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王与主教的“无间道” | 金雀花王朝(7)

 丁丑年间 2016-03-24

作者:青叶

上一篇谈到亨利二世与托马斯·贝克特的“蜜月”期,可是这个“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多久,二人便瞬间进入了“冷战”。

亨利二世一直在盘算要将英格兰教会从罗马的管辖中“解放”出来,因此他十分看重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人选,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领导着全英格兰的主教们。他将信任的目光放在了贝克特身上,一来他觉得贝克特是前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西奥尔博多亲自给自己推荐的人才,二来通过对贝克特的考察以及对他完全的信任,亨利二世觉得贝克特有能力辅佐自己跟罗马教皇抗衡。但是,亨利二世却错估了贝克特的性格,贝克特不是那种属于看眼色进行“站队”的人,他的特点在我看来就是在其位,全其力,谋其职。

亨利二世和贝克特的这段故事十分像极了《冰与火之歌》中麻雀大主教和瑟曦太后的故事,王权亲手扶持的教权反而最终威胁了王权的地位。

国王与主教的“无间道” | 金雀花王朝(7)

亨利二世雕塑

先下手为强

贝克特华丽“变身”之后,没有等亨利二世先挑战教权,而是自己先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他首先向几位贵族发难,把斗争的矛盾直指亨利二世身后的王权。

第一个被刁难的伯爵是克莱尔伯爵,他领下的封地原来是属于坎特伯雷教区的,贝克特根据国王之前给予他的特权,即当坎特伯雷教区的原属土地被以前的大主教错误转让或者是被非教会人员占领,贝克特有权收回。亨利二世给贝克特此项特权本是为他的王国服务的,却并不曾想到这块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据斯蒂芬-菲茨记载,这位克莱尔伯爵几乎和所有的英格兰贵族都有姻亲关系,近的也好,远的也罢。而且,克莱尔的妹妹是当时上层社交界的名流,主要是颜值高,还曾经接受亨利二世的召见,让其目睹芳容,所以贝克特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举动,这也是向王权开战最明显不过的信号了。

国王与主教的“无间道” | 金雀花王朝(7)

贝克特-彩色玻璃画像

同时,贝克特利用他的特权,将坎特伯雷教区中的一座恩斯福德教堂及其属地让一个叫劳伦斯的非教会人士掌管,但是这座教堂是属于恩斯福德领主威廉的,至少在当时是在他的归属下。恩斯福德领主威廉十分愤怒,将劳伦斯驱除出领地,贝克特抓住机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恩斯福德的威廉开除了教藉。威廉一纸诉状,涕泣于国王之前。亨利二世此时已经发现情况不对,但还不怎么想撕破脸皮,就亲自写信给贝克特告诉他赦免威廉,贝克特回应地很决绝,不是你管的事,少插手。国王第二次的回信可不就这么给他好颜色看了,厉声辞色地回答他说在他王室的威严下,任何属于他的人不经过他的同意绝不能被开除出教会。贝克特服软了,答应赦免威廉,可是在亨利二世心中,早已经把昔日的密友看成了对手,他在温莎对人说:“他(贝克特)现在起再也不是我们的人了。”

亨利二世被深深地打脸,他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国王在自己的王国范围内,竟然被自己任命的主教公然践踏自己的威严,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是自己曾经交心的知己和朋友,就差歃血为盟了,被人背后捅刀子的感觉就是疼,再转过身来看,心寒。因此,为了界清王权和教权,更重要的是,将英格兰自己的教会完全掌握自己的手里,亨利二世召开了一场重要的会议。

在这场会议召开之前,英格兰的教权不断僭越王权,尤其是关于涉及教士的案件,更是令亨利二世头疼。

在中世纪的西欧,教士更像是一种职业,而不是只是属于那些看透红尘,彻悟人生,以追求上帝为目标的人的理想。当时的教会主要垄断着教育资源,掌控着人们的思想走向。不断增加的教士,其中只有一部分人最后能够成为神职人员,其余的无非是在世俗生活时多穿了一层教会的衣服。然而,教会的这件衣服穿的实在是很值,教士的豁免权能够帮助那些作奸犯科的人逃避世俗法庭的审判,而宗教法庭对教士审判的刑罚是及其轻微的,这便会导致一大批人犯罪之后借助教士的身份逍遥法外。有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国王和贝克特在关于教士犯罪处理上态度的不同。当时伍斯特郡的一位教士性侵了一位绅士的女儿,为了想长久的拥有这位女士,又残忍地杀害了她的父亲。当这位教士被押解到国王和贝克特面前时,国王希望能够交给世俗法庭处理,但贝克特却坚持说教士犯罪,由宗教法庭处理。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只是将这位教士关押了几天,进行降级处理,国王此时要求立刻将这位教士交付世俗法庭处理,贝克特狡辩反对说同一罪行被两次审判是对人的不尊重,亨利二世无言以对。

这只是关于教士犯罪处理的冰山一角,然而,却让亨利二世下定决心整治教权和王权混乱的情况,如果说要带私人感情的话,就是要报复贝克特,这样彻底无情地背叛了他。因此,二者的斗争进入白热化,贝克特被迫出走英格兰,直到五年之后,才返回英格兰,却为此殒命,这是后话,暂按不表。

亨利的反击

1163年,全英格兰的教会权贵都急急忙忙赶往威斯敏斯特,那一年,英格兰国内的情势陷入了最为紧张的时刻。

此时,国王亨利二世在维斯米斯特等待着主教的到来,他召集他们并不是由于要主教们陪自己吃饭或者打猎,反而,他的内心是激荡不平的。由于贝克特的“叛变”,亨利二世独立掌管英格兰教会的计划刚开始就吃了闭门羹,因此,他此时心里在盘算着一个计划,刹不住这教士的威风,自己国王的脸面何存!

10月1号,威斯敏斯特宫中人群攒动,议论纷纷。主教们都身穿华服,均是富贵之相,或有紧张之色,或面带笑容,谈天说地。除了主教们在场之外,教皇使节菲利普也到场参加国王组织的会议,此时的贝克特呢?作为全英格兰主教的领导人,贝克特丝毫没有畏惧之色,他已经猜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了。

亨利二世随后进入了大厅,面带威严。主教们心里七上八下,由于贝特科近来的“轻举妄动”,他们隐约嗅到了一丝的“血腥”味道。其实主教们自己也心知肚明,教权和王权的司法界限不明不了,这对于要强的亨利二世来说,肯定是要迟早解决的问题。果然,会议一开始,亨利二世就以强硬的口吻质问主教们:是否遵守英格兰王国以来的法律和习俗?主教们面面相觑,又把目光集中在贝克特的身上。贝克特这人,有一点拧,他心里的打算是教会的权力和利益一点儿都不能侵犯,国王对此的进攻,都要被狠狠地回击过去。他指示一部分主教,对国王做出了回答:主教们愿意遵守王国的法律和习俗,但是除了有损教会的条规之外。这个回答模棱两可,其实跟没回答一样,教会的权力实际仍凌驾在王权之上。亨利二世可不会轻易放弃,他指派的王室律师和教会律师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战,尽管亨利二世以威胁之言相逼,大主教们还是在贝克特的坚持下不肯让步。

亨利二世这个时候忍无可忍,怒气滔天。金雀花历代的君王在发脾气这一点上,是让大臣们受不了的。后来的爱德华一世生气的时候,竟然把身边的大臣活活吓死。会议进行到一半,亨利二世不辞而别,摔门离去,主教们此时感到阵阵肃杀的寒意。

国王与主教的“无间道” | 金雀花王朝(7)

亨利二世和贝克特

会议虽然中断,但是事情并没有因此而搁置。

亨利二世愤怒地将自己的长子亨利从贝克特身边带走,结束了贝克特对长子的教育,同时收归贝克特在担任大法官期间送给他的所有城堡。这个举动将二人逼上了最后的绝路。

二人都在寻求有利于自己的帮助。有意思的是,亨利二世虽有意压制罗马教会在英格兰的影响,却不得不借助于教皇的权威,来打压贝克特,当然,他不会向教皇阐明自己最终的意图。而贝克特方面,最坚强的后盾就是教皇,声称要用“坚硬的棍子和牢固的锁链”来限制世俗王权。

有人会不明白,自己做国王的难道就不能靠一句手谕撤掉或者杀掉贝克特吗?可以办到,但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当时的欧洲处在宗教的氛围之下,人们对宗教的虔诚不亚于对王权的尊重,甚至超过对国王的尊重,毕竟,对宗教,群众面向的是上帝,而对国王,只是一个和他们有着一样缺点的人。基督教世界涌现出的许多虔诚的圣人,不只是受到群众的热烈追捧和欢迎,甚至对各国国王,都会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国王自己死后也想生天堂,或者就现实意义说,从教士那里得到一些关于上帝的启示。因此,尤其像贝克特这样总领全英格兰主教的大主教,他不仅仅是属于英格兰的主教,更是一位国际人士。亨利二世当然可以找一些其他的借口撤销贝克特,但是,贝克特本身的影响并没有因此削弱。他依然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力去四处活动,唆使教会权贵反对国王,亨利二世总不能全部撤掉英格兰的大主教,故而这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至于派人杀掉贝克特,这无疑引发欧洲教会对亨利二世的战争,因为这是王权对教权的挑战,其他的国王就会伺机而动,借机侵吞英格兰的利益,更是得不偿失。虽然最后亨利二世对手下有意而无意的暗示,导致贝克特被杀,但是,他付出的代价却是惨痛的。

二人几乎同时向教皇求助,但此时的教皇也自顾不暇。现任教皇亚历山大由于和神圣罗马皇帝发生争吵,被用武力赶出了罗马,他给贝克特的建议是与国王合作。

贝克特此时有一些心灰意冷,他一心在王权面前去坚持教权,却现在不得不低下头认输,加上他倔强的性格,很难按教皇说的做,他现在犹豫不决。之后,英格兰有影响力的主教,包括约克主教,伦敦主教以及多位红衣主教组成强大的游说集团,轮番对贝克特展开“劝降”攻势,苦口婆心地劝他与国王合作。可想而知,贝克特的倔强也让人伤脑筋,也可能是,他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在这个尴尬的时刻,需要一个台阶下,才故意让那么多教会权贵去规劝他。

总之,贝克特最后还是屈服了,但却极不情愿。他私下里向亨利二世低头认输,同意遵守王国一贯的习俗和法律。

但亨利二世的复仇之箭已经射出,要收回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亨利二世此时更大的心愿是将贝克特彻底击碎,让他一点翻身的余地也没有。他没有满足于贝克特的认输,为了更好地将教权明确下来,他需要一份明晰的法令,于是,在1164年1月,距离上次威斯敏斯特开会还不到两个月,亨利就重新召开了主教们参加的会议。这次,亨利二世可不会那么轻易让步,贝克特也不能那么想怎样就怎样了。

1164年,在亨利二世的皇家猎苑克拉伦敦,云集于此的主教们在国王的威胁下,通过了一部法令——《克拉伦敦条例》。而这部条例正式以法律的形式颁布,标志着王权和教权的斗争的顶点,不可避免的,国王个人的意志强加在这部法律上,国王对教会的统治的意愿坚硬如铁。而贝克特此时陷于孤身作战的境地,他认为自己屈辱地签订了这部法律。不久之后,国王亨利二世发动对贝克特最后的“战役”,迫使贝克特出走英格兰,这也是贝克特在英格兰最后的精彩出演。在异国进行“政治避难”的贝克特,究竟又做了哪些努力来挽回自己昔有的荣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