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份动态再平衡

 GNOF 2016-03-21

草帽路飞:

股份动态再平衡

一直以来,很多人将量化交易和技术分析混为一谈。作为一名坚定的价值投资理念追随者,我对技术分析的诸多模型嗤之以鼻,但关于量化交易的东西我将信将疑。经过近十年的投资实践,静下心来想一想,至少有一类量化交易策略我开始相信它的价值所在,它就是:动态再平衡策略。
大 到巴菲特说的:任何时候都要保留部分现金;小到雪球网友戏说的“银行股之间来回搬砖”,这其实都属于动态再平衡的范畴。但目前为止,这些策略方法的有效性 还停留在投资人的意识形态之中,我看到鲜有文章进行这方面的数据分析和强有力的结论支撑。究其原因可能是:理论回溯研究所需的大数据获取难度和中国股市历 来的不健全发展。
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正在尝试完成这项复杂的研究工作。我相信我接下来将要做的事情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将继续花费大量心血在这项工作上,目前我的初步研究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本篇我们首先向大家展示:过去六七年间在四家股份制银行股之间满仓动态再平衡策略的投资收益率变化。
经 过斟酌我们选取了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09年至今(2015.10.26)接近7年的股价走势历史数据(已经过复权处理),我们认为 07~08年的人造大牛市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未来中国股市的常态发展将很难再现那样的盛况,所以我们剔除了08年以前的历史数据。
模型假设一: 首先我们假设在09年初,以100万本金等额买入四只银行股,每只股票25万元,初始占比为25%;以当天的收盘价为准,假设任何一只股票的占比超过 了+-1%,那么则进行一次动态再平衡,卖出占比高于25%的股票,买进占比低于25%的股票,使四只股票的占比重新达到25%的均衡水平。模型假设买卖 佣金万三,卖出印花税千一,已考虑停牌期间不能交易因素,未考虑最低佣金限制和其他杂费。我们定义该模型为:阈值为1%假设下的平衡策略。运行结果与四只 银行股持股不动进行对比分析,如下图:

股份动态再平衡

回溯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阈值为1%的条件下动态再平衡策略收益率249.74%,七年持股不动收益率235.03%,平衡策略相比持股不动策略收益率高14.71%,过去七年间该策略共触及阈值1%后发生调仓102次。
模型假设二: 任意阈值调仓。在上面的模型中,我们只做了阈值为1%的假设。那么在任意阈值下是否都能得到动态平衡策略要优于持股不动策略吗?是否是调仓次数越多(阈值 越低),最终收益率越高?还是调仓次数越低(阈值越高)最终收益率越高呢?如何确定最优的调仓阈值?在其它假设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选取了15个阈值进行大 数据回溯,回溯结果如下表:

股份动态再平衡
大数据回溯结论如下:
1.不同阈值假设下动态平衡策略的收益率均超过了持股不动策略;
2.交易次数越频繁,并不能保证最终的收益率越高;
3.交易次数与最终收益率呈现不均衡分布状态,七年间个位数的调仓效果(阈值超过4%以后)并不比频繁调仓的效果差。
这样的回溯结论,或许超乎大多数投资人的想象,动比不动强,但多动并不比少动强!

模型假设三: 剔除09年小牛市数据的回溯。09年初是一波小牛市的开端,上述两模型买股票在低点,持股不动七年的回报率都超过了200%。而从2010年至今近六年间 上证指数处于震荡整理区间。接下来我们将09年小牛市的数据剔除,进行10~15年的大数据回溯,观察一下漫漫熊市期间,动态再平衡的效果,如下图:

股份动态再平衡

10~15年的大数据回溯,我们依然可以得到动态平衡策略优于持股不动策略的结论,而且频繁调仓策略的长期收益率也并不一定能够跑赢尽量少动的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
1.10~15年动态平衡的超额收益率均值5%,明显小于09~15年的动态平衡超额收益均值13.48%
2. 10~15年持股不动总收益率52%明显低于09~15年持股不动总收益率235%,这说明动态平衡的对总收益率的贡献远不及长期持有股票的贡献大。有句话: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你得在场。这比什么都重要。

最 后还有一个有趣的统计:四只银行股过去七年或者六年的持股不动涨幅中,民生银行都是排名第一位的,无论采用四只银行股组合的哪种动态平衡策略,一开始满仓 民生银行,最终的结果都是可以跑赢我们假设的所有动态平衡策略的。这又说明:选股始终还是第一位的,策略只是辅助的作用。但六年前或者七年前又有多少人选 的对呢?

蓝筹股股债动态再平衡

阅读提示:本文通通过大数据系统对招商银行和“上证5050只指标股过去7年 的行情数据进行回溯分析,否定了长久以来流传的一种观点“认为一定配比下的股票和债券动态再平衡可以实现组合收益的最大化”。文章指出在无现金流出压力情 况下,投资组合应满仓持有股票,并应进行定期的再平衡调仓,持有现金等价物并分批建仓是不明智的;择时是很难的,股债再平衡在牛市里将错失大牛股同时在熊 市里防御能力有限;针对有现金流出压力的投资组合,定期的股债再平衡也是有必要的,持仓不动是错误的,但文章还指出频繁调仓对总收益率的贡献是没有效果 的。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在温和运行的证券市场,针对无现金流出压力的投资组合,满仓持有股票并进行定期再平衡可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1、前言
在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中,曾有大量篇幅分析债券和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的优势。巴菲特也曾说过:任何时候都应该保留部分现金。时至今日,大量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投资组合中仍然保持股票和债券的合理配比。
为了应对不可预知的现金流出,在投资组合中保留一定比例的具有高流动性的现金等价物是合理的,比如保险资金不可预知的赔付需求,比如公募基金不可预知的赎回需求,比如个人投资者不可预知的现金需求……
在 市场估值升温直至泡沫严重发酵的过程中逐步减仓甚至完全清空股票转而满仓债券也是合理的,然而在一个温和运行,依然存在大量低估值标的的证券市场,对于一 个拥有持续现金流入的组合,或者中短期之内不需要现金流出的组合,或者股票红利完全可以满足未来现金流出需求的组合来说,现实中广泛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一定配比下的股票和债券动态再平衡可以实现组合收益的最大化。
本篇我们应用聚..宽.平.台(https://www./)的大数据系统,选取上证50五十只指标股2009~2015近七年复权处理后的股价走势数据进行了回溯分析,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
A.股债再平衡策略在熊市里无法跑赢满仓持股不动策略,在牛市里跑输满仓持股不动策略。
B.股债再平衡策略在熊市里跑输满仓再平衡策略,在牛市里远远跑输满仓再平衡策略。
C.股债再平衡策略在熊市里可以跑赢股债持仓不动策略,在牛市里跑平股债持仓不动策略。
D. 在温和运行的证券市场,针对无现金流出压力的投资组合,应当采用满仓再平衡策略,不应当持有现金或者债券;针对有现金流出压力的投资组合,应当采用股债再平衡策略,持仓不动也是不明智的。
E.不同阈值下再股债平衡的收益率差异不大,说明择时是很难的,也说明频繁调仓对总收益的贡献不大;持有现金等价物,择时分批买入股票也是不明智的。
2、股债再平衡VS满仓持股不动
2.1招商银行股债八二平衡VS满仓持股不动业绩回溯
模型假设:假 设初始资本金100万元人民币,分别在2010年初和2009年初以80万元一次性买入招商银行股票,20万元购买年化收益率为6%的债券(债券按日结 息,流动性充足),以当天的收盘价为准,若招行股票占比超过了80%仓位的+-1%,则进行一次动态再平衡,即若股票占比大于等于81%则卖出股票买入债 券使股票占比重新回归80%;若股票占比低于等于79%则卖出债券买入股票使股票占比重新回归80%。我们定义该模型为:阈值为1%假设下的股债八二再平衡策略。模型假设股票买卖佣金万三,卖出印花税千一,已考虑停牌期间不能交易因素,未考虑最低佣金限制和其他杂费,模型假设债券买卖无费用。
我 们认为07~08年的人造大牛市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未来中国股市的常态发展将很难再现那样的盛况,所以我们剔除了08年以前的历史数据。2010年至今是 一个长周期的震荡熊市,2009年至今则是一轮小牛市,我们分别选取以这两年为数据回溯的起点,分别代表了熊市回溯和牛市回溯。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我们 分别选取了19个阈值,大数据回溯结果如下两图所示:
股份动态再平衡
股份动态再平衡
(注:因阈值大于10%以后几乎无调仓发生,因此在计算“收益提升比例”的均值时,我们只截取阈值前十的数据。“收益提升比例”本文定义为两个收益率差值,也可以理解为收益差额/100万本金。)
大数据回溯结果显示:
a. 招商银行股债八二配比再平衡策略在熊市里微弱跑赢满仓持股不动策略(平均跑赢1.67%),但在牛市里严重跑输满仓持股不动策略(平均跑输22.47%);
b.不同阈值条件下,最终的收益率差距并不大,即不同阈值计算结果的方差并不大,这说明回溯分析得到的收益率均值是有效的;
c.调仓次数的多少与收益提升比例无线性关系,这说明频繁调仓对收益率的贡献是无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