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有哪些亮点

 最新剪刀手 2016-03-24

这次课标修订仅文字修改就有200多处,很多是吸纳大家的意见,让表述更准确、清晰。这是大家学习新课标尤其要关注的亮点。这里略说几处:

一是适当减负。减负不仅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会认16001800字,会写8001000字。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1600字,其中会写800字。进一步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

二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目前电脑普及之后,学生写字能力普遍下降的现象,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明确要求“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三是阅读教学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这些话对当前某些教学倾向是有针对性的。

课标还特别注重学生读书的问题,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为什么?历来语文教学都习惯于围绕本学科的知识点展开,如,讲解“语、修、逻、文”知识点,反复操练读题答题的技法等,学生记住了许多“知识点”,做了大量的题,可是书没有读多少,积累不足,语感不强,语文水平终究得不到提高。这些年学生不读书少读书的现象日趋严重,为此,课标特别写上这样一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与读书有关的是学生的“语文生活”,包括他们的课外“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博客、QQ,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语文能力成长的重要方面,又关系到语文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形成。现在的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的,学生除了课本和教辅,再没有兴趣读书。这是可悲的。语文课改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并能多少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如果能从培养一种完善的生活方式这一角度去理解,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教学的改革就可能获得新的高度和力度。  

四是写作教学。现在作文教学那种完全面向考试的做法,不但助长假大空的文风,助长文艺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有很强的负面作用。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教学中应重新强调语言运用的评价,对有新意的表达多加鼓励,但不要过分追求“文笔”。“文笔”不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

有人认为,因为中高考还是指挥棒,课标这些要求虽好,但很难做到。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连课标都不敢旗帜鲜明提倡健康的教学理念,那还有什么希望。相信中高考也会逐步配套改革,比如中考和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都想办法抑制“假话、空话、套话”,文风就会慢慢好起来。要有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