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交往能力” —戴尔.卡耐基 正如戴尔.卡耐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利于成功。 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被打上不同的标签,如“自私”,“不善沟通”,“孤僻”等等。父母也开始意识到,孩子应该要“放出去”,去接触世界,朋友,结交同伴。 成 长 规 律 01 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儿童对环境积极探索的精神; 2 0~2岁的儿童以单独活动为主,同伴较少; 3 3~4岁的儿童,关注范围较小,他们一般是旁观游戏和单独游戏,很少跟别的儿童交流或参加活动; 4 首先,亲子交往是幼儿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接触;其次,亲子关系为幼儿进一步探索社会环境,以及提高同伴交往能力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Q 应该怎么做? A 先看绘本书案例。 绘本故事--好朋友的城堡
① 0~2岁的孩子,让儿童多接触同伴,奠定同伴交往的基础。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婴儿多接触一些同龄伙伴,激发婴儿对同伴的兴趣。现在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父母这时候可以给他讲一些故事,绘本等,培养接触伙伴的意识,让他知道“伙伴”概念。 ② 3~4岁的孩子,鼓励与同伴交往,引导孩子关注同伴。父母可以带孩子去游乐园,或者请朋友带孩子来家里做客,鼓励孩子的交往。 ③ 4~5岁的孩子,父母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同伴交往技能,并引导孩子妥善处理同伴矛盾。可以结合绘本,画报,小人书来讲述诸如交朋友,参与,合作,竞争,冲突等人际问题情境,引导孩子理解,弄清问题,指引他们去解决问题,家长这时候做补充和修正。 ④ 5~6岁的孩子,父母应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一起协同完成某个游戏,一个活动等,这类的可提高孩子与伙伴的沟通和协调。让孩子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培养合作的能力。 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不是说来就来,或是天生带来的。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小朋友自己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