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黄西(字子莘)先生黄席群

 黄问盅 2016-03-20

           忆黄西(字子莘)先生      黄席群  

            (摘录“母校忆往)

    “湖渡山光,窗含云影”这是我高中时代在母校同文中学四层楼上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远望庐山,近瞻甘棠,含豪构思,写成的一篇作文中描绘风景的两句。六十多年前令人陶醉的美丽印象至今仍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脑海中,但是沧海桑田,叠经巨变,物是人非,能不兴?

    一九五一年春,我离开九江,远游西北。一九八一年、八五年和八九年三度返回故乡,都住在同文中学。一草一木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思。既缅怀昔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老师,又想念朝夕切磋,宛如兄弟的同班同学。--------------。

    ----------------------------------------------------。

    当年同文中学有几点值得叙的是:第一,学校规小,师生员工总共一百多人。我一九二二年考入同文,没赶上南伟烈大学(Wieelam Nast College)时代。第二,管理较严。第三,课程负担不太重,但偏重英语。第四,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关系比较密切。第五,体育运动方面以足球著名,校队中我班所占比例较大,除常与本城及英国水兵比赛外,每年差不多要出征安庆一次,与圣保罗中学交锋。第六,同文和儒励女中学都是美国教会办的学校,因此,宗教气氛自然比较浓厚------------------ 。就我个人来讲,有好几件值得回忆的事。从六岁发蒙至十四岁,我上私塾,先是附读于亲戚家的私塾,后来延请一位同族的叔祖父儒冕(字季璇)先生在家授读四书、五经的诗文古词,学作文章及写诗,临摹大小楷书。十岁开始请黄西(字子莘)先生每天来教我一小时英语,每月酬金银洋三元,够他一个月的伙食费。他那时是同文中学四年级的学生。到十三岁才开始从黄西先生补习数学,仅用一年时间,学完了高小三年级的算术和中学第一年的代数。十四岁的秋天,由子辛先生介绍我考入同文中学旧制二年级,同年改为新制初中三年级,初中毕业后直接升入高中。因为我一连八个学期都名列全班第一,与第二及第三名的刘钦宴、徐绍杰同时被保送入南京金陵大学,我学历史(主修)和国文(辅修),他们二人均学农。我毕业后被儒励女中聘为国文及历史教员。

     --------------------。

    可记的往事还有很多很多,但为篇幅所限只好从略。

      (此文全文原载《江西九江同文中学校志》第四至第九页上。

       黄席群系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