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暇翻书随记

 指间飞歌 2016-03-24

2016-03-24 01:50:54

今年国庆放长假,人们都很高兴。假期市场供应充足,儿媳、女儿们又上街购物去了。放假对我来说本是无所谓的事。

自从1986年离休、1991年中国“经团联”夭折,我就无需上班,成了完全自由的人,天天都可以休闲。

可是近来由于老伴生病住院,我每天要去医院看看,仍然忙乱疲惫。幸喜病情近日有所缓解,今天由孩子们去陪伴,我可在家休整一天了。

假期难得半日闲,坐在桌前乱翻书,随手拿起一本《多情名姬董小宛》,属于传记小说,前些天已看过一半。董小宛是秦淮八艳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对于秦淮八艳我向来是敬重的,并不以她们出自风尘而稍有鄙薄。记得抗日战争时期读孔尚任的《桃花扇》,深为这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所感染,竟将此书的余韵《秣陵秋》和《哀江南》背得烂熟。以后凡遇有写桃花扇的文章、戏剧和电影,都不放过。1990年代中期到南京考察,还特地去参观了媚香楼,在李香君的客厅里听琴、品茗,说古论今;在李香君塑像前摄影留念。主人说,现在有这种雅兴的人已不多了。

媚香楼堂屋的墙壁上挂有八艳的画像,这是过去没有见过的。过去我对八艳的身世也不甚了了。其中陈圆圆只是从吴梅村的叙事诗中知道一些。董小宛,只知道她是冒辟疆的如夫人,其余也就不清楚了。近日看了这本书,尽管它的文学价值远不及《桃花扇》剧本,董小宛身世的描述看来并非虚构。对柳如是的身世知道得更少了。1998年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陈老先生以古稀之年、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辟以诗证史之途径,写了80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

若非河东君人格之高尚,这位国学大师岂愿为此付出诺大的心血?

金陵八艳不幸处于改朝换代、国破家亡的时代,仅从已知的几位来看,她们不仅聪明姣好,多才多艺,有较高的文化教养,而且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不向异族和恶势力低头。

这是很不容易的。董小宛血溅五云轩,李香君血染桃花扇,陈圆圆自沉莲花池。……正如丁帆先生说的,这种人格力量竟震撼了几代人的心灵,是后人不能不折服的。

然而她们的夫婿却大为逊色。钱谦益不听河东君劝告而降清,以至被列为贰臣;侯方域入清应试并向清总督献策消灭农民起义军;吴三桂引清兵人关,更是遗臭万年。也许有人会说,满人也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入主中国出了几个好皇帝。可是,提倡五族共和是民国时代的事。说这话的人忘记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惨剧,抛去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也忘记了历史。无论是康乾盛世还是乾嘉盛世,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摧残中华文化不让秦赢政。

回到董小宛,她的夫君冒辟疆不仅很有才情,还很有志气。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坚决不做清朝的官,在江南四公子中与陈贞慧同是好样儿的。冒辟疆此气节,是否也与董小宛的嘱咐:要惜身后名,莫效钱牧斋有关呢?

                                                   2000年国庆假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