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地名诗 地名诗,是将郡国名、州名、县名、道里名以及山川胜迹名等,嵌于诗中,假借词意成篇。如果没做到“假借词意”,虽句句有地名,那也只是纯粹的嵌名诗。 古代诗人为了显示自己知识渊博,技艺高超,创造了别致的“地名诗”。“地名诗”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双关的修辞方法,使郡县等地名暗含在诗句里面。这种诗在汉代出现之后,历代诗人都时有所作。但是,历代的地名诗,大多近于文字游戏,没有多大意思,这一点古人也认识到了,如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如此诗只成戏谑,不足为法也。”即使如此,只要应用得当,也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 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 南朝宋·谢庄 山经亟旋览,水牒倦敷寻。 稽榭诚淹留,烟台信遐临。 翔州凝寒气,秋浦结清阴。 眇眇高湖旷,遥遥南陵深。 青溪如委黛,黄沙似舒金。 观道雷池侧,访德茅堂阴。 鲁显阙微迹,秦良灭芳音。 讯远博望崖,采赋梁山岑。 崇馆非陈宇,茂苑岂旧林。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名诗,标题中的“都”指南朝宋都城金陵(今南京)。诗从游览山水的行前准备及计划落笔,描写沿途所见景色和对山川古迹的探访,寓涵着抚今叹昔之感。篇中涉及从浔旭至金陵间的稽榭、烟台、翔州、秋浦、高湖、南陵、青溪、黄沙、雷池、茅堂、鲁显、秦良、博望、梁山等十几个地名、山水名。诗以全篇对仗的五言古体写成,具有典型的南朝地名诗风格。 州名诗寄道士 唐·权德舆 金兰同道义,琼简复芝田。 平楚白云合,幽崖丹桂连。 松峰明爱景,石窦纳新泉。 冀永南山寿,欢随万福延。 首句写出朋友之间的友情深厚。中间两联写登高望远,天边的白云似散还聚,高耸的峭壁上丹桂朵朵相连,峰顶青松挺立在清明的碧空下,石穴深处不断地流入新泉。另以“云合”“桂连”象征友谊的永恒长存;蓝天、青松更加上清清泉水,对道士所居住的地方由衷的称赞。 此外,这首诗有它独特的值得称道之处,四十个字里,字字都是一个州名,无一例外。试写如下: 金:公元554年,魏废帝三年改东梁州为金州。 兰:公元581年建兰州,(隋开元年间)。 同:公无554年改华州置同州,治所在武乡。 道:唐贞观8年改南营为道州。 义:是义阳郡,在唐天宝时称义州。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 南朝梁·沈约 西都富轩冕,南宫溢才彦。 高阙连朱雉,方渠渐游殿。 广川肆河济,长岑绕崤千。 曲梁济危渚,平皋骋悠眄。 清渊皎澄澈,曾山郁葱菁。 阳泉濯春藻,阴丘聚寒霰。 西华不可留,东光促奔箭。 望都游子怀,临戎征马倦。 既豫平台集,复齿南皮宴。 一窥长安城,羞言杜陵掾。 此篇所用的大都为汉魏县名,如西都、南宫、方渠、曲梁、平皋、清渊、阳泉、西华、东光、望都、南皮、长安、杜陵;也有古郡名,如戎、豫;还有古台、古塞名和山水名。 州名诗 南朝梁·范云 司春命初铎,青耦肆中樊。 逸豫诚何事,稻梁复宜敦。 徐步遵广隰,冀以写忧源。 杨柳垂场圃,荆棘生庭门。 交情久所见,益友能孰存。 诗中的地名只用了州名,如司州、青州、中(忠)州、豫州、复州、宜州、徐州、广州、隰州、冀州、杨(扬)州、柳州、荆州、交州、益州等。由于全诗以单音节入诗,故需仔细识别。(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