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4.2

 晨曦微露505 2016-03-2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不为仁向道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于穷困之中,不可以长久地处于进道的安乐。仁者安住于仁道,知者通达于仁道。”
    此章很值得熟读涵义!
    约,穷困的意思。一般我们会认为,人难以接受穷困的生活,但对于安逸的生活,应该都会喜欢的。但这里明确地说到,“不仁者”,不但不能够长期处在穷困之中,也不能够长期处在安逸之中。现实中,生活安逸而穷极无聊的人并不少见。事实上,不仅仅是“约”和“乐”,对于心中无所主的人来说,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患得患失的。而心中有所主,心中有仁的人,是“无可无不可”的,对于外界的各种变化,总能够处变不惊、安之若素。而儒家的这种“安仁”,与庄子所说的“安时处顺”还有一些区别。庄子所说的安时处顺,比较消极,有一点“逆来顺受”的意味。而儒家在安之若素的基础上,是积极行动的,居易以俟命,行法以俟命,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乃至“虽千万人吾往矣”!
    “知者利仁”这句话也很有意思!仁者安于仁,是很自然地与仁融为一体。但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恐怕很难做到,或者说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养才能做到。那么即使仅仅从智、从策略方面考虑,仁也是有利于做好各种事情的。因为一个人心中有仁,心中有所主,就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烦恼,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平静地去做该做的事情。这样,成功率肯定是远远高于患得患失烦恼无穷的“不仁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