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活动与血压的关系】 经常坚持体力活动可以控制高血压。实验证明,运动员或经常运动者静息血压水平低于不经常运动者。运动可使血压中度下降。有人指出,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2倍。 大肌群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游泳、滑雪等为耐力性运动训练或有氧运动训练,这种运动均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有中度降压作用。 另一种运动如举重、角斗为无氧运动训练(力量训练),此类运动只涉及有限的肌肉运动,不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降压效果不明显。 运动间期一般为1~8个月,每周3次,每次30~120分钟,运动强度为50%~90%的运动极量,结果增加6%~38%的运动容量,体重通常不变。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可降低11mmHg,舒张压降低6mmHg 血压下降幅度与年龄无关,而与运动容量增加的幅度呈相关。有报道,运动期间血压变化的结果不一,白天血压下降,夜间无变化。 关于体力活动降压的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淸楚,可能与运动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增加肾功能和钠的排出、减少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或减少肾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有关。 【体育疗法】 大多数高血压者为中、老年人,而且没有运动或经常运动的习惯。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并要循序渐进,先从轻度或中等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可以进行跑步、快步、骑自行车、游泳等,目的是为了增加氧的最大摄取量运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以避免运动中断。 运动间期小于45分钟。 每周运动次数小于5次。 运动强度小于85%最大心率或运动极量。 低强度运动比高强度运动需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达到提高最大摄氧量的目标。训练强度依心率而定,可根据Karvonen公式计算。 运动量(X)=(运动时心率-休息时心率)/(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 运动量(X)小于50%为轻度运动量。 运动量(X)等于50%~75%为中度运动量。 运动量(X)大于75%为重度运动量。 【量化心率指标】 量化心率指标也是一种衡量运动量的方法,具体高血压的哪些事(微信ID:sangaook)罗列如下。一般来说,打太极拳心率可达90%~105次/分;快速步行100~110次/分;游泳100米(中速蛙泳)105~109次/分;乒乓球运动95~126次/分;中距离(800~1500米)慢跑 120~140次/分;足球、篮球运动140~180次/分;中长跑180次/分。 高血压者若运动不适量,可能发生与运动有关的猝死,故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特别是患者出现运动时胸痛或明显气短时,更应注意。运动训练前最好做运动试验,以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及时间。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运动员的心率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为50次/分钟左右)。 参加运动训练的高血压选用降压药物要慎重。维持较大运动量的患者不宜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参加短期训练者用利尿剂可减少血浆容量从而减少运动容量。 最后,高血压的哪些事(微信ID:sangaook)要再三说明一下,运动对于血压的控制是有帮助的,这个已经在有很多的科学实验证实,但是高血压患者在日常运动是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心率在正常值,一般为60~100次/分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