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凤阳

 滁州162 2016-03-23

  12月18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牛河梁等12个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凤阳明中都等31个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为此,笔者专门作了探访。

明代第一座都城堪称东方巴比伦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诏以家乡临濠为中都。经过六年的营建,在“功将完成”之时,朱元璋却以劳费为由突然决定罢建,改在南京建立都城。

  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更生介绍,中都城建成时共有三道城墙:“外城”周长30.36公里;二道城称“禁垣”,周长7.67公里;内城称“紫禁城”,周长3.68公里,近似正方形。

  明中都皇城为最里面一道城“紫禁城”,规模比北京故宫还大12000平方米。中都城(罢建后)有9座门、28街、104坊、3市、4营、2关厢、18水关。其布局严格遵守传统的对称原则,重点突出的是中轴线上宫阙的建筑布局。

  笔者来到午门,重点观瞻了午门基部须弥座浮雕及城内石雕,它是我国都城中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珍品。午门正券两侧及凹字形楼台基部四周,总长500多米的白玉石须弥座上,连续不断地浮雕着龙、凤、鹿、象、麒麟、双狮绣球、牡丹、芍药、荷花、西番莲、云朵、方胜等。西华门、东华门和玄武门三券门洞两侧基部砖砌须弥座上,镶嵌着模压的花卉、方胜等。

  有关资料显示,南京和北京的故宫午门基部须弥座上,仅嵌有少量花饰,相比之下,中都城午门浮雕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如此,明中都殿址已发现的7块蟠龙石础,每块2.7米见方,础面半浮雕蟠龙一圈,蟠龙圈高凸出平面15厘米,宽32.5厘米,外圈直径1.9米。圈外础面上雕有翔凤。而北京故宫太和殿石础直径仅为1.6米,且是素面,没有像中都宫殿石础那样“双龙五凤杂云气,巧匠一一穷雕镌”。文管所收集的皇城其他遗存也足以显示中都城巍峨壮丽之一斑。

  明中都城在艺术上继承了宋元时代的传统,又开创了明清时代的新风格,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城建筑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建筑学会历史建筑学术委员会原主任、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单士元曾评价:“明中都是朱元璋集2000多年我国都城建筑之大成,悉心营建的一座最为豪华侈丽的都城。”有南京大学的专家称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古城墙”;已故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卢村禾称赞其为“东方巴比伦,明代第一流”。

风雨沧桑600年的遗址保存现状

  登上西城墙,唐更生笑称“历史在凤阳开了一个沉痛的玩笑”:洪武八年四月初二,朱元璋“亲至中都验功犒劳”,当时还首先到滁阳(今滁州)畅游一番、喝酒写文,没有罢建中都的丝毫痕迹。但四月二十八日回到南京的当天,却突然下诏“突罢中都役作”,随后罢开封(时称北京)以南京为京师,以凤阳作为陪都,仍称中都。

  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为纪念龙兴之地,下令把中都部分宫殿拆除移建大龙兴寺。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复拆500多间建筑,重建龙兴寺。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凤阳,对中都城及皇陵建筑大肆毁坏。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拆中都9门、禁垣及钟楼基座等,取砖新建凤阳府城。此后,中都城的其他建筑或改作他用,或年久失修坍塌。日本侵略中国后,中都城再遭洗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都城建筑仅剩皇城。“文化大革命”中,皇城又被拆除三分之二。

  然而,这座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豪华的都城,今天虽然宫阙殿宇尽毁,仅存皇城午门、西华门及两段城墙,但其规模巨大的都城遗物、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

  站在恢宏气魄的古城墙上,仍能看到殿宇基址势如山峦,门阙台基高若岗阜。白玉石街、内金水河、金水桥等基址和故道尚存;故宫井等几口大井仍可使用;护城河宽达七八十米;中都城北垣和东垣的土垣高出地面10米;皇城的西墙全部、南墙西段1100米基本保留着昔日的宏伟气势。目前遗址保存现状如下:

  (1)禁垣城墙及城门。城墙:仅部分南墙保存有地面遗迹,承天门以西200余米以及承天门以东780米的遗址地面遗迹明显,其余段地面已没有任何表征。东墙现为城市道路,北墙和西墙现为步行道路;城门:仅南门承天门保存有地面遗迹,现有东西长140米、南北宽35米的土台基,中间被道路分隔成东西两个土堆,高出周围农田2-5米。其他三个城门北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均无地面遗迹。

  (2)紫禁城城墙及城门。城墙:西城墙基本保存较好,西城墙是中都皇城中保存的最为完好的一段,里墙外墙都平整完好,只有外侧中段上部有极少一段坍塌。城墙顶部平坦,女墙均已倒塌;南城墙西段基本完好,里墙外墙壁立,靠近午门处有一小段已坍塌,西端靠近西南角楼处上部有一段缺口,女墙均已倒塌城墙顶部不太平整;东墙、北墙和南墙东段已拆除,现仅存地面夯土台基,部分为步行道路;角楼:西南角楼台基保存较为完整,其余三个角楼仅剩部分夯土遗迹;城门:午门保存较好,午门上的城楼已不存在,现保留有夯土台基,2004年和2007年实施保护工程,为避免垮塌局部新砌墙体;西华门保存基本完好,现存三券城楼台基;东华门和玄武门现仅存地面土台遗址。

  (3)护城河。原护城河环绕皇城东南西三面,北面原为小沟,1958年开挖至其他三面护城河宽度。现由四门分割为四大段。护城河故道基本保持原状,水系受环境污染较小。

  (4)内、外金水河。内金水河:金水河和护城河的连接部分,即西北部的进水口和东南部的出水口及部分河道保存较好。皇城内大部分河道已无存,现仅能找到部分水塘遗址;外金水河:现地面遗迹仅存西侧河道保留有一小部分水塘,外金水桥和河道均无存。根据2003年考古发掘报告显示,外金水桥原为五座单券拱桥,桥的基础仍保存。

  (5)宫殿遗址。奉天门遗址地面仅存两片明显的东西土丘,上被农田覆盖。奉天殿、文华殿、武英殿、东宫、西宫和后宫遗址现已均无地面遗迹,有待考古发掘。

  (6)建筑遗址。太社稷、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遗址现已均无地面遗迹,有待考古发掘。

明中都城的保护管理及考古研究

  对于明中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开始得较晚,展开的工作较少,规模也较小。在有专业考古或文物管理部门进行考古工作之前,对于明中都的研究只是以调查、测量的形式进行。

  19世纪70年代,文史专家王剑英对明中都城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踏勘和记录工作,并结合文献材料编著了并于1975年出版了《明中都城考》一书。1981年,滁州地区行署文化局对明中都遗址进行了考察,并著有《明中都遗址考察报告》一书。1982年至1983年,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县文物管理所对部分宫殿遗址进行勘测和发掘。1984年春,我县配合滁县地区对部分门址及金水河故道进行的勘测。1996年8月,我县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皇城及享殿等遗址进行的勘测和发掘。2003年10月至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县文物管理所对皇城外金水河、御桥和承天门遗址进行了发掘。2007年5月至7月,为配合县政务新区的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中都城禁垣以西西安门至涂山门两侧及钟楼遗址等用地范围内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

  瑰丽的“明中都皇城”被国家、省及凤阳当地作为“珍宝”呵护。1982年3月10日,明中都城及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现状,重点维修,分期实施”。

  2002年10月,国家有关领导对修复“明中都遗址公园”进行了审批。我县曾于1999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分别邀请天津大学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编制相关保护规划。

  《凤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明确将明中都城所在区域的府城镇作为凤阳县城乡体系的第一级——中心城区,作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旅游服务基地全县工业经济主平台。

  2011年10月,我县启动了明中都城遗址保护范围内居民搬迁工作,搬迁范围为明中都皇城和禁垣区域,面积约为340公顷,搬迁范围内有居民581户、村级小学一所、养殖场28家、工厂一家,拆迁面积12万多平方米。根据搬迁评估,其安置补偿经费约为5.6亿元。现搬迁工作已完成90%,预计近期搬迁工作将全部完成,将从建筑学角度和视觉效果上对古城进行更深层的保护。

  2013年4月,省文物管理局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将明中都城和寿县古城墙“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两古城已正式列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名单。

  2013年4月,围绕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县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明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以政协常委会建议案报送县委参考,县委书记张勇批示成立该项目申报建设领导小组抓紧实施。

  2013年上半年,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凤阳明中都城及皇陵石刻入选国家“十二五”期间大遗址保护项目库。为消除明中都城墙多年失修存在的隐患,2013年9月国家文物局已批准明中都城墙修缮方案。

  12月18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凤阳明中都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打造明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型遗址公园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确立了“3411”旅游格局,凤阳凭借历史文化名城的光环势必大有作为,构建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凤阳交通特别便利,将为凤阳送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凤阳县位于皖江城市带北部边缘,作为滁州市两个示范区之一,将在与南京等周边联动的同时,错位大发展,积极发挥旅游业的包容、带动作用。

  通过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已报国家文物局待批的《凤阳县明中都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以遗址安全为前提、考古研究为核心、科学准确阐释、综合有效管理、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确定了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以皇城为中心,总面积382.30公顷,北至万岁山,西至中都大道,东至禁垣北路,南至西长安街,西北侧沿护城河外侧外扩50米。总体规划结构为:一轴、一心、两带、四区、九点。“一轴”:明中都城的中轴线,也是展示主轴线;“一心”:明中都城的奉天殿,也是展示核心区;“两带”:皇城城墙和护城河以及禁垣城墙两条展示带;“四区”:明中都城的御苑、内廷、外朝、禁垣所组成的四个展示区。“九点”:四个景观及观景点,包括玄武门北、凤凰山和万岁山三个山峰;五个重要展示节点,包括午门、皇城城墙断面、金水河出水口、金水河及水井、西城墙及护城河。

  据了解,规划定位以明中都城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以凤阳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展现“明皇故里”的昔日风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逐步形成集遗址保护、文化、旅游、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凤阳文化新城,整体展现明朝帝王文化以及凤阳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地域特色”。明中都城考古遗址公园不仅包括保护、考古、展示、教育、科研等功能,其还将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将遗址与公园两个概念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

  日前,省文物局考古队及县文物管理所在位于府城镇岗集附近发现了多处明代砖窑遗址,这无疑为明中都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加了重要的砝码,前景一片光明。(马顺龙 熊尚宏 郭如亮)

明中都城考古遗址公园鸟瞰效果图

省考古专家金春刚在对明中都新发掘的墓志铭进行拓本

明中都城午门遗存

明中都城紫禁城西南段城墙及护城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城及皇陵石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