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通卡.自驾自游】舌尖上的中山

 笨鳥先飛龍 2016-03-25
中山,是一座以“慢”闻名的城市,
她的慢,似乎带着成都的古韵闲散,
又带着厦门的清新浪漫,
一切慢城市该有的美景、美食、美女,
她一个也不落下,
而且凭借着毗邻港澳的先天优势,
她的美食文化既传统细腻又多元进取。
下面不如一起跟着小卡的步伐,
去寻找那些令人回味的美食。

于无声中浸润一方百姓的饮食文化
中山粉果金吒:中山粉果,历史悠久,其中以金吒为代表,它是以猪腮肉(肉质不腻)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调料。金吒的吃法可要讲究:从尖端食起,到肉馅时,先吮一口油香,然后咬肉食。不然,冒失一口咬下去,那油沫便四溅。“金吒”是中山最有乡土特色的食品。

钵仔禾虫:是将禾虫洗净后放钵仔中用剪刀剪碎充分出浆,再加上适量捣碎的蒜茸、陈皮、粉丝、旦白、榄角和油、盐等调味拌匀,放入锅中隔水炖熟,再将钵仔禾虫移至慢火炭炉或电炉上烘至干水有焦香味即可上桌。如将钵仔中烘好的禾虫切成小块用生猪网油包裹放油锅炸至微焦,味道更加鲜美。每年上半年立夏至小满,下半年寒露至霜降的节令之间为吃禾虫的佳节。

三墩炆鹅:中山市民众镇是一个充满水乡风情的小镇,当地的三墩村因烹制鹅而扬名,其中最出名是招牌菜是“三墩炆鹅”,这道菜的鹅肉嫩滑有咬劲、汁香味浓,令不少食客一试难忘。由于村中不少人都是炆鹅的好手,在三墩村大约3公里的道路上,一条驰名的“三墩食街”。

鱼肠蒸蛋:说到鱼肠,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起来就是腥,现在沙溪人制作鱼肠蒸蛋的技巧已经大大改进,他们的鱼肠蒸蛋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放到油锅里炸一下,吃起来另有一番风味。此菜略带辛辣,但很有口感,而且令人回味。

中山脆肉鲩:是中山长江水库主要特产之一,利用五桂山区水库为水源,以精饲料运用活水密集养殖法养殖出长江水库鱼。养出来的鱼,外形如旧,但肉质已变,蛋白质较普通鲩鱼高12%,味道更为鲜美,肉质软滑、爽脆,尤以鱼肚部分为最佳。

申明亭三稔包:是用酸二稔(酸杨桃)晒干作皮,把木瓜、生姜切成幼丝,拌以丁香、玉桂,干草粉末,再将片糖熬成糖胶,将木瓜生姜丝胶实塞于三稔干中,并将它搓成橄核形,晒至八成干时便制成成品。入口其味甜酸甘辣,开胃消滞,食后口留余甘。

海洲鱼饼:这鱼饼,在古镇颇富盛名,单单闻起来就香气四溢,吃起来则弹性十足,比较柔韧。需要提醒的是,吃海州鱼饼很讲究动嘴开吃的时机,一定要在它刚做好,热乎乎的时候品尝起来满口甘香,鱼味无穷。

小榄炸鱼球:菊花炸鲮鱼球之所以有特色,除以菊花为菜食外,又因中山所产鲮鱼,尤为肥美。

石岐乳鸽:最著名的是富华宫的“红烧乳鸽”,其色泽金黄,皮脆肉滑,骨软味美,真是吃后齿颊留香。另有一种烧法是“淮杞炖鸽”,汤味鲜美可口,鸽肉极为嫩滑。还有吊烧鸽、生炸鸽、卤水鸽等。

沙溪走地鸡:肉质鲜美,加上烹饪的手法较为独特,做出的白切鸡响誉中山,被成为沙溪的三道菜之一。

子姜骨:沙溪人喜欢吃子姜骨,这与他们的烹制得好是分不开的。这种子姜骨吃起来甜中带酸,入口化渣,微微的姜辣和醋酸,令人胃口大开。

沙溪扣肉:是中山沙溪镇的名莱,选料讲究,所选猪肉以偏肥的“五花腩”为首选。

小榄菊花肉:菊花肉是选用猪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状薄片用糖腌制, 外面拌一层半鲜半干的糖渍菊花瓣而成。

黄圃腊味:历史悠久,以其选料精、制作巧、色香味美而驰名中外,为广式腊味之名产,黄圃也因此而被誉为“腊味之乡”。

于闲逸中感受特色美食
冰凌角仔:冰凌角子为三角形,一头如水滴般的尖润,另外两头拖着长长的尾巴,躺在碗里晶莹剔透,非常可爱,吃在嘴里富有弹性,且多食不腻。 小编偷偷告诉你地址:沙溪镇港园上大街9号

豆捞:沙溪“豆捞”煮熟的汤圆放在豆粉上,爆香的豆粉粘满了整个汤圆就是一粒粒豆捞。咬一口,中间的糖水汹涌而出,有种“爆浆”的感觉,爽的很,接着是满嘴浓郁的豆香……

中山大煎堆:足球那么大的空心煎堆,光看着就非常有气势,品尝起来又是怎样的呢?外脆内软、香甜薄脆,说的就是它了。

咀香园杏仁饼:绝对可以入选最具误导性的名称之一!杏仁饼里面没有杏仁,只有绿豆,起这个名只是因为它外形似杏仁!话说回来,中山杏仁饼饼身松脆,饼心香甜,而且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最正宗的莫过于咀香园饼家的出品,手信必备!

荼薇花食品:小榄镇除盛产菊花外,以荼薇花为原料所制成的食品,也是有名的传统土特产品。如荼薇蛋卷,是以鸡蛋浆烘干为皮,荼薇花瓣、砂糖为馅,食来既有蛋香,又有浓郁的荼薇花香,是小榄的出口和内销均旺的产品。


于饮食中感受一方水土文化
芦兜粽:中山人善于改良、创新的体现,古时的中山人见野外的芦兜叶并无用途,就尝试用来裹粽,却发现芦兜叶与粽的味道十分融合,于是就将这个食法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今天的家乡芦兜粽,别有一番风味。

混酱肠粉:简单一碟肠粉,却有着浓浓的温情,陪伴我们长大的满足面混酱肠粉就是这样的感觉,豉油、辣酱酱、花生酱三酱合一,我们最熟悉怀念的味道不过如此。

猪肠粉:因状似猪肠而得名,其制法是将大米磨成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配以酱油等佐料,其色泽美观,鲜滑可口。

三乡濑粉:最早的三乡濑粉以三乡白石村最为闻名。白石村的马坝水质好,以此制作出的濑粉特别香滑。后来村民又加上猪骨、大地鱼等熬成的上汤,配以烧鹅、白切鸡、叉烧等材料,从此三乡濑粉闻名省港澳。

蕉蕾粥:粥色奶白,粥气清香,味感鲜甜,是一款沙田风味的靓粥。新鲜爽口的蕉蕾不仅好吃,而且还有很高的食补功效,除了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外,还能解湿毒、润胃肠。

三丫苦:有淡淡的苦涩味,但三乡村民流传:“三月初三,吃了三丫苦不怕蚊咬”谚语,正是看中了三丫苦的清热消炎作用。

三乡茶果:三乡茶果的品种有白水饺、芋头糕、萝卜糕、角仔、叶仔、豆捞等。

崖口云吞:以虾糠熬汤底,以皮薄爽口馅香为特色而闻名,一口云吞一口汤,汤鲜皮爽肉嫩,执着于细节的崖口云吞,看似清淡却有大滋味,吸引不少吃货专程来南朗品尝。

推荐美食店
“石岐佬”顾名思义即“老石岐”,作为一个餐饮企业以“石岐佬”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菜馆主要经营中山本地各乡镇特色小菜为主,在石岐经营多年。

地址:广东中山石岐街道康华路36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