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家葛存壮因为脑梗死诱发心衰而逝后,不少读者通过长沙晚报健康吧询问——脑部缺血病灶小,是不是可以不管?
长沙晚报记者 詹春华 通讯员 吴彬才 全淑林
指导专家 王净净,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专家,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最近,著名表演艺术家葛存壮(演员葛优的父亲)因脑梗死诱发心衰而逝,再一次引起了不少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对“脑梗死”的关注。昨日,有读者通过“长沙晚报健康吧”(长沙晚报“健康”版微信公众平台)询问:“到医院做了颅脑核磁共振,医生说我有腔隙性脑梗死,缺血病灶比较小,这是不是就表示可以不管它呢?”
带着读者疑问,记者立即采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专家王净净。他指出,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缺血性中风)的一种类型,发生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较小,限于其较小的供血区失去供血,故其病灶较小,所以一般危害较小,但并不能因此对它置之不理,反而要引起高度重视。
A 梗死部位不同,病情有轻重
王净净表示,根据影像学结果,医生下的诊断可能都是“腔隙性脑梗死”,但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临床症状可能有很大的区别:
1.由于病灶较小,且又位于脑组织深部,因此许多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往往直到因为其他原因检查时才发现。
2.当梗死区域正好位于一些重要的部位时,可能出现一些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如舌头僵硬、说话速度减慢,说话的语调语音突然出现变化、词不达意,同时可出现轻度的中枢性面瘫,或偏侧肢体轻微运动障碍,或一侧肢体感觉功能异常等。
3.反复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后,可导致进行性加重的偏瘫,或逐渐加重的精神障碍或心理活动异常,也可出现痴呆,或者出现平衡功能障碍、步态不稳,甚至大小便失禁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症状。
4.一些特殊部位如桥脑和丘脑发生脑梗死,或合并有严重的冠心病、糖尿病及顽固性高血压病等,又合并发生有腔隙性脑梗死时,病情将比较危重,甚至可以危及性命。
“把腔隙性脑梗死不当一回事,或觉得这病太可怕了,都是不正确的。”王净净说。现在,腔隙性脑梗死确诊率越来越高,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应对该病的一大法宝。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腔隙性脑梗死虽然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但结合成熟的治疗经验,及时运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如拜阿司匹灵,并联合抗脑缺血药物如丁苯酞软胶囊等。同时,王净净强调,根据患者各自病情及身体基础情况的不同,通过辩证论治,联合运用合适的中药或中成药,往往能使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并且大多数患者经过门诊治疗,并不需要住院就能控制病情,消除症状,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B 控制好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梗死可预防
王净净指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年龄及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因此,防控基础疾病对预防控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哪些基础疾病与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呢?王净净说:“诱发脑梗死除年龄外,主要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
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该坚持准时、足剂量服用合适的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照糖尿病饮食要求摄食,力求把血糖控制平稳;而高脂血症患者应该在医生建议下通过服用降脂药物,以控制血脂水平。
随着年龄增长,戒烟、少饮酒,低盐低脂饮食,积极参与适宜的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及规律作息,对防治腔隙性脑梗死也很重要。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及心电图等,接受相关专家建议,及早去除腔隙性脑梗死诱因,力求防病于未然。
王净净一再强调,对于已发生过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定期复查相关理化检查,适量、持续服用相关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十分重要,也是防止腔隙性脑梗死再次发生的有效方案。根据科学研究统计,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相当高,且容易反复发作。
健康吧主:詹春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