品的厂家,只需要在每个城市找到一个或者多个这样的社群户外活动精神领袖,并跟他合作,然后就可以打开产品的销售,也可以建设企业产品文化。

 

举一个产业社群模型的例子:

人群精准,有共同爱好,可通过线下门店或活动聚群

线上可以群群联合,群主群友之间交易,群主之间形成异业合作联盟。

直播大咖秀,提升互动的活跃度,为商品引流和引导消费。

微店即交易系统,真正的好产品,好朋友式的推荐,而不是下线营销。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实现社群与商业销售的融合,线上线下的社群活动可以了解社群领袖的分享,需求者跟他们聊天咨询,进而下单或者指定渠道下单。

记者:张总,您也是这波儿社群经济的弄潮儿,您的社群观是什么呢?

张明明:同样秉承着“连接”“内容”“同盟体”三大要素。

社群之所以成为社群,是因为它具有社交属性,社群内是网状结构自由连接。另外,社群还有一个共同标签,可以是职业,可以是一个事情,可以是一种关系,这个共同的标签确定了社群的内容方向和是否能形成同盟体,当然社群可持续发展的还必须有一个共同点——共同利益。

以微信群为代表的社群,前期是陌生人关系,虚拟的社群关系最大的障碍是信任,每个人在陌生人面前最终表现是利己的,我认为社群首先有分享的精神,感恩别人的分享,为别人点赞。一个社群的成员都想用自己的能量去照耀别人,帮助别人才会社群存在具有价值,我助人人,最终才可以人人助我。

 

记者:我看“琅琊阁”好像是就是个理念,会不会这是您以己之心责人呢?

 

张明明:难免会有些这样的影子,不过纵横各种社群看,这个是可发展的根本,毕竟互联网的社群是一个弱关系社交的衍生物。以微信群为例,每人在微信群里表现为利己的,抢红包,看别人的分享,学习知识,找人脉,还有产品项目众筹,但是很多事情其实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的,没有人愿意一直发红包给别人抢,没有人不想顺便发个广告宣传一下自己产品,都想加上大咖的微信号,都想做个项目众筹出钱,可是都很难持续性发展。在我眼里就只有分享和感恩,成为微信群的主旋律,才能让网上虚拟社群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琅琊阁是一个什么社群?为什么要叫“琅琊阁”呢?

张明明:琅琊阁只是一个微信群,他只是我社群架构中的一个中间群,我把社群分成很多级别类似于上学时的年级,在这个里面要筛选出“爱思考”“爱分享”“懂感恩”“够宽容”“跨界合作意识强”的人。

“琅琊阁”选出来的优秀者才会晋级到“琅琊榜”群中去,琅琊榜的群员成为“外脑”的成员,外脑的定义是外置大脑。也就是这些人互相为其他的人的外置大脑而存在。

采用这个名字,完全是因为去年《琅琊榜》这个电视剧火爆,“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琅琊榜》告诉我们,琅琊山上有个琅琊阁,琅琊阁能知天下事,并且每年都会发布行各大排名榜单—— “琅琊榜”。

我也希望我的社群能够容纳天下奇英才,各行各业的精英汇聚,不断探讨各行业的态势,然后可以跨界寻求合作。

 

记者:您是怎么设定它长远发展呢?

张明明:分享,坚持分享,必须分享;感恩,发现价值,坚持点赞;异频,发散性思考,寻找异业跨界合作。

 

记者:您是出于什么原因,让琅琊阁走这样一条路呢?

张明明:很久以前,我觉得成功就是自己很厉害,能够打败别人。但是有一次网络投票竞选,有一个叫“阿湘”的群友没有任何缘由的帮助我,同时还有很多人也在帮助我,我突然特别感动,仔细发现这些人在社群中普遍的认可度都很高,大家也很愿意帮助他们。我就一下子就改变了观念:我觉得“成功就是你很有能力帮助别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愿意帮你”。

讲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分享很重要,分享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建立自我价值。当然这个过程我们接受帮助的人也要懂得感恩,只有感恩,才会促进别人的持续分享,最终是相互之间的共同发展。在琅琊阁最早的社群实验中,我曾经强制要求群友必须分享,强制大家对自己感兴趣的坚持每天打赏,就是为了形成一个社群分享和感恩文化。

这种弱关系的社交中,付出很重要,手段之外,还是要走心,我坚持每天在“外脑”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思考,也会直接发到群里,当然也会分享我策划的案例,让大家知道别人和别的公司是怎么操作的,依此大家可以再移情做自我思考或做合作思考。

 

记者:你如何看待社群变现呢?

张明明:

社群的变现能力是很多人一直在思考的,坦诚的说我并没有思考直接变现这个问题。

我的社群最终要走进现实世界,我们的社群现在“没有行业”“没有主题”,每个人可能都是异频的,但是我要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愿意思考跨界合作,跨界合作在传统概念上就是客户、资源、资金、人员、媒体、上下游之间的合作,这些不算真正的跨界合作,真正的跨界合作是行业思维的跨界,就好比是iPhone是用娱乐工具的思维做手机,干掉了用通信沟通思维的诺基亚,Airbnb用互联网共享的思维做了酒店住宿业务。

在我们群里各自分享自己的行业故事和行业思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可能在某一点上大家产生一个共鸣,从而产生了合作。整个过程就是个人的成长、个人的兑现、个人的反哺社群,这是一个分享和感恩的哲学辩证思考。

 

记者:你也说了微信的社群是弱关系的社交,人人是利己的,那么强制发言和分享会不会很难?还有陌生人跨界合作也有很大的难度吧?

张明明:很难。我们也是在摸索,我们未来会落地到现实世界,这是一定的。

线上沟通是思维的碰撞,跨界合作根本是思维的跨界。这一点在过去的四年里,服务宝马异业跨界活动合作,感触特别深,单纯的资源置换、客户置换要改变,所以我需要大家在社群内不断激荡自己的职业经历、行业经历,以产生新的合作思考。

思想、思维、思考的交换不同于商品交换,商品交换之后,手里只有交互后的那一个,而知识和思想交流完了以后,二个人就可以同时拥有了二个思想了,所以我鼓励大家交换思想。但事实上经常人们连思想也不愿意交换,因为他们都想让自己脑袋里的思想、知识比别人的多,就可以比别人强,因此都想学别人的分享,而自己不分享也不展示自己。

 

记者:突然特别能理解您一直在说感恩了,因为你不感恩,别人的分享得不到回应,别人又挖坑心思的不想分享,社群就没法持续下去了。

张明明:是的,所以我们一直说“要分享,要感恩,要舍得,用无我有他的方式去探讨跨界合作”。

一个不懂得分享的人,没有人愿意一直跟他在一起。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也不可能留住身边有用的人。

 

记者:听您这样感慨的说,感觉背后一定还有故事。不知道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

张明明:最近的确有个事情,让我对此感触颇深,才让我感觉到感恩和分享如此重要。

毕业后跟一个校友张毅注册了一个公司,但是刚毕业都没什么经历,所以项目很快就胎死腹中了。09年我们又聚在一起以该公司名义启动了“外麦王”的项目,因为双方关系不错,就对新项目股权结构没有重新交割,但是2年后外麦王项目走上正规之后,我觉得投入和持股极不合理,这样下去是个隐患,就提出更改股份比例,但多次与张毅沟通最终没有谈拢,再加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就无法再合作了。

走的时候,张毅说公司刚刚起步,还很困难,给你1万元,你把股份退了吧。我说既然公司缺钱,我也还是希望公司发展好,那么就留给公司继续发展吧。

2015年是O2O的风口年,外麦王是众多O2O项目的供应商,其中包括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巨头企业,我也曾经提出公司应该这个时候融资扩大经营提高行业壁垒,并愿意帮其给投资人投递融资方案,但遭到张毅拒绝。不久后,他给我电话提出目前考虑融资,但要剪断过去的股权结构,给我25000元的补偿,当时我觉得这是侮辱我。随后我希望找到过去的同事打探情况,发现连他主管生产的得力助手也在一个月前离开了公司,而我跟根据媒体公开数据让投资评估机构粗略给公司估值1亿左右,那么我名下5%的股份价值500万。这时候我明白了背后的一切。此后的沟通中我表示他不需要担心,我虽有5%的权益,但是我出于共同奋斗过的朋友关系和这几年不在公司工作,会在融资时折价给他,但是他坚决不同意。与此同时,我得知我的股份被他利用假决议假签字的方式变相剥夺了,还威胁我说不听话就什么都得不到,他会重新注册新公司,将外麦王项目移植过去再融资,到时候我就一无所获,还提醒我别拿那些违法的事威胁他,他都不怕。这让我愤怒到极点,我说我是项目种子期合伙人,前期与你2年时间把项目带上正道,却被你挤兑走了,连一直帮你的亲姐姐,你以家人不好管理为由迫使她退出,其他员工陆续离开,你做公司10年来,有谁是从始至终一直跟随你?我们要感恩一路走来帮助我们的人,并与他们分享,才会让自己身边支持自己的人越来越多,而你临时组合一个创始人团队编故事找投资,不觉得可笑吗?

 

整个事情让我突然特别清醒,一定要让帮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事业才会越来越好。而别人愿意追随我,一定是因为我愿意分享给他们,让他成长和获益,正是我的感恩他们才会更加支持我。生活中的熟人都亦如此,陌生的网络社群何尝不是呢?只有先人后己,无我有他的付出分享,才能收获别人的感恩,而你的感恩也会促使大家更加努力的分享。

 

记者:听完您的故事,才知道为什么你的社群一定强调分享和感恩了,因为分享和感恩在这里对你来说这是一种能力,一种思维,也是一种人品吧。那不知道您目前这个事情已经解决了吗?

张明明:目前我已经提交法院和工商局,要求对方恢复对我的权利侵害,并做出相应法律处理。

 

记者:那么希望您能够通过法律和沟通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张明明: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