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黄帝内经讲湿气怎么化除!

 王大可534 2016-03-22

 

《异法方宜论》出自《黄帝内经》的《素问》部分的第十二篇。

原文: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 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译文:

问:世间上,医生们治病,同样的病而治疗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可治愈是为什么呢?

答:古老的治疗方式发明、发源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在这里先说一下南方的范围,在《黄帝内经》成书的那个年代呢,我们说的南方其实没有达到现在的海边,没有到达海南,福建,广东这一带的,说的南方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吴越(江苏,湖南湖北这一带。)

南方:是个生命长(zhang)养,阳气特别旺盛的区域。虽然这边的阳光比较充足,天气高温,但它都是长江冲积形成的地貌,地势低下,多水,多沼泽湖泊,阳光把这些水变成水蒸气,蒸腾起来,变成了云雾,因为地势低下的原因,这些云雾就不会在往上飘了,就笼罩在这些土地的上空,成为雾露之所聚集处,这就是湿(特别是梅雨期的时候,是最难过的湿气,洗衣服挂出去干不了,箱子都长霉)。在北方出点汗,一会儿干了,皮肤也就舒爽了,但在南方出点汗,就湿答答的粘在身上一样,如果你比别人更容易觉得粘,那么这就表示你身体内的湿气重。

雾露之所聚也。这种雾露就是我们说“风寒暑湿燥火”的那个“湿”所以这些地方就容易出现与湿相关的疾病,大自然是公平的,给了你这样一个环境,就会给你相应的物质,方法来做调和。这就让我想到老话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的方法呢就是这里的饮食习惯了,和一些古中医的治疗方法。


南方的主食是什么? 是大米。南方天气热,容易照成那种火热之性,所以主要吃大米,大米叫水稻,性质偏凉,所以吃大米正好是一个平衡。而北方,北方主食是面食,小麦(偏热性食物,所以说明北方是天气寒。)

有一种说法,说脚气病跟这个吃的主食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的, 是有一些相关联,湿气,湿浊有个特点,它是卑鄙下流。湿气就和那个雾露一样,它导致发病出现病损的部位都偏下,一个在脚上,一个在阴部,我们知道女性长有的就是妇科带下病了,容易白带异常,各种妇科炎症,盆腔积液,糜烂等问题。而男性呢,会阴部的阴囊,周围会出现溃烂湿疹。


在解放战争的时期的渡江战役,很多士兵从北方过来,出现水土不服,当时出现一个病,叫烂裆。烂裆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阴囊湿疹。也就是说,北方人突然到了这种潮湿的地方, 他身体里面吸收了很多的湿浊,他怎么排?排不出去的话,就聚,聚在哪儿?湿性往下走,湿性下流,一个是烂脚,一个就是烂裆。烂裆以后当时怎么治呢?一个就是改变饮食,在饮食里面加一些化湿的,干燥的东西,另外一个就是用中药外敷,用它化湿、利湿、解毒。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最土的办法,你猜是什么:晒裆。在太阳出来了,两腿八字形,对着太阳。祛湿气的唯一的一个办法。时代在进步,现在就用不着晒裆了,现在有中药坐熏,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你出现阴部湿气病症的问题,就可以像做马桶一下,坐在上面就可以经行中药熏蒸治疗了。点击这里查看详细的中药熏蒸。


那么生活在这个地方,怎么去抵御或者化解这个湿气呢?
有两个口味的方便面是家喻户晓的--老坛酸菜面,香辣牛肉面。南方的口味喜欢吃酸的,吃辣的,喜欢吃腐烂的。

,它就是你消化不良以后,借助外界微生物,把它分解一下,你再吃就容易消化了。南方经常看到腊肉,火腿,这都是腐。就好像我们喝奶一样, 你喝纯奶,容易造成脏寒,你和酸奶,它就没那么大的寒性。在南方这种地势低下,湿浊弥散的地方,你再吃上肉,肉是蛋白质含量非常高的东西,需要你去消它,化她,消化万一不好,那就变成什么:痰湿。我们经常说“鱼生火,肉生痰”,这种痰湿加上外在的环境湿,那么整个就是里应外合嘛。在这种地方你要吃生肉,就不如吃这腊肉,腌肉,火腿肉。

吃酸,吃辣呢? 湖南湖北,云贵川这些地区,他们吃辣是最厉害的,吃辣的最大一个特别点就是去寒去湿,祛湿气的作用甚至要超过他那个御寒的作用,吃辣的东西,湿气就去掉了。南方就跟印度那么热的地方一样,印度的咖喱是特色,印度那个地方除了热,还有湿,辣的特点是辛,是散。吃辣可以开窍你的身体,让热和湿都散出去。
酸也是把这些东西发酵,发酵以后吃,用意减轻你的胃肠的负担,把这些湿气给它划掉。


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
什么叫“致理”? 致理和疏理是相对的。
我们说海边的人吃盐多,吃盐多的人,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排汗。所以他的毛汗孔,皮肤纹理比较粗。而酸的东西偏于收一点,紧一点,因而这些地方的人,皮肤特别的细,所以看到的江南美女皮肤都是比较细嫩光滑。所以吃酸的发酵的是皮肤细嫩光滑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赤色。
南方是属火,属红,红热属赤,所以甚至我们把南方诞生的神龙氏管他叫炎帝,炎帝就是火神,南方人皮肤比较红,东方人吃盐的话,皮肤比较黑,西方的偏白,脂肥。


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这些吃酸的呢,吃的过多就会收敛过多,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出现挛痹。挛痹:泛指筋脉拘急,肌肤麻木,疼痛和关节活动不灵的一类症状。 多由湿热淫盛筋骨所致。挛:痉挛嘛,痉是那种抽筋的感觉。挛是整个收缩到一块儿的那种感觉。湿气大的地方人最容易地的就是这种关节病,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风湿病,风湿病呢就是:筋,筋骨的那个筋,变得那种痉挛或者筋挛。
痹是什么呢?痹就是堵住了,麻痹。就像经络不通,堵塞。


中医有个病名叫胸痹。胸痹指的是胸中的阳气被堵住了,就相当于现在早期冠心病的症状,注意了这不是心梗,真的心梗是朝发夕死,死的很快,胸痹是阳危而阴悬,觉得胸闷的那种,闷闷的那种感觉。
痹呢,在中医上我们管它叫关节的肿大,就是屈伸不利,所以中医把这种关节病叫痹症。具体再分呢,有痛痹、行痹、着痹。


天气一变,关节就疼这叫痛痹,痛痹是寒加湿,就是寒性凝滞,它就固定在一个地方痛。行痹就是行走的行,这些人表现就是关节游走不定,一会儿这儿疼,一会儿哪儿疼,我们管它叫行痹,行痹是风加湿,不固定,有风带着在体内游走转动。着痹,就是睡着的这个着,它是肿,也疼,但是那个肿很吓人,给人感觉比痛痹那种更痛,这种就是湿加湿,就像象腿,关节肿得像个大馒头一样,所以《黄帝内经》有句话叫“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至形成了痹,挛痹。”


那到底如何去治疗这个痹呢?
痹症的最根本一个原因 就是爱吃酸的问题,肝主筋,肝连带着胆,你想让它开放,生发你应该吃辛辣的,如果你想让肝藏血,让它收敛。让它不要乱跑,就要吃酸。而南方有些地域,人的口味是老吃酸的,吃酸的特点就是让自己抽抽,就是让那个肝气,肝阳生腾不起来, 让它老那么收缩,所以你说治疗这个的办法是什么呢? 是疏肝利胆。疏肝,就让他吃那些辛散的,发散的东西。所以南方的湖南人,湖北人,贵州人都吃这个辣,就是针对他们吃酸可以取到一种平衡。就像我们北方人平常吃蒜的时候觉得烧心,就拿醋泡泡。喝酸辣汤的时候,撒胡椒粉,在弄点醋,这就是一个辛和酸的平衡。所以对于这些有痹症的人,从饮食上建议就是吃点辣的,把那个湿气散一散。
真正治疗的话,比如说这个表现在关节疼痛,最有效的方法--快速止疼,就是扎针,针,刺疗法。

中医的针刺疗法在美国很流行,为什么呢?
针刺疗法有各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止疼,立竿见影,躺着进来站着出去。所以在发明快餐文化的美国很受欢迎。
挛痹抽筋,关节疼痛,刚才说的胸痹等其他的那些经脉气血不通的病,用针刺的效果都非常好,针刺的穴位是刺那里呢?一般疼痛的地方是拒绝你触碰它的,针灸着就会根据经络辨证进行远端取穴。比如打网球的人容易得网球肘(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起点处肌腱发炎疼痛),这个痛的地方一般是拒绝碰触它,就更不可能在这儿扎针,但我们发现他痛的地方是尺泽穴、曲泽穴这个区域,我们通过经络辨证,一看这个痛点在尺泽,这是手太阴肺经循行所过之处,那我们就可以在他的远端,比如:少商、鱼际、甚至太渊,或者往上走,在中府、云门、颊车这些部分给他取穴,一般都有效果。因为它们在一条经上,连着气。这就叫远端取穴,还有左病刺右,右病刺左,这些我们叫谬刺。这样的针刺屡屡有奇效。


从上所述我们了解到针刺疗法对挛痹抽筋,关节疼痛,胸痹等其他的那些经脉气血不通的病有快速止疼,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针刺效果的关键点是穴位的准确度,及扎针的深浅度的把握,太深可刺过穴下陷脉,导致出血,邪气内陷而气结于内,造成问题。所以必须找专业人士操作。但是我们没有专业人士在的情况下,或者找不到专业人士。我们自己该如何去止痛调理呢?那就是艾灸,艾灸效果出于持久的坚持。虽然艾灸不能像针刺那样快速止疼,但艾灸操作简单,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而且现在艾灸的工具多样,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随时做艾灸,都对你有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