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斋醮的有关概念

 願隨身 2016-03-21
斋醮的有关概念


1、斋与斋法 
 
  “斋”的原意是齐和净。古人祭祀之先,秘要沐浴更衣,禁止劳酒,不居内寝,以接鬼神,叫做“斋戒”。道教尊从礼,祈禳之先,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道教修斋,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最高“心斋”则是为了“专道”、“乐道”、“合道”,这才是修斋的最高目的,修斋即为修道。因此道教十分重视修斋,陆修静在《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认为:夫感天地,致群神,通仙道,洞至真,解决世罪,灭凶咎,却怨家,修盛德,治疾病,济一切,奠过乎斋转经也。夫斋直是求道之本,莫不由斯成矣。道教斋法,经两晋、南北朝以后上清、灵宝等派道士的推演,逐渐完善,名目众多。主要斋法有:(1)两种斋:指拯道斋和济度斋(2)六种斋:指上清斋、灵宝斋、洞神斋、太一斋、指教斋、涂炭斋等(3)七种斋:指金录大斋、黄录大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涂炭斋、自然斋等(4)十二种斋:指金录斋、玉录斋、黄录斋、上清斋、明真斋、指教斋、涂炭斋、三元斋、八食斋、三皇子午斋、靖斋、自然斋等(5)三录七品:三录指金录斋、玉录斋、黄录斋,七品指明真斋、自然斋、三元斋、八节斋、洞神斋、指教斋、涂炭斋等。
 
2、醮与斋醮
 
 
  “醮”的原意是祭,即祭祷。我国古代就有“冠醮”和“亲醮”的制度,因为都是祭礼,道教就是“醮”字代替了“祭”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说,“古谓醮者,祭之别名也。降天帝致万神,莫大于醮。”斋指祭祷中必须清整身心,醮指祭祷活动;斋法注重心理,醮法注重仪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关联。后来斋与醮的界限逐渐打破,斋法逐渐包溶于醮法之中。隋唐以后,便以“斋醮”并称。沿袭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传统名词。俗称“道场”或“法事”。道教举行斋醮,称为“建醮”、“修醮”,或“打醮”。一般叫做“做道场”或“做法事”。
 
3.坛
 
  道教建醮,必先设坛。所谓“坛”,就是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筑的高台,古代以坛作为祭把天神及祖先之场所。道教称为“醮坛”,又称“法坛”。斋醮设坛,原为露天,后来改在殿内。据《道书授神契》:“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极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不同形式的斋醮,筑有不同规模的醮坛。大型斋醮活动,往往筑有若干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都坛”,其他的坛,叫做“分坛”。如在解放前,杭州玉皇山道观修建“金录斋”《上海叫“订金录”》。总共设有4个坛,一是都坛,即上表奏章的总坛;一是度人坛,诵《度人经》;一是皇坛,诵《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一是诸神坛,供奉几百神位。全真派醮坛,称为,“混元宗坛”,用“道经师宝”印。方丈传戒的戒坛,称为“玄都律坛”。正一派醮坛,称为“万法宗坛”。天师之印,为“阳平治都功”印,沿袭至今。斋醮有一定的规范仪式,叫做“斋醮科仪”,简称“醮仪”。讲述科仪的经书,称为“科书”,所谓“照本宣科”,就是按照科书举行科仪。斋醮要全部符合科仪进行,称为“如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