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干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

 博览众长123 2016-03-24

 心肺预防与康复

研究显示,有1/5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吸烟。据预测,全球因吸烟致死的人数将由1990年的300 万攀升至2025年的1000万。吸烟令心肌梗死再发、猝死、PTCA 后再狭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评估烟草使用情况

临床戒烟指南建议卫生专业人员在所有医疗环境下,利用每次机会识别吸烟者。由于许多患者在住院期间参加康复项目,这样可为戒烟干预提供重要的切入点。而且,患者在住院时更关注自身健康状况,需经历戒烟初期48~72h最严重的戒断症状,并且必须遵守医院禁止吸烟的规定。因此,在住院期间,发现所有吸烟者对治疗结局是至关重要的,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将吸烟状况作为一项基本生命体征,利用图表或计算机等提示。


()干预

应为有意戒烟者提供治疗,临床实用指南重视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这些关键性的结论在干预吸烟者时非常重要,具体如下:

1.治疗力度越大,戒烟率越高。
2.治疗时间最长可超过10min,治疗次数≥4(沟通时间≥30min)。
3.各专业的医务人员(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参与,可提高戒烟率。
4.主动打电话、个体和群体咨询方式均有效。
5.实践性咨询(解决问题、技能培训)、利用社会支持能明显提高戒烟效果。
6.药物治疗可增加戒烟率,应鼓励所有戒烟者使用,但具有禁忌证的戒烟者除
外。
7.治疗对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人群均有效。

上述建议都可用于帮助心脏病患者戒烟。总体而言,单纯运动训练康复并不能提高心脏病患者的戒烟率。尽管发现心血管病患者,特别是心肌梗死后的部分患者戒烟率很高,但是出院后的复吸率高达50%~65%。而且,未经历心血管事件的心血管病患者戒烟率较低。最后,由于大多数吸烟者并未参加正式的戒烟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会提供超过10~12周的个体化的行为技能训练,因此在戒烟过程中给予持续的健康教育和强化支持很重要。

另外,应对无戒烟意愿者进行简要的干预以增强其戒烟动机。强化动机应采取以下技巧:

促使患者明确戒烟是与个人密切相关的事。

帮助患者认识继续吸烟的短期、长期不利影响以及被动吸烟的危害。

通过选择个人受益的方法帮助患者判定戒烟的可能获益。

明确戒烟的障碍。

重复动机干预,每次与患者见面时都要做为便于记忆,将动机干预的要点总结为5R(相关、危害、回报、障碍、重复)。

相关Relevance):将戒烟的理由个体化(例如:家人希望戒烟,自身健康状况等)

危害Risk):引导患者明确吸烟的不良后果急性危害——气促、胸部不适长期危害——心肌梗死、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COPD。被动吸烟危害——儿童肺部感染、成年人心脏病发作)。

回报Reward):让患者知晓戒烟的益处(例如:症状改善、省钱、为孩子树立榜样)

障碍Roadblock):让患者明确戒烟可能遇到的障碍(例如:体重增加、抑郁、戒断症状)

重复Repetition):每次门诊时(或其他场合)重复增加动机的干预。

吸烟史可为个体化的吸烟咨询指导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了解其他家庭成员是否吸烟有助于确定患者的支持度及家人是否亦能从咨询中获益。确定患者既往认真戒烟的经历和维持不吸烟状态的时间、以往戒烟干预的成功之处以及药物治疗情况有利于制定合适的戒烟干预计划。有抑郁症病史者戒烟难度更大。因此,作为社会心理状态评价的一部分内容,应用标准化工具来评估患者的抑郁情况,或者在咨询过程中加入一些与其他抑郁评价工具有良好相关的单项量表有助于咨询指导。此外,对有抑郁症的患者,可选择安非他酣缓释片辅助戒烟治疗。



致谢来源:本文参考来自《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