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实践和自我修炼

 汕头能率 2016-03-24


  • 不自我也不忘我


 十五六年的职场经历,把我从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学生锻造成了能够创造一定价值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这个过程充满感恩和快乐。


 一棵小树苗,没有长成歪脖树。对职场上的老板和同事们,只有由衷地感恩。特别是周晓光、林翰、潘东明等几位老板和王兆华、李晓鹏、刘清坤、虞江波、陆晓忠等总经理,以及无以计数的、名字永记心中的职场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虽然经历了很多的风雨,一些磨难,但留下的只有快乐,风雨过后只有彩虹。对未来,我也充满快乐、信心和力量。


英文的我“I”是大写的,我一直努力追求做一个大写的自己,时刻告诫让自己“不自我”也“不忘我”。


 “不自我”是对企业、对他人有担当。时刻有利他和创造价值的心和行动,尤其是在面对困难、矛盾、迷茫时要做勇者,做积极影响和带领团队前行的发动机,而不是做逃兵和只靠他人影响才能发光的电灯泡。


“不忘我”是对自己、对内心有追求,时刻追寻自己的内心安宁和快乐,不委屈自己的灵魂。

 

  • 职业经理人的“道”与“术”——成为创造价值的企业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是与企业所有者(老板)相对应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分子,是老板的搭档,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参与制定者,是战略执行的第一环。职业经理人是一个重要角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上承老板和企业战略,下启战略执行团队。


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修炼自己的核心是“有道有术”。


 我的“道术观”


 1. 职业经理人的“道”是“入世之道”


先说我理解的“道”,其实它不玄乎,就是指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助力于处理自己和自己、和内心世界的关系,即把自己和内心安顿好,是自己的标签。内圣方能外王。


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要达成企业的战略,其“道”应是“入世之道”。“道”很重要,是要先把自己安放好,所以儒家讲的较多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定静安虑得,都是自内而外的,从安定内心到取得功绩(立德、立功、立言)。我认为“道”既决定职业经理人成就的下限(德要配位),也决定上限(胸怀,视野,规律)。


决定职业经理人下限的“道”是“德”、是“仁”,它决定了职业经理人是否“配位”,所以《朱子家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周易》也说“德薄而位尊,鲜不及矣”。


决定职业经理人上限的“道”是除了“德”“仁”之外,再加一个“智”字,它决定了职业经理人能否走得更好、更远。它包括胸怀、视野、格局、境界等,它促进的是职业经理人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2.“术”为职业经理人以空间换时间


我理解的“术”是方法论,是技巧。它着力于处理自己和追求的外在目标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工作的关系。“术”从属于“道”,它比“道”低一个层次。如果说“道”是规律,“术”最多只能算是公式。


“术”在“道”的基础上,能够为职业经理人以空间换时间,走得更好、更稳健。


举例来说,职业经理人在空降到新企业时,往往是痛苦的,想要更好地生存下来,除了自身的“道”,还要有“术”,比如快速熟悉业务、抓住关键人、抓短板等,有了这些“术”,才能以空间换时间,快速度过磨合期、适应期,迎来信任期。但这些“术”很多是我们在后天的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的。


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方法技巧很多,属有术无道之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术士”,人称“江湖骗子”,职业经理人中就存在着这类“职场骗子”。


 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有道有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关于职场之“道”,我的几点体悟


 1.两个核心理念——创造价值+共赢


 第一个核心理念是创造价值,这是职业经理人之所以存在于企业的根基。我认为创造价值的核心一是结果,即业绩达成,既定战略按时保质达成;二是组织,即团队的成长、稳定、积极。


第二个核心理念是共赢,即“和”。就是跟企业、团队一起成长,并推动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和分享发展的成果。无法做到全部共赢的时候,要找“最大公约数”。

 

 2.一个态度——主人翁态度,永远做解决问题的行者


每个企业都有很多的问题,问题和困难正是我们职业经理人存在的意义。所以在面对困难和达不到预期结果时,不要抱怨,不做旁观者、评论家,而要向前看,做行者。思考如何让现状变好,做解决问题的行者,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下一步如何处理,如何让损失降到最小,如何让结果变得好起来,带领团队一起行动。

 

3.一个出发点——利他,与人为善


 职业经理人需要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和追求,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善因+善缘=善果。利他,与人为善,简单来说就是结善缘。

 

4.两个原则和底线——德+


“德”,指的是职业经理人要先做到自己没有道德瑕疵,才能带领团队;

   “公”是指在遇到多个利益纠结在一起时,要抓住组织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


 职场和人生求索路上,我曾反复给自己告诫:对名对利少一分贪婪执着,多一份淡然,内心就会充满欢喜,善缘善果不期而至;对事业对本份多一份坚持原则,少一份妥协,问题总是迎刃而解,水到渠成而结局圆满。

 

关于“术”在职场,我的几个实践及亲身案例


 1.一个非技巧之技巧——勤


2013年开始,我给自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位,梳理自己的当天工作:要达成什么目标,围绕目标要做哪几件事情,每件事情的解决方案如何。三年多下来,由于自己的这份“勤”,让自己外在价值和内心都成长了很多。


我对“勤”还有另一个解释,叫“抢跑”。我是属于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性格,临场反应也不快,所以非常怕开会和发言。这个困惑直到2013年,有师长告诉我四个字“笨鸟先飞”,当时我忽然就茅塞顿开了。从此,每次重要会议,我一定会抢跑。问清楚会议主题、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和参会人员,根据会议内容,预测会议走向,根据会议主题,准备自己的观点,随时做好发言准备,会议中根据会议进展进行微调、补充。至此,会议恐惧症消失了,同时我对企业的贡献和价值也更大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积累,自己的临场反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三个核心能力:沟通能力+方案能力+会议能力

 

  • 第一核心能力——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也是与人相处的能力,体现的也是一种管理能力。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人”完成工作,所以要以人为本,把握人性,推己及人。


 职场上我们面对的沟通对象主要有三个:上级、下级、平级。

   

首先是对“上级”,通常是“老板”。上级需要的是懂他、敢承担、能干事、不制造麻烦的下属。我与上级沟通的七个策略技巧是:全局思维、领会意图、解决问题、助树权威、补台、择机说服、对事不对人。


  1. 全局思维:站在老板和公司全局考虑问题,有公心;

  2. 领会意图:深刻领会意图,要懂他,建立关系信任;

  3. 解决问题:敢于接收棘手问题,快速到位解决问题,做到自己有担当、有用,建立能力信任;

  4. 助树权威:公开场合上级发火的时候不要顶撞,决策正确的时候要附和,树上级权威,建立默契;

  5. 补台:不居功,多扛雷,以小牺牲换大局面;

  6. 择机说服:若对公司发展有重大建议或意见时,要选择合适机会、合适方式说服,让结局圆满;

  7. 对事不对人:不在上级面前说下级和平级的是非和问题,不评价人,只说事。

 

 第二个沟通对象是下级。下级需要的是尊重自己的领导、能带领自己和团队成功的领导、能建立公平氛围的领导、能让自己提升和成长的领导。与下级沟通我努力把握以下四点——尊重、参与感、平衡、教练:


  1. 尊重下属,对他负责,改善关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2. 做事时,要让下属有参与感。有些时候,即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也应让下属一起参与制定目标和方案计划,一起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建立公平、平衡的氛围,同时也要以导向让下级上进。人性需要公平、平衡,同时也希望在安定的同时也要有期许,“稳中求进”。古人讲“兵胜于庙堂”,在相同或相似的岗位上,职业经理人在规则控制上尽可能平衡和公平,使团队能够有稳定的秩序。但有时为了高绩效的达成目标,也需要通过制造不平衡,引导资源向需要的方向流动,使团队具有活力,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4. 教练员的角色。员工有自我提升的需求,所以我们要换位思考,帮他成长,包括从心智和方法上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第三个沟通对象是平级。平级之间有时既合作,又竞争,关系微妙。平级之间的沟通策略和技巧我总结了四句话:遇错先承担,处处想支援,大局放在先,凡事留一线。


  1. 遇错先承担,吃亏:当跨部门作战结果不好,大家都有责任时,自己先承担自己的责任,反求诸己,会让气氛融洽,也体现自己的胸怀,有助于建立良好关系;

  2. 处处想支援,利他:看到平级部门有难时,自己如可以帮助,就要出手支援,但要讲究策略,先问对方是否需要;

  3. 大局放在先,占制高点:与平级相处,在任何时候出现矛盾冲突时,一定要把大局放在最前面。尽量不跟平级冲突,但遇到不得不冲突的局面时,不以争胜为主要目的,也不要以自己立场对对方立场来吵,而应有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胸怀、全局的视野,那就是超出二者各自局部利益之上的企业最高利益——企业发展大局;

  4. 凡事留一线,包容:有些时候,与平级矛盾冲突巨大,同时自己又占有绝对优势时,也不要赶尽杀绝,而要留一线。有理让三分。这样,在今后相处中,会获得善意的回馈。

 

内部沟通的技巧总结-不与上级争风,补台;不与平级争宠,吃亏;不与下级争功,帮教。

 

  • 第二核心能力——方案能力


 在我看来,狭义的方案能力是“写方案”的能力,要求我们能在面对一个局面时,迅速梳理出方案要点;广而义的方案能力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状况中,抽丝剥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我在管理实践中,从一位导师身上学到了一个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即三点思考法——目的,要点,步骤。也就是说,面对任何一个问题,要解决它,第一步是明确目的、目标,我们想要的结果是什么;第二步是要达成这个结果,必备的要点有哪些,找出来;第三步是想清楚每一步骤要做什么,按照远略近详的节奏,快速行动。


 例如,一家店销售业绩不好,要形成一个解决方案,第一步确定目标就是提升业绩,达到一定的指标;第二步找要点,业绩=客户数×成交率×客单价,要在这三个要点上找问题,找突破点,找对应的策略;第三步,要确定第一步从哪里入手先行动。

 

  • 第三核心能力——会议能力

 

开会是组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低效会、无效会太多也会让我们很头疼。


我们常见的会有例会、项目启动会、工作布置会、总结会、头脑风暴会等等,这些会我们都要开好。依据我的经验,以一个活动做完以后的总结会为例,开总结会的方法是“四+2


 “四”指的是总结会的四个内容议题:1)你对该活动效果的总体评价,打几分,判断是非常成功、基本成功还是基本失败、非常失败;2)你认为成功的经验有哪几点;3)你认为值得总结的教训和不足有哪几点;4)你认为我们下一步要怎么做(若成功,扩大战果;若失败,减少损失)。然后记录员做好会议记录。


2”指的是:会议中1个议题1个议题的说,即先围绕一个议题先分别说完;1个人1个人的说,每人轮流发言,1个人发言过程中,其他人不能打断,也不能评价发言人的发言质量。


   3.职业经理人要时刻具有一个思维——短板思维。

 

  • 致良知,不忘我——做有独立人格的“人”

  

 其实这个内容与职业经理人这个职业本身并无关系,只是感觉自己作为一个“人”修心的道路,追求自己内心安宁的道路还很长,人生真的就是一场修行。


 我的三点感悟和追求。


走心——致良知,做选择和判断


很多时候,权衡利弊是痛苦的,按照自己的良知去选择和判断,内心是安宁和平静的,这就是“走心”。


我的心得是:


    少上脑,上脑是算计,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多走心,走心是慈悲,用心是慈悲,我为人人,人人方能为我。


重因不重果——凡事用心尽力,结果顺其自然


善因+善缘=善果。 “因”我们能把握,而“缘”不能,所以要淡看结果。同时我们需要鼓励自己乐于付出,广结善缘。


做个有独立人格的“文化人”


最后,以梁晓声先生关于“文化”的总结,努力让自己做到这样的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以上为我的分享内容,非常感恩洞察群的各位老师们,能让我有机缘总结、整理一些自己的经历和内心深处的思考。整理的过程充满了省察的感慨与喜悦,让我再一次“见自己”。今晚分享的这些“小东西”,我唯一敢说的是“真诚”,无甚新奇特。它是我的实践总结和我的“职场观”。恳请各位师长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