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育繁星 2016-03-24

如何创造良好的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环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值得我们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六个措施,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适当加压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校要求年轻教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

1、同年段、同学科每位年轻教师每周互听一节课,通过互听互评活动,坦诚地交换意见,认清自己的不足,促进共同提高。每学期还要开一节校级汇报课或开一节教学片示范课。

2、每位年轻教师每学期要撰写一篇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两篇以上优秀例案。

3、每位年轻教师每学期要召集两次以上集体备课活动,并做好主讲工作;主持一次校级以上教研活动,主评一节校级研讨课;做一次校级以上专题讲座。

虽然,成长的道路是辛苦了些。累了些,然而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快乐,他们愿意累并快乐着。有位年轻教师在博客上这样写道:“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有时候我们嘴里叫着好辛苦好累,其实心理挺高兴的,毕竟学校是为我们的专业成长负责,这样的学校为数不多,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机遇。其他年轻教师的想法也和我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越来越优秀。”这位教师的内心独自,代表了绝大多数年轻教师的心声:他们内心是追求上进的!

营造氛围

学校要不断地给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良好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是进行教育科研的保证。教师成长的氛围很重要,这氛围像磁场一样,会辐射自在的欢乐,也会散发出一种持久不断的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这样的磁场中快乐成长。

1、开展研究。学校坚持每周三上午为语文科教研活动,下午为数学科教研活动。活动形式有上课、评课、看录像以及经验交流、困惑与问题研讨等。

2、有益竞赛。举办不同层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或教学技能展示,充分展示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形成良性竞争的一种氛围,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3、举行“会课”。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进行会课,让所有的教师都动起来。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其他教师进行议课,无论是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均可以拿出来研讨、争议。鼓励教师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把“研”与“教”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会课”的价值。

自我实现

多年的观察发现,在教学常规检查之后,很多教师对领导检查总结的结果并不满意,他们总会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自己在哪方面做得很出色,但领导并没有发现,反而表扬了不如自己的教师。这说明教师内心渴望实现自我,并得到领导和公众的认可。这也说明教师很有自信心。自信心有时比什么都重要。可惜,很多学校领导都忽略了教师的这种内心欲望,只是一味地用无休无止的、日复一日的检查来管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明确教师内需心理,我们尝试着改变以往的教学工作检查方式,而是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即每学期期终都将教师本学期的教案簿、学习笔记、班级工作手册、撰写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课题教研材料,以及优秀教学设计与评析或反思等进行展示,可以实物展示,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制成课件进行展示,来推介自己的教学工作,一是介绍教学工作完成的基本情况,二是介绍自己教学工作中最具特色的地方。这样的展示过程,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他们的优胜劣败需要大家的认同。这样,不仅让教师实现了自我,也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教师在观看、比较与评判中不断自我完善提高。

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可以弥补教师专业水平的欠缺、教学经验的不足。为此,年轻教师必须多与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接触,聆听他们的意见,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1、专题讲座的形式。它是校本培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内容要围绕学校实验课题或教师急需的有关方面的理论。可安排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或组织教师观看有关专家讲座的录象,帮助了解教改的信息,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2、结对子的形式。为了让教师尽快成才,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应选出业务精、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成青蓝对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要求徒弟每周必须听师傅两节课,师傅听徒弟一节课,一年见成效,两年见成果,并签定责任状。而且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这样既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挑起大梁;也促使师傅不断提高与发展。

3、邀请市进修校教研员做现场指导,与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指导教学。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因为专业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指导)等,对年轻教师帮助很大。因此,邀请他们参与我们的课改,不光是讲座,还要深入课堂实际,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开展教研

在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活动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备课式教研。为了更好地发挥备课的作用。本学期我校以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选定备课组长。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有中心发言人,有准备具体内容。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从而吃透教材,用好教材。

2、案例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指的是围绕所研究课题,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听课老师提供了学习研讨的机会。

3、沙龙式教研。沙龙式教研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沙龙式教研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氛围,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这样互动式的探讨,“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气氛浓,所以教师乐于参与。

4、专题式教研。专题式教研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它以教学改革过程遇到的复杂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

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

5、会诊式研讨。问题会诊式校本教研是指利用多方面的力量,共同研究并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学校的发展而言,可以通过邀请市教研员来学校听课、与教师座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从众多问题中梳理出有价值的课题加以研究。就教师的发展而言,可以通过向市教研员或学校骨干教师的咨询。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请市教研员协助诊断;也可以请同学科教师进行听课。集体会诊,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网络在线

网络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聊天”式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了自己的QQ群或UC群或聊天室,邀请全国各地自愿接受培训的老师加入。让老师们和名师面对面进行聊天。如校本研修网、新思考网,定期研讨一个专题,由群里的教师负责主持,在晚7点正式开始。到时,老师们都是早早来到群里,等待着聊天培训的开始。如何聊天,群里也制订了相应的制度,每一人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聊话题以外的问题。在群成员中,有教学一线的名师,也有研究中小学教育的专家。在聊天式交流中,随时可以就某个问题单独聊。您那充满智慧的发言,会及时得到大家的表扬,可以随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聊天式的交流,还有一大好处,就是所有内容都会被随时贴在公共空间里,供大家再学习,再讨论。正如群里有些老师说的,能加入到群里来。即使不说话,能“听”大家的发言,也是最好的收获。

2、“帖子”式交流。现在很多网站都设置了教育论坛。如教育在线、成长在线、基础教育论坛等。每天,在这些论坛上,都会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师,在论坛上忙着翻帖、读帖、回帖。凡是读到精彩之处,读到质疑之处,都会跟上一段属于自己的文字,要么是鼓励的言语,要么是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想学习的老师而言,这就是在培训,是拓展视野,是和别人思维的火花碰撞,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博客”式交流。大凡熟悉网络的教师和教育专家,都有自己的博客。每天工作结束,都会把一天教学中、研究中的所见、所感、所思,一点一滴形成文字,写成随笔,发到自己的博客上,任别人品读、批评。坚持每天写博客,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更利于教师练笔,自然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培训。在众多网络培训中,博客式交流应该是教师最好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