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研究】生活化语文教学将是极端应试化教学的天敌

 心上耕田 2016-03-25

两个送饭的母亲在学校食堂相遇,得知孩子一个年级,甲问:你家多少名?乙回答:20名。你家呢?甲本想显摆一下的,顿露土灰色:70名。母亲的谈话没有任何背景,可大家心如明镜,这里的名次当然指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一次测试就决定了学生在同学中的排名。

家里有个读书的,几家人的生活都不得安宁,父母自不必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哪个不提心吊胆,整天围着分数转。读书人不读书,成了做题人”“考试人。考,考,考,学校的法宝。

以前有月考,已经不堪重负,现在又发明了周考,更让人焦头烂额。考至少两节课,评再花两节课,一周还能学什么?发明周考的人肯定不是语文老师,一周出一份语文试卷,你来出出看;一周改一百多份语文试卷,不改死你算你命大。

教师精力有限,整天出试卷、改试卷,还有什么精力研究教学?随意出的一份试卷,如何能真实检验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呢,则见怪不怪,根本不把考试当回事——也确实不能当回事,不然日子没法过,于是死猪任由开水烫。这样的考试又有什么价值呢?一切围着考卷转,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还美其名曰以考代教

考试内容真的就能顶替教学内容吗?真的就能代替吗?一张试卷的考试结果能充当教学评价吗?教学当然要讲成绩,成绩不是唯一,成绩如何取得更是大有讲究,这种极端应试化教学不仅成绩上不去,还会泯灭学生本真的天性。

为此,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的矛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一定要走生活化教学之路。

 

教师生活化地活教

学生生活化地活学

教学与生活融通

 

语文为什么长期摘不掉少慢差费的帽子?症结在于学科性质和学习规律的背离本真,迷失自我。整天围着考试转,天天忙着做试卷,教师该教什么不清楚,学生该学什么不知道。

除了还是,整天考练室里,甚至靠死背课文翻译,死卡默写,默错了罚到办公室贴在墙上默等手段来换得所谓阶段检测比别人高零点几分的成绩。

所谓的教学案一体化不过多增加一份练习而已,课前做,课上做,课后做,文科教学理科化,只做得昏天黑地,全不顾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及教与学的规律。

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在哪里?非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指向言语内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掌握相关内容后,就可以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将其语言文字抛到九霄云外;而语文学习恰恰相反,指向言语形式,需要通过课文内容再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表达智慧。能否守住言语形式这一门槛,是判定语文课是否真的标准。

从这个维度来看,我们不禁要问,中学六年到底上过几节真正意义的语文课?这样考试又怎么可能考好?语文又怎么可能真正脱掉少慢差费的帽子?考试、教学必须下大力气改进。

正常的教学质量检测是必要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从来不拒绝、惧怕考试,只是教学者必须清楚,语文到底该学什么、怎么学,正规的考试到底该考什么、怎么备考,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舍本逐末,疲于应付。

既然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在于教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运用艺术,那就绝不能受极端应试化的牵制,而是要依据语言表达以及语言学习的规律构建起一个生活化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艺术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艺术的能力和素养。具体有以下一些途径:

1.通过生活化教读活教学生学好语言表达艺术

理解是学会语言文字运用艺术的基础。生活化阅读教学,首先要引领学生借助生活体验潜心会文本(叶圣陶),破译大家语言表达的密码,切身感受、欣赏、领悟和挖掘语言表达的方法,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和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写作意图以及文本内容、语境等来体验和感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运招用技。大师的文章,看起来朴实无华,平淡简约,其中却蕴藏着高超的语言艺术,需要我们细心品鉴、仔细咂摸,理解、学习它的精妙之处。

《荷塘月色》中 “荷塘一段,笔者就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品析体悟:

1)删,删掉部分词语,比较表达效果。生活中,我们一般会直接写荷塘上面 曲曲折折删掉行不行?荷塘不大,曲折才感觉有致;直言荷塘上面是叙述,加了就变为描写,可见,加修饰语是描写的方法之一;朱自清善用叠词,读来给人一种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的音乐美。

2)换,换掉部分词语,比较两词异同。把舞女换成美女行不行?舞女,以动写静,有舒展、旋转的动感,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不仅摹形,而且传神,一位翩然起舞的窈窕淑女临风而立,那展开旋动的裙与硕大舒展的荷叶融为一体,荷叶的动态美跃然纸上。描写需要动静结合。

3)品,用我认为……词(句)写得好,好就好在……”的形式写一段话,品味赏析。我认为这里袅娜”“羞涩用得好,好就好在两词用了拟人手法,袅娜用女子轻柔的体态写出了荷花盛开的媚态,羞涩不仅以姑娘似笑未笑状荷花似开未开的外形,更以姑娘不自然的妩媚一转、砰然心跳写出花骨朵企盼开放,尽展美姿的炽烈情感,真正妙不可言。

 4)调,调换词句的顺序,比较表达效果的区别。正如一粒粒……的美人句,调换顺序行不行?同样都是博喻,有区别。明珠、星星都是写花的光泽,但星星会眨眼,一静一动,先静后动。出浴的美人肌肤晶莹剔透,丰润而娇嫩,正如这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又写出了荷花的质感,顺序不能颠倒。

5)指,指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像闪电一样用了比喻修辞,这里的一丝既指程度轻,也指速度快,稍不注意,一闪即逝。

6)找,找出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体会强烈的表现力。脉脉是想象,也是拟人,极富表现力,叶子、荷花为什么这么风致,后面揭示答案。流水既然被田田的荷叶遮住了,为什么还要写流水?前面从视觉”“嗅觉写,此处从听觉写,角度更加全面。可见多角度是实现描写的重要手段。

这段文字描写月下荷塘,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水,景物顺序井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朱自清语言平易自然,多用口语,如清水出芙蓉;善用修辞,形象生动,画面感极强;感情充沛,想象丰富,诗意盎然;叠词、双声、叠韵的使用,音节匀称,和谐悦耳。这样生活化地活教,学生既能够充分理解感受朱自清景物描写的特色及语言表达的高妙,又能学到景物描写的方法。

2.通过生活化教读活教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

学习、理解、感受、欣赏、评析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从课文中学习了大家语言表达的精妙,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方法,要化为能力与习惯。而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让他们学会联系生活独立自主地有创意地运用,以逐步形成较理想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应作宽泛理解,获取信息、理解文意、体会情感、分析概括、组织表达、欣赏评价等都应属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范畴。

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转述、概述、评述,共同交流各自的阅读感想和体会,从而实现真正的对话课堂。

教师围绕课文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如学习杨绛的《老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老王的故事,概述作者与老王交往事件的内容,评述老王其人。

生活中,别人帮助了你,你要感谢他,文中是怎么说的,我们该怎么说?假如要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老王给送香油、鸡蛋这件事情,该如何改写?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该上好人榜,请你代为拟写颁奖词。好人自有好报,请写一段祝福的话语,表达对老王的祝福。老王最终还是走了,走得无声无息,请代为拟写一副挽联,表达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与哀思。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老王一样的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本人,对社会上其他人你想说些什么?这样把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表达结合起来,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即可逐渐学会表达。

3.通过生活化教读活教学生积极自主思辨

高效课堂,其核心元素之一就是思维。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高低,是评价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教学,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思维能力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生活化语文课堂注重问题性,把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自主寻找、发现、调查、探究,以问题意识引领学生的头脑风暴,让课堂真正成为自主思辨的战场,把问题答案看作是辨析之后水到渠成的事。

问题解决后产生更高层次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使得课堂教学更具层次感推进感

学习《故都的秋》,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思辨:可以表现故都秋味的景物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秋晨、秋槐、秋蝉、秋果来表现呢?(这些景物都是冷色调的,与作者此时的心情吻合)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都是冷色调,作者为什么不写这些?(以上所提的是北京独有的景物,而秋晨、秋槐、秋蝉、秋果是南国、故都共有的,普通的,更能表现故都的秋味)作者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作者喜爱清静好理解,为什么喜爱悲凉呢?(这与作者当时的悲凉心境有关)对境遇”“命运等问题你怎么看?这些问题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自主思辨的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4.通过生活化教读活教学生进行语文积累

为什么总体来说城市孩子要比农村孩子语文能力强?因为语文讲究见多识广,学习语文重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就大家关心的考试来说,基础知识如语音、成语、名句等,平时见过了、熟悉了,做起来就不费气力;没见过,不认识,就无法做出来。

不仅基础要积累,阅读也要积累。

古文阅读,《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必须分解到平时去积累;诗歌阅读历来得分最低,固然与诗歌有别材,难理解有关,但读的少、积累少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现代文阅读,根本的问题还是读不懂,读不懂的根源还是阅读量不够;作文最大问题还是无米之炊,巧妇尚且难为,一班拙妇当然只能呼天抢地了。

为积累而积累,就会成为负担,积累应在日常生活化教读活教中自然进行,内容应该丰富全面。比如,学习《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借别人的书摆满整个书架,显然不合常理,此处的,有纵横交错的意思。迨诸父异爨是一个会意字,有灶火、灶门、木材、房屋、铁锅等组成,是烧火做饭的意思。这是语言的积累。

 “持一象笏至象笏书上注解:古时大臣上朝所执的手板。《五人墓碑记》中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缙绅多数同学搞不清,是形声字,是腰带的意思,缙,是通假字,应是旁,意思是”,“缙绅插进腰带的意思,把什么插进腰带,当然是,只有官员才有,所以此处缙绅用了借代手法,代官员。这是文化的积累。

文末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托物寄情,物我交融,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却产生了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读了让人潸然泪下,堪称绝唱。这是写法的积累。《六月,我们看海去》,路上会看到哪些花开;春节走亲戚,亲戚门上的对联,你记了多少。这是生活的积累。

文无处不在,生活中,刷微博、听歌曲、看电视、看报纸、读杂志,都可以学到语文。课内这样活教积累,课外学生实践这种活积累,厚积薄发,积累丰厚,自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把真语文学习当日子过

师生在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共同历练

语文是工具。从教会使用工具的意义上说,它又是技能,任何技能的获得都须反复历练,形成习惯。如骑自行车,呱呱呱讲几个小时的动作要领,骑上去肯定狗吃屎。还是叶老说得好:化践为履,左右逢源,叶老特别强调方法”“历练习惯

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语言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

钱梦龙老师强调训练是主线 “《说文》释为说教也,即训戒之意,指教师的引导,可见训练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这两字之中实际包含如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有机统一的问题。学生语文实践要想缩短时间,提高效率,需要方法的指导。语文是母语,母语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的生存方式,是我们每天的日子

要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时时处处、随时随地学习语文、讲究语文,运用语文,不断强化自己的语文意识,做一个真正的语文人。一个语文教师一旦形成这样的观念,就有可能深刻影响到他的教学理论、教学行为方式;一个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观念,就有可能形成自觉的主体人格,臻于学习的化境。具体来讲,要努力做到四个互化融通

1.教师课内教学生阅读、感受和体悟与学生课外自主观察、阅读、感受和体悟的互化融通

课文是例子,然是优秀的例子,如何教好例子”“用好例子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离不开方法指导量的保证两个关键。经典作品的精要与精华,只有通过精细的品味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悟到。

要想对文本语言真正的感知和领悟,需要师生潜心”“走进去,诵读、感受、体味、揣摩、感悟、摹习,在文章中把文章读懂,吸收大量典范、精粹而又鲜活的语言文字的营养,内化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鲁迅《祝福》中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这段文字高明在哪里?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可能会忽略。当时已经是共和时代了,鲁四老爷还在骂康有为,康有为是主张变法的,可见鲁四老爷就是维护帝制的了,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他和”——一个受新思想影响的进步青年自然就总不投机,当然也就不屑共处了。生活中,换成似乎都讲得通,为何不能换?字写出了鲁四老爷离开时的内心、表情,是愤然离去的。

不仅如此,还含有多余的意思,在鲁四老爷眼中,无疑是一个多余的人;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缩影地鲁镇,不仅是多余的,也预示了祥林嫂必然的悲剧命运。这样的地方,当然要、要、要,必要时也要,触发学生自主阅读中对语言的敏感。

鲁迅不愧为语言大师,文字有直诉心灵的力量,教材中、课外你读的鲁迅作品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从而跳出来,引导学生相机扩读,从一篇文章扩大到这个作家的其他文章,从节选扩大到整篇文章或整部著作,从单篇文选扩大到整本文集,从专题学习扩大到主题、写法相同的文章,等等,用课内所学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感受和体悟。拓展阅读的空间,打通书本与生活、人生世界的联系,用课外自主阅读的体悟、收获进一步提升课本阅读的境界,互为促进。

2.教师课内引发学生最大程度地依托课文学习进行写作训练与学生课外自主练笔的互化融通

作文水平,反映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现在,学生作文内容写的最多的是妈妈,不管你出什么题目,他总是以不变应万变,用妈妈来对付。写妈妈无外乎妈妈对我很好,学习上关心我,生活上照顾我,思想上教育我,因此只要一见到记得有一次,我突然发高烧……”,后面不需再看了。学生为什么连最熟悉的妈妈、老师也写不了呢?朱自清怎么写爸爸,梁实秋如何写国文老师,学生都学过了,理应从中学到点儿门道的。

鉴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一直坚持依托课文天天随笔训练的传统,天天随笔的口号:积累素材、磨砺思想、锤炼语言、打造部件。写什么,规定自选相结合。规定内容,依托课文补白”“具象”“延伸”“缩写”“扩写”“仿写等等,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写作教学,以读导写,以读促写,活学活用。

如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没有实写,请你设想一下贝尔曼是如何完成他的杰作的。《边城》结尾,翠翠躺在门前大岩石上荫处听着爷爷吹的《娘送女》的曲子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写人关键要写出活生生的这一个,学了《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之后,请运用所学方法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

自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畅所欲言,把言说的欲望、言说权归还给每一个言语生命”,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动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积极的言语生命表现者。作文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是生命的需要,如果每天都能自觉对着随笔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总有一肚子话要说,说了有倾吐的快感,那他提升的就不单单是作文水平。

如此,最大程度地依托课文学习进行写作训练与学生课外自主练笔的互化融通,即可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的困惑。作文是写出来的,写就要观察、积累、思考,其中就包含了作文的真谛,课内所学方法也能找到用武之地,互为促进,自然就能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了。就考试而言,昨天写的今天重写、升格,存档,考试的时候,用存档的部件针对题目修改、粘贴,既节省时间,又保证质量,还愁考试不能拿高分吗?

3.教师课内引发学生发现可思辨点、自觉进行思辨训练与学生课外自主观察、阅读和思辨的互化融通

作文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思想,即要写出你的、独到的、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现在的中学生最缺就是思想。高中生写议论文,写来写去都是些公理、常理、大道理。凭心而论,这与我们教师是很有关系的。

一言以蔽之,我们很少在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的课虽然形式上活了,但课堂有温度深度,有活动学习,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真正的精神愉悦。语文课要体现思辨性,教学中,要善于引发学生,寻找一些现象、问题进行思辨训练。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是一个好人,好人有好报这话肯定没错,为什么有人跌倒大家却不敢搀扶,如何鼓励更多的人做好人,不是简单的相信、倡导,必须以制度作保障。做好人当然不为回报,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助者尤其一级政府不能不考虑予以相应回报,有了好的制度就不愁好人会不断涌现,因此说好报有好人

《劝学》,劝勉人们学习知识,对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怎么看?这一口号,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但我们不能忽视它身上的时代特征,不能过度相信、依赖。在当下,引领世界的领袖人物更多的不是以知识见长,而是以分析、演绎、推理、批判、创新能力见长。必备的基础知识必不可少,那么何谓基础知识知识是名词,也是动词,提示我们应主动探究获取。

知识要发挥作用,不能利用的知识是包袱,使用不当非但无益反而可能有害。有效学习,其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内教师高度重视教学思辨,课外学生时刻自主历练思辨,课内外相互融通,互哺共生。长期这样坚持,当日子过,这对不断发育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思辨力、感悟力和创造力等无疑都是特别有益的。

4.教师课内教学生自觉进行口语、书面语训练与课外学生自主锻炼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能力的互化融通。

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主要内容,课内与课外有机融通训练学生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不失为一种训练的好办法。反映出学生日常生活语言的积累情况,说是表达,也是思维、能力。

能写的人不一定能说,但能说的人一定能写。

学生走上社会,与人打交道,参加职业招聘,都离不开。教师要抓住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诸如课堂讨论,有声有色的朗读,具体生动的课文故事讲述,发挥想象力的复述,临时构思的口头作文,班级、学校、时事问题辩论会,报告会、讨论会,等等,引导学生课内、课外自觉进行口语、书面语的训练,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

 “天天三分钟演讲活动是我每节课的传统节目。扑克牌上写上同学的姓名,当堂抽签决定上台演讲的人选,内容分教师规定、学生自主、当场即兴几种。用录音笔把学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话语记录下来,必要时精彩回放,让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演讲者享受成就感,同时进行相机的指导、改进。

一段时间之后,同学个个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天天300字表达或整理演讲内容,或反思演讲中的问题,或自主选题进行书面语训练,关键培养了学生言语自觉的意识,自觉运用规范的书面语、口语来表达,自觉反思自己的言语行为,自觉检测自己掌握言语能力的水准,同学的表达能力与日俱增。

总之,极端应试化教学,整天围着考试转,眼里只有考试,心中只有分数,以考定教,以考代教,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思维,死教死学死考死练,这都是本末倒置,背离教育本质的。 

最终的结果常常不仅有心栽花花不放,而且还会摧残学生身心,扼杀他们生活力、学习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学生不是考试的机器,中国也不需只会做题的人才。鉴于此,走生活化语文教学之路,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范式以及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真正实现教学策略、手段、途径乃至环境的生活化,教好文立好人也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