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图写景的地名诗(一)

 杏坛归客 2021-04-11

地名诗,是一种特殊的诗体。其在狭义上讲是将郡名、州名、县名、道里名(行政单位名)以及山川胜迹名等入诗的一种写作形式。广义上我们可以将某地的地理位置、风俗、胜景等相关内容作为诗的主要内容,经过必要的修饰后将其作为地名诗。从根本上讲,地名诗就是一种工具诗,它是以诗作为载体,向人们介绍一地的人、事、景、物、俗等相关知识,又不是一味的将地名串联起来后嵌入诗中。

据考证,现存地名诗以南朝宋谢庄(421—466)的《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为最早,全诗如下:

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

谢庄

山经亟旋览,水牒倦敷寻。

稽榭诚淹留,烟台信遐临。

翔州凝寒气,秋浦结清阴。

眇眇高湖旷,遥遥南陵深。

青溪如委黛,黄沙似舒金。

观道雷池侧,访德茅堂阴。

鲁显阙微迹,秦良灭芳音。

讯远博望崖,采赋梁山岑。

崇馆非陈宇,茂苑岂旧林。

【赏析】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名诗,标题中的“都”指南朝宋都城金陵(今南京)。诗从游览山水的行前准备及计划落笔,描写沿途所见景色和对山川古迹的探访,寓涵着抚今叹昔之感。篇中涉及从浔旭至金陵间的稽榭、烟台、翔州、秋浦、高湖、南陵、青溪、黄沙、雷池、茅堂、鲁显、秦良、博望、梁山等十几个地名、山水名。诗以全篇对仗的五言古体写成,具有典型的南朝地名诗风格。统观全诗,此诗在地名诗中看来属于凤毛麟角,但若以写诗水平来看则稍逊一些。

谢庄之后,有南朝宋竟陵王萧子良(460—494)的《郡县名诗》,今已不存。但其同时代的王融、沈约、范云等人的和作尚在。从中可以看出,南朝地名诗都是五古,喜用对仗,甚至有全篇对仗的。例如: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

作者:南朝梁·沈约

西都富轩冕,南宫溢才彦。

高阙连朱雉,方渠渐游殿。

广川肆河济,长岑绕崤千。

曲梁济危渚,平皋骋悠眄。

清渊皎澄澈,曾山郁葱菁。

阳泉濯春藻,阴丘聚寒霰。

西华不可留,东光促奔箭。

望都游子怀,临戎征马倦。

既豫平台集,复齿南皮宴。

一窥长安城,羞言杜陵掾。

唐代地名诗始有律诗、绝句、排律。例如:

州名诗寄道士

作者:唐·权德舆[2]

金兰同道义,琼简复芝田。

平楚白云合,幽崖丹桂连。

松峰明爱景,石窦纳新泉。

冀永南山寿,欢随万福延。

峨眉山月歌

作者: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广东府州县名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