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桂枝汤”---太阳表证的临床分类

 潘大夫PDF 2020-05-10

再论桂枝汤

现在很多学中医的人都有“表实”、“表虚”的概念,特别是从大学出来的中医生来说,这概念太模糊了,把“表实证”就归为“麻黄汤证”,把“表虚证”就归为“桂枝汤证”,这太牵强了,在本人临床用药的经验当中,个人认为此分类欠妥。

先用一段小小的文字,简单地把上面的概念打破:

假设桂枝汤中的“桂枝”是补虚作用的,那么为什么在所谓“表实证”中的“麻黄汤”中亦有桂枝,那不成了“实实”之误了吗?

还有一处更明显的误区:若发汗是为了解除“表实证”的邪气,那么为什么在所谓“表虚证”的桂枝汤证中,仍然需要发汗呢?那不成了“虚虚”之误了吗?

以上是“大学式中医”里最最最常见的牵强解释,我理解现在的大学生,需要考试,需要得高分,标准答案就是要你把“表虚证”归为“桂枝汤证”, 把“表实证”归为“麻黄汤证”,你按标准答案答题就得分,不按标准答案答题就扣分,扣分多了就不合格,不合格就不能毕业,不能毕业那“大学”就白读了。但当你拿着这份高分的“标准答案”到临床上,一份连你自己都没理解好的“答案”,你觉得能治得好病吗?所以,我一直都没把表证分为上述两种。

本人把伤寒论中的太阳表证分为1、表证;2、表证兼里虚证

先解释一下第一类:

表证,即:仅仅有表证,而身体其他情况均正常。

大家先看看原文(54)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此处的“荣气和”,即“荣气不虚”,仅仅是营气疏泄过度,超过了在外面的卫气收敛作用(外不谐),故,此时仅需发其汗,白芍“损”其荣气,则愈。桂枝汤的君药就是“白芍”。

上面是一个情况,是“荣气不虚”的情况下发病的,那么“荣气虚”的情况是怎么治疗呢?

原文(1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愿文中“阳浮而陰弱”,阳浮即疏泄过度,陰弱即荣气本身虚,但仲景医圣仍只用“桂枝汤”,不是因为不补“荣气”,而是因为伤寒论在此处仅仅是讨论太阳表证,即此时病者的情况已假定为“里脏腑均无病”,即“无里证”,教学嘛,先简单地,一个个地教学,如学习物理时,物体在地面是运动时,我们先假定地面是光滑的,摩擦力为0。此处的太阳表证中,亦假设了患者除了“荣气出了问题”,其他都是正常的。而当“荣气虚”时,他脏无病,人体正气是可以补充荣气的。最好的解释原文就在55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病人藏无他病,宜桂枝汤。和原文(59)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陰阳自和者,必自愈。所以,课本上所谓的“表虚证”并不是桂枝汤证

那么,以伤寒论如此严谨的辨证观里,一定会有“太阳表证兼病人藏有他病”的情况。此处就是本人所说的第二类太阳表证:表证兼里虚证!那么里虚有哪几种呢?如下:

A、津伤不能自和者):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B、误下伤肺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C、汗多伤阳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D、误下伤心阳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E、损阳稍严重的情况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F、损阳很严重的情况(阳气欲脱)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至于“麻黄汤证”的分类,本人亦将其分在“表证”里面,暂可简单地用“汗的有无”来与“桂枝汤证”鉴别。当“麻黄汤证”兼脏有他病时,亦可用上面的分法区分。

上述就是本人把“太阳表证”的个人分类法,可能大家刚看完有很多疑问,但此分类在临床是较实用。希望能让大家对《伤寒论》多一份认识,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标准答案”就是对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