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谷心音――《心经》的别样解读

 杂货店伙计 2016-03-21
 

解读《心经》的版本很多。近日读易菁《空谷心音》一书,感觉不同一般。

     

易菁,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书香门弟,是晚清重臣张子洞的后代。九十年代初,皈依佛门,师从少林寺方丈、禅门曹洞宗大德高僧释德禅,得其真传,继承了大德的佛教精神。

      

易菁在江苏徐州创办华夏传统文化学院,致立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先生以战国时期“稷下学宫”为蓝本,着力打造“华夏学宫”这一文化发展项目,已经形成了尚品学堂、尚德学堂、上生学堂三个教育品牌,大力宣传儒、释、道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空谷心音》是易菁先生讲解《心经》的讲记,是易菁先生多年来潜心参研《心经》的心得。

    

《心经》,全文只有二百六十字,蕴含了六百多卷般若类佛经的精髓、精华。解读《心经》的人比比皆是,但一般解读者往往囿于佛学义理,用深奥的佛学语言来表达,初学者一时难以理解。

      

易菁先生的《心经》讲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底蕴深厚,融会贯通。易菁先生有深厚的佛学功底,对佛学义理能够举一反三,讲得深刻、透彻。

      

二是浅显易懂,适宜初学。讲记并不拘泥于深奥难懂的佛学词汇,而是根据自己的体悟,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即使是初涉佛学的人,也能读得明白。

      

三是故事说理,形象生动。对于一些不易理解的佛学义理,先生采用讲故事、打比方的方式来剖析、解读。故事形象生动,富于趣味性,让枯燥的佛经体现得有滋有味。妙用打比方的方式,让难心理解的道理转换一个视角,用人们常见的、易于接受的事物来描述,让读者豁然开朗。

      

四是逐字解读,细致入微。讲记对《心经》逐字逐句解读,对每一个字都进行深入阐释,讲得细致、精到。

       

讲记取名《空谷心音》,颇有讲究。

     

“空”,是指“空性”,是《心经》等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核心要义,一下就抓住了《心经》的主旨。

     

“谷”,是说像山谷一样虚空,虚怀若谷,正因为虚空,才能包容万物,蓄纳万法。

     

“心”,是《心经》题面之意,可造诸缘,可生万法,为《心经》之根本。

     

“音”,取自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以声音普传佛法,救生民离若得乐,普度众生。

        

四个字,是对《心经》佛学义旨的高度概括。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经》讲记,第二部分是佛学基础理论,起到支撑佛经讲解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