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修静真人,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

 仕仕霖霖 2020-03-21

陆修静是道教上清派宗师真人,《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云:“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 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爱身?身既不爱,便能一 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这是佛教“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的思想,与道教原来提倡的爱身养生的宗旨大异其趣。既不爱身,也就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即身成仙, 而只追求积功累德,死后升入仙堂,或来世成仙。因此不少“灵宝经”宣扬所谓“灭度” “轮回”的成仙步骤,即要经过几死几生、若干轮回之后才能成仙。

陆修静真人,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

古灵宝派经中虽充斥着大量佛教术语和内容,但对佛教这种外来文化态度只是主动的吸收与借鉴的。古灵宝派的教义特点是包罗为经,整合各种宗教流派,又试图“超九流,越百氏”。早期灵宝派在大量借鉴吸收佛教的同时,其实更体现了极为鲜明的“文化本位立场”。它坚持佛教只是元始天尊教法的一个分支,灵宝经是高于佛教的,是宇宙中最高的道。

陆修静真人,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

早期灵宝派甚至试图将佛教徒纳入其经教的传授范围。而灵宝经的这种思想既与毗湿奴的第九化身有关。由于古灵宝经这些典型材料的绝大部分早在南北朝到元初佛道论战中,尤其是在元代佛教徒挑唆元朝统治者烧毁《道藏》即已被删改殆尽,致使早期灵宝派这一立场和思想长期隐晦不彰。灵宝派的修炼方法,主要是符箓咒术,用它来召神役鬼,消灾除病,也用它上通天 神,使修道者名登仙籍。

陆修静真人,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

又特别重视斋醮科仪,疑为葛巢甫所撰的《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云:“夫学真仙白日飞升之道,皆以斋戒为立德之本矣。”东晋后期的灵宝经一面强调灵宝经高于佛教,一面表明佛教也是元始天尊教法的一支,佛经和沙门亦须礼敬。在南北朝末期和初唐的佛道之争中,佛教中人断章取义地征引灵宝经,声称道经也教人归皈佛教,以攻击道教。自南北朝末期起,道士逐渐删改灵宝经中推崇僧人和佛教的文句,以免屈居人下。因此敦煌抄本中的灵宝经残篇,部分涉及佛教的文句与现存《正统道藏》中相应道经的段落有所不同。

陆修静真人,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

陆修静出身士族,是三国东吴右丞相陆凯的后裔,幼习儒术,后来入山修道。元嘉年间(424年~452年),宋文帝刘义隆闻其名,请他讲经说法。太后王氏更是执门徒之礼。

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461年)修静入庐山修道。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467年)被皇帝召到建康,在北郊天印山筑馆住下。陆修静积极收集整理道经,并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

陆修静真人,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

陆修静是天师道道士,自称“三洞弟子”。《陆先生道门科略》云:太上老君以下古委忍沐浇朴散,三五失统,人鬼错乱,“二故授天师正一盟威之道,禁戒律科,检示万民逆顺祸福功过,令知好恶。……使民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通过“道化宣流”,以求“家国太平”(同上书)。他整理灵宝经,使“灵宝之教,大行于世”,又曾整理和传授上清经,因而被元代茅山宗尊为第七代宗师。

陆修静真人,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

陆修静也谓“斋直是求道之本”。因此他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特别是灵宝斋仪。此外,受上清派的影响,也讲存神,服气,叩齿,咽津。从其重符箓科仪方面说,它与天师道相接近,而与上清派有区别;从其强调劝善度人方面说,又与天师道和上清派都不完全相同。

陆修静真人,为道教撰写了大批斋醮科仪书

苏轼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