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指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5-11岁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发病有低龄化倾向,婴幼儿患病率增加。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较多。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的微小生物,无坚硬的细胞壁而呈多态性,能独立生存,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飞沫以气溶胶微粒的形式传播,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持续性咳嗽、支气管炎和肺炎,并可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外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脑膜炎、溶血性贫血等。 该病潜伏期为2-3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初有头疼、厌食、倦怠、咽部不适等,2-3天后出现发热,多为中等程度发热,少数可为高热。咳嗽初为干咳,继之出现顽固性剧烈咳嗽,咳非脓性痰,偶带血丝;也可出现喘憋、胸部闻及湿啰音、哮喘音等。婴幼儿起病常较急,病情较重,可有呼吸困难或喘息。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人体征和X线片是否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临床特征,再借助实验检查寻其依据。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为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淋巴细胞可正常或降低。 2.C-反应蛋白(CRP)检测 CRP可稍有升高,但没有细菌性肺炎升高明显,如果支原体肺炎者CRP明显增高,应注意有无严重合并症或合并细菌感染。 3. 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 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时,部分患儿的血沉可以增快。 4. 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检测: 人体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后,可于3-4 天开始产生支原体抗体,两周后达到高峰,在血清中持续3个月后逐渐下降,在恢复期可因反复感染再次增高。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