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藏版】咸阳文物精品鉴赏

 RK588 2016-03-26
2016-02-21 咸阳市文物旅游局 咸阳


1、【西汉·“长陵西神”瓦当】咸阳长陵陵区出土,国家一级文物。当面呈圆形,外圆为单弦纹,单线中心圆饰一圈12联珠纹,双线“十”字栏界将外区分为四格,格内分置阳文篆书“长陵西神”四字,字体秀丽。该瓦当在汉瓦当中极为少见,为研究汉代的建筑装饰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2、【战国·蟠虺纹绿玉环】渭城区正阳镇穆家沟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玉呈豆青色,外形为扁平圆环状,内外缘均琢出14个凹槽,环面宽窄不一,外侧上有阴刻的“五十一”字样。玉环两面均阴刻细密的蟠虺纹。此玉环保存完好,玉质优良,纹饰精美,为战国玉器中的精品。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3、【战国·四棱形有穿玉棒饰】原名玉琮,国家一级文物。外形呈中间略粗两端较细的四棱柱状,柱中心有一小穿孔,四面按等距离减地成槽,分为10节。通体浮雕由勾云纹组成的蟠虺纹,虺目以阴线雕出。此玉饰玉质光润,纹饰精美,造型独特,为战国玉器中的精品。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4、【汉·白虎纹空心砖】渭城区碱滩“三普”基地出土,国家一级文物。泥质灰陶。正面模印双虎云气纹,一侧面模印双虎玉璧纹,另一侧有一圆孔。该砖为研究汉代的建筑材料及画像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5、【西汉·皇后之玺】出土于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村,国家级文物,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内。因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吕后合葬的长陵约1公里,推测为吕后之物。皇后之玺是汉代皇后玺的唯一实物资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两汉时期等级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玺,弥足珍贵。



6、【北周贺兰祥墓志并盖】渭城区周陵办贺家村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盖面刻减地阳文篆书“周故太师柱国大司马凉国景公之墓志”,志阴刻1365字。贺兰祥为北周名将,志文可补史籍之缺。书体虽为正书,但具有极浓的隶书笔意,对研究书体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藏咸阳博物馆。


7、【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秦都区平陵办白良村出土,国家一级文物。幢身为青石质,八棱柱形,有收分。幢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题记及建幢缘起;第二部分为序文;第三部分为经文。该经幢经文书写及镌刻均精美,幢身保存较好。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8、【秦·蟠螭纹铜镜】渭城区正阳镇出土,国家一级文物。主纹为缠绕式排列的蟠螭纹,蟠螭由宽平凸起的单线条组成,素宽卷边。该铜镜镜体轻薄,颜色灰黑,制作规整,纹饰精美,为秦铜镜中的精品。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9、【汉·齐郡太守虎符】沣西办李家庄出土,国家一级文物。虎为伏卧状,抬头,膛目,宽鼻,短吻,内卷耳,近球形短尾。该虎符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对研究汉代兵符制度具有重要价值。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10、【西汉·马蹄金】渭城区窑店毛王沟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咸阳博物馆。含金量98%,形似马蹄,色泽黄亮,纯度较高,是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始铸,主要用于宫廷的赏赐,为汉代金器中的珍品。


11、【汉·龙纹空心砖】渭城区碱滩“三普”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砖体成长方形,中空。正面模印带框二龙回首交尾绕壁纹。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12、【秦·饕餮纹半瓦当】渭城区窑店办戚夫人墓区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瓦当呈半圆形,带有部分残筒瓦。该瓦当陶质坚硬,图案简洁大方,出土稀少,是秦瓦中的精品。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13、【秦·水神骑凤纹空心砖残块】渭城区窑店六队出土,国家一级文物。泥质灰陶。砖面仅存一凤头、凤颈和水神头胸局部及一臂。此类文物仅出土有这一件,为研究秦的建材装饰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14、【西汉·阳朔四年铜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咸阳博物馆。肩部弦带与腹部弦带之间刻有铭文,竖6行46字。该锺器形大,铭文清晰,保存较好,是研究西汉量制的标准器之一。


15、【战国·私官铜鼎】渭城区塔尔坡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咸阳博物馆。盖面篆书“私官”二字,鼎身口沿处横向篆书字体较细小,与鼎盖铭文字体不同,非同时所刻。该鼎保存较好,器身厚重,有明确纪年,为研究战国时期量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6、【西汉·“光耀西宇”瓦当】一级文物,1975年霍光墓西北约100米处出土,现藏于茂陵博物馆内。扇面上饰阳文篆书“光耀西宇”四字。该瓦当对研究茂陵陵园建筑遗址分布与性质,以及汉代社会生活、思想意识与书法艺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7、【唐·四龙金镯】国家一级文物。四龙盘铸,造型精美,雕刻精致,为研究唐代文化和金器制作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8、【金五铢】1980年咸阳北塬出土。边廓坚挺精整,钱面孔上有一横杠。此钱应属西汉武帝上林三官制造,也有人把它定为西汉宣帝时期制造。非一般流通钱币。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


19、 【西汉·石蛙石刻】一级文物,原在霍去病墓旁,现藏于茂陵博物馆内。“荷塘清且浅,处处听蛙鸣”通过石刻的联想,仿佛浮现在眼前,其意境含蓄典雅,作品实中有虚,以实拟虚,在虚虚实实的创意之外,显露出一种清新的情趣。


20、【汉·螭虎绕凤玉剑饰】出土地不详,属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咸阳博物馆内。该玉剑饰原属剑柄尾端的饰件,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1、【白陶舞马】出土于张士贵墓,现藏于昭陵博物馆内。舞马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时达到顶峰。舞马见证了大唐王朝的兴衰。开元、天宝年间,舞马规模极为盛大。然安史之乱后,仅能用于表演的舞马便渐渐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22、【北宋·青釉提梁倒注提壶】1968年出土于彬县,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内。伏凤式提梁,花蒂状盖钮。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注水时将壶倒置,水从母狮口外流时为盛满,造型奇巧,是耀州窑瓷器中出类拔萃的珍品。


23、【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兴平市西吴镇豆马村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犀牛昂首伫立,体型健硕,首有双角,两耳前耸,双目嵌黑料珠,四腿矮粗,臀部肥圆,短尾下垂微向后翘,通体饰错金银流云纹,间饰谷粒纹和涡纹。造型逼真,纹饰精美,是汉青铜器中之精品。


24、【唐贴金彩绘文、武官俑】张士贵墓出土。工艺精湛、色彩绚丽、形象逼真,真实的再现了大唐官员应有的大气、自信与庄重的仪态,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


25、【秦·龟鹿雁马纹瓦当】出土于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秦咸阳宫遗址,现藏于咸阳博物馆内。属国家一级文物。瓦当面呈圆形,带残筒瓦。当面分为四个相等的扇形格,格内分别填以成双的龟、鹿、雁、马图案,筒瓦内侧饰麻点纹,外侧有陶文“左登”字样,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26、【“亚又□”爵】温饮酒器,西周早期青铜器,国家一级保护文物,1982年出土于淳化黑豆嘴西周墓,现藏于淳化文博馆内。通高20.7cm,造型独特、凝重,为西周铜爵中仅见。腹饰高浮雕饕餮纹,腹内壁铸有阴文“亚又□”三字。


27、【尉迟敬德墓志盖】现藏于昭陵博物馆内,堪称昭陵博物馆镇馆之宝。敬德墓志盖上的飞白书是昭陵碑林中的稀世珍品。志盖上共25字:“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


28、【西汉鎏金马】1981年出土于汉武帝茂陵东侧2千米处,现藏于茂陵博物馆内。马体匀称适度,形象朴实稳重,具有沙漠型马种的基本特征,极有可能是西汉时期从大宛引进的汗血马的造型,因此成为研究汉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曾在日本、美国、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展出,引发轰动。


29、【献陵石犀】位于三原县唐高祖李渊墓献陵前,重10吨,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精美异常,憨态可掬。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内。据史料记载,这种犀牛叫做“圆帽犀”,是唐初藩国越南进贡的贡品,李渊非常喜欢,因此按照此犀牛形象雕成石犀,置于献陵前。


30、【狩猎出行图】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内。1972年出土于唐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与西壁《马球图》遥相呼应。画面是由46个骑马人物和骆驼、鹰犬组成的一支阵容庞大的狩猎队伍。整个画面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为研究唐代王室狩猎的真实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31、【打马球图】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内。壁画绘制于墓道西壁,反映的是数十人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打马球又叫击鞠,是唐代最盛行的球戏之一。


32、【马踏匈奴】为霍去病墓前的主题石雕,现藏茂陵博物馆。石刻利用天然石块不规则形体,加工雕成一匹威武轩昂的战马,腹下仰卧一手持弓箭、作垂死挣扎的匈奴首领。马踏匈奴石刻高度概括了霍去病一生的主要业绩与战功,是一件纪念碑式的石刻巨制。


33、【唐·宫女图】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前墓室东壁南铺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中绘有九位亭亭玉立的宫女,真实地再现了唐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构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人物造型优美,色彩浓淡相宜,是唐仕女壁画的代表作。其中端杯仕女整个身躯呈反S形,被誉为“东方第一美人”。


34、【客使图】出土于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组作品惟妙惟肖地生动再现了唐代文化交流和外交往来的历史场面。


35、【西周·兽面纹大鼎】又称“淳化大鼎”,1979年出土于淳化县史家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造型魁伟,纹饰庄严神奇,是目前已知西周铜鼎中最大和最重者。此鼎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此形制的铜鼎至今仅此一器。


36、【天元皇太后玺】印为獬纽,方型玺面。獬豸亦称天禄,是古代传说中能明是非辨曲直的神兽。印面篆书阳刻“天元皇太后玺”6字,制作精美,符合古代用印制度,是迄今可以确认的第一方大型朱文官印。该印的发现在印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为寻找其它北周帝陵提供了重要线索。

37、【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国家一级文物,1981年出土于茂陵东侧从葬坑,现藏于咸阳茂陵博物馆内。炉口外侧和圈足外侧刻有铭文,记其原为未央宫物,后归阳信家,应是汉武帝赐给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物。


38、【汉彩绘发鬓蓑衣持械俑】出土于正阳镇杨家湾村,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咸阳博物馆。俑呈站姿,梳发鬓于脑后,面部形态与戴冠俑不同,应是兵员来自不同地域或族属的反映。该俑保存完好,彩绘绚丽,是汉兵马俑中的精品。为研究汉代的服制及陶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39、【汉彩绘戴冠长甲扛械俑】正阳镇杨家湾村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咸阳博物馆。俑呈站立状,头戴褐冠,红色模额,脸型方正,鼻大呈三角形,外层为红衣,披护肩长甲垂至腹下部,左臂握拳下垂,右臂半举拇指与四指分开作扛械状。此俑保存较好,色彩绚丽是汉兵马俑中的精品。


40、【汉圆雕玉仙人奔马】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咸阳博物馆。玉马呈昂首挺胸奔腾状,张口露齿,膛目,竖耳,胸至腹部饰双翼,四蹄腾空踏于云板之上。背骑羽人,肩与臀部饰羽翅,人面兽耳,长发,一手扶马颈,一手拿灵芝。此件乃汉圆雕玉器的极品,为研究中国古代玉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41、【唐錾花金执壶】金壶为执壶形,带盖、立沿、平唇、侈口、圆肩鼓腹、斜壁、底内凹、长柄、短立流、圈足、莲苞钮、直口伞形盖,钮下伞盖上有一周莲瓣、缠枝花卉图案,立沿上有海波纹。金壶工艺精湛,制作精美,装饰华丽,是唐代金银器中的精品。


42、【战国龙凤玉佩饰】此佩饰为龙凤合体的倒S形,体扁平,一端为龙首,一端为凤头,龙凤共用一躯。龙张口,伸前爪,身有三孔。凤尖喙,凤冠翘起,龙有翼,凤有翅,翼翅同形。躯体饰有卷云网格纹,佩饰两面装饰完全相同。龙凤佩饰设计精巧,精工细雕,是战国玉佩饰中的精品。现存于咸阳博物馆。


43、【汉圆雕佚身残玉俑头】此件文物为玉俑的头部,从颈部斜侧断裂,出土时身佚。玉料为青绿色,以圆雕、浮雕、阴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而成。高冠,长脸,眼为柳叶状,长鼻,抿嘴,阴线刻眉毛、胡须、发髻,髻作挽起状,有簪孔。玉俑头材质精良,造型逼真,保存基本完好,是罕见的汉代玉雕精品。


44、【汉圆雕玉辟邪】出土于咸阳市新庄,现存于咸阳博物馆内。辟邪双目圆睁,张口露齿,头顶有双角,双耳竖起,两颊及下颌有须,前腿跟部雕有双翼,臀部披毛连尾,长尾下垂作S形卷曲。材质精良,造型生动,雕琢精致,保存基本完整,是罕见的汉代玉雕精品。


45、【汉圆雕玉熊】出土于咸阳市新庄,现存于咸阳博物馆内。熊作行走状,以圆雕、高浮雕、阴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而成,圆雕躯体,浮雕双耳、双颊、尾巴、熊掌,阴线刻双目、鼻孔、双颊和四足鬃毛。材质精良,造型生动,雕琢精致,保存完好,是罕见的汉代玉雕精品。


46、【西汉·塑衣式彩绘男侍俑】1997年陕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出土,藏于汉阳陵博物馆内。于2015.3.27在重庆三峡博物馆“汉景帝的地下王国--陕西汉阳陵文物特展”中进行过展出。


47、【战国·陈爰金币】爰是中国最早的称量黄金货币,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一爰即楚制一斤,约250克左右。因其铸造地点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陈”为楚国大城,“陈爰”在咸阳出现,有可能是楚国贵族或富豪带来,也可能是秦人在对楚的战争中掠夺而来。现藏于咸阳博物馆内。


48、【五代·彩绘浮雕乐舞画像砖雕】出土于彬县冯晖墓。砖雕镶嵌于该墓甬道东西两侧,每两块砖合拼成一个整形人物,共计28人。雕刻内容为吹敲弹跳的乐舞演奏队。男队在东壁,女队在西壁,自北向南排列。男乐俑偏头送目,女乐俑侧身回首,形态逼真传神、栩栩如生。


49、【战国中晚期·错金银云纹鼎】1966年渭城区窑店办长陵东南戚夫人冢附近出土。此器形制与中山王鼎相似,只是足较细,看上去更轻灵一些,是战国中期至汉最流行的样式。错金银器大部分发现在六国,秦人的错金银器发现较少。此器错金银技术极其高超,纹饰秀美。


50、【战国秦龙钮錞于】1978年出土于咸阳市塔尔坡秦建筑遗址。现藏于咸阳博物馆内。錞于是古代用于军队的打击乐器,与鼓相配合指挥军队进退,所谓鸣金收兵,“金”即指錞于和铙。目前全国已出土多件兽钮、虎钮錞于,龙钮錞于为国内仅见。这件龙钮錞于为已出土同类文物中的珍品。


51、【唐·彩绘釉陶镇墓兽】1971年郑仁泰墓出土。蹙眉瞪目,相貌威严,昂首挺胸,肩有鬣,背长鳍,蹲坐于踏板之上。周身纹饰繁多,并多处贴金,色彩鲜丽,做工精细。


52、【北宋·镂空莲花座金棺、银嵌金须弥座银椁】又称金棺银椁,1987年出土于武功县北报本寺塔下地宫。金棺银椁是佛教僧人安葬舍利(遗骨)的葬具,合为一组,安放在塔下地宫中供养。




53、【西汉·伏虎石刻】原在霍去病墓旁,现藏于茂陵博物馆。虎的身躯,虽是利用石块本身的起伏变化略加勾勒而成,但各个细部均采用了写实的表现手法,再加上顺着天然石块的纹理勾勒出的斑条,增添了虎身上那特有的彪纹,看上去柔美圆润,给人以雄健、丰满之感。


54、【西汉·“长生未央”方砖】1985年铁王镇铁王村汉墓出土。正面以棱线作边框,框内等分为四个正方形小区,右上和左下两区在以竖线隔为左右两格,每格一字,阳文篆书“长生”、“未央”。此砖为铺地用砖。


55、【西汉·圆雕玉辟邪】出土于汉元帝渭陵北汉代建筑遗址,现藏于咸阳博物馆内。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狮而带翼。因能辟除邪恶,逢凶化吉,为世人喜爱。在古代绒物、印纽、带钩、文房用品、军旗上饰以辟邪形象,在墓前石雕像中也有辟邪作为镇墓兽。


56、【西汉·玉鹰】1972年在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现藏于咸阳博物馆内。玉料为新疆和阗玉,双翼及尾部有黄色沁斑,晶莹润泽。整体线条清晰流畅,通体圆润饱满,造型浑厚自然,质感很强。


57、【战国晚期·商鞅镦】1995年渭城区塔尔坡秦墓出土。出土前置于木棺内两侧的南端。此器应是商鞅所监造的秦孝公仪仗器物构件之一。


58、【唐永泰公主墓志铭】1960年出土于永泰公主李仙蕙墓。盖呈盝顶形,正中篆书3行,题“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四周阴刻宝相花纹,四斜刹阴刻十二生肖及忍冬、蔓草纹。此墓志记载了永泰公主的家族谱系、生平等情况。墓志字体俊秀优美,有欧、虞笔意,为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


59、【唐·彩绘釉陶胡人骑马俑】1971年出土于礼泉县烟霞镇郑仁泰墓。胡俑深目,虬髯,体态硕壮,神态自若,骑在一匹体圆膘肥的马上。是性格豪爽的胡人形象的生动写照。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


60、【唐三梁进德冠】出土于礼泉县李绩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顶官帽实物。按唐制,三品以上为三梁,五品以上为二梁,九品以上为一梁。这顶帽子是用很薄的鎏金铜叶作骨架,以皮革张形,皮革之外再贴上很薄的皮革镂空的蔓草花饰。顶部有三道鎏金铜梁,两边有对称的三对中空的花趺。


61、【胡人袒腹俑】出土于唐永泰公主墓。头发中分盘辫于脑后,高鼻深目,昂首上视。身穿深绿色齐膝盖皮袍,褐色绒毛里外露,绿色窄腿裤,赭色尖头靴。曾长期被误认为牵马俑,然从他的手势、神气十足的亮相表演状态来看并非如此。那么他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62、【唐黑人舞俑】长武县枣元乡郭村出土。俑高25厘米,头发卷曲成螺旋状,面部宽大,深眼眶,眼球凸出,鼻子高翘,厚唇大嘴,袒胸露腹,肌肉发达,衣着除腰缠红带外全为黑色,肤色纯黑,应是典型的非洲黑人形象。该俑是唐代中国与非洲之间友好往来的见证。


63、【唐“鉴若止水”铜镜】出土于章怀太子李贤墓中。镜背上有楷书铭文32字:“鉴若止水,光如电耀。仙客来磨,灵妃往照。鸾翔凤舞,龙腾麟跳。写态征神,凝兹巧笑。”镜面用银铜合金做过处理,至今明亮如新。此铜镜为研究唐代的冶金铸造技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依据。


64、【四神纹玉雕辅首】1975年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现由茂陵博物馆收藏。辅首是中国古代装置门环的兽首底座。该辅首背面有突起的长方形钮,上有方孔,可以穿榫,孔内还有原在门扇上镶嵌的痕迹,说明它是茂陵陵园建筑上的实用物,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建筑的宏大与壮观。


65、【秦咸阳宫遗址壁画·驷马图】一车所驾之四马,谓之驷。四匹马皆为枣红色,均作奋蹄奔驰状;车为单辕,方形车箱,黑色伞状盖,这种形状的车在古时称为“安车”,秦代称为“属车”,应是秦始皇出巡车乘中的随行车辆。车马形状及系驾方式与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车马相似。


66、【秦诏版】我想,全中国的人都应该知道它!它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它是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文件”。它是统一的标志,它珍藏在咸阳博物馆。



更多咸阳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sxxy09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