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年 文/刘红立
下午茶的时间 被挤进了地铁
所有的速度 低于嘈杂 低于墙壁上恍惚的广告 低于那人 低于欲出未出的轨道 低于地面突如其来的雨,被挟持 在双轨更低处
并行不悖的躁动,就这样 成为彬彬有礼的同义词 远方鱼鳞云下 一句低于尘埃之语
“太拥塞了”
◆ ◆ ◆ ◆ ◆ 杨献平点评好的诗歌隔空取物,不着痕迹;好的诗歌格物致知,却又四散漫溢。刘红立的这首命名为《中年》的诗歌,读来令人心有所动,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的缥缈之思与现实之想。中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词语,也是人生当中负荷与被裹挟最多也最广泛的一个年龄段。生活在很多时候教给我们不得已而为之,也催逼我们必须以多种姿态和面孔于生活的各个缝隙与层面穿梭不止。可是,谁也无法真切说出个人内心的疲惫与苦楚,也无法洞彻每个人的精神当中的雨水、雪花,甚至闪电与雷霆。 刘红立的这首诗形象、准确、丰饶而又节制地表达了大多数中年男人的某种生活和精神的状态,“本该下午茶的时间/被挤进了地铁”,这两句诗歌提纲挈领,刹那进入,以简单而又准确的方式,将生活的压力与中年的不自由坦陈出来,并且以闲适的“下午茶”和奔忙的 “地铁”两个截然相反而又意指明确的意象,用以说出和抵达。 接下来的“速度”即一种匆忙的人生状态概括与确指,进而以“低于”“嘈杂”“墙壁上恍惚的广告”“那人”“欲出未出的轨道”等等具体意象进行急速递进,加大了诗歌的内涵与外延。这些诗句,看起来是告知与阐释,但诗人并没有十分明确地把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盘说出,而是以隐晦的、有意味的方式,让诗句和意象自己说话,并且用紧凑的推行策略,使得整个诗歌呈现出一种自由的力量与辐射的亮光,由此带领读者进入他制造的诗歌艺术情境当中。 “并行不悖的躁动”实际上是对世相和人、人心的一种观察。在众人和他人面前,我们都看起来“彬彬有礼”,这是修养,也是掩藏。而“远方鱼鳞云下/一句低于尘埃之语”“‘太拥塞了’”这样的跃进式的表达,对于全诗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同时也让人在阅读中有了惊奇之感。所谓的“佳句天成”“神来之笔”莫过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