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抓准文题的题眼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例说 李书慧
命题作文的标题可以分为词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和句子式标题三种类型。其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抓准文题的题眼。 一、词语式标题 这类标题是一个词语或概念,如“包容”“转折”“尝试”“肩膀”“他们”“好奇心”等。这类文题的写作范围一般较为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如何抓准这类文题的题眼? 方法如下:在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词语前或后或中间的位置,加上限制性词语,从而缩小范围,锁定题眼。 如,对“跨越”这一文题的审读,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思考: 第一,在“跨越”前加上限制性词语:“谁”跨越?跨越的主人公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人类;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 第二,在“跨越”后面加上补充的词语:跨越“什么”?可以跨越一坑泥水,跨越一条小河,这些都是“实际”的跨越;也可以是跨越某种心理障碍,跨越某种思想束缚,跨越某种文化差异等,这些都是“虚拟”的跨越。 审清了以上两个问题,即“谁”在跨越,跨越了“什么”,就是抓住了题眼,立意的范围和重点就明确起来。 这个文题可以写成记叙文,讲述自己或他人的某一次(项)跨越故事;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抒发跨越的种种快乐;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证跨越对个人或国家的重要性。 二、短语式标题 这类标题往往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人之常情”“触摸城市和感受乡村”“留给明天”等。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的限制。抓题眼,就是抓准“中心词”。 如,对“留给明天”这一文题的审读,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思考: 第一,找准“中心词”。“留给明天”是一个动宾短语,“留”是不是中心词?“留”即留传、留存,是一个动作过程,没有表达出具体内容,似乎不足以成为中心词。“明天”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似乎也不是中心词。至此考生自然会发问,留什么给明天?这里的“什么”才是要留给明天的东西,才是该文题的题眼。而“什么”在文题中并没有出现,这正是命题者巧妙设置的一个审题小障碍。 第二,明确限制。“谁”留?可以是“我”留,国家留,民族留;可以是古人留给今人,今人留给后人。同时,文题中时间概念词“明天”,必然又隐含着“今 天”,因为有了“今天”才会有“明天”。 理解了该文题的中心词,明确了条件限制,题意就会明晰起来。 这个文题可以写成记叙文,讲述一个故事,来说明准备留给明天某个物件或思想的原因;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抒发留给明天的方方面面的物件或思想;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留给明天某种物件或思想的原因或重要性。 三、句子式标题 这类标题常以一个句子形式出现,这个句子或直接表明或隐寓一个观点。这个标题其实就是主题,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近墨者未必黑”等,就是直接表明一个观点;“今年花胜去年红”“一枝一叶一世界”等,就是隐寓一个观点。 对于这类文题,抓题眼就是抓住句子或句中的关键词之后追问“为什么”。 如,对“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一文题的审读,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思考: 第一,对整个文题(也就是句子)发问,为什么“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你给过我关爱、温暖、幸福、启迪、引领等,还是我伤害过你而后悔、忏悔,以求得你的谅解? 第二,对关键词发问,通过对句子的审读,该文题中的关键词应该是“想”,为什么“想”?因为“想”是一种愿望,是一种情感诉求。既然如此,就需要描写心理、抒发情感。 这个文题可以写成情理并茂的散文,也可以写成情真意切的记叙文。 总之,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与步骤要做到以下几点:1.准确理解 题目含意。尤其要注意隐喻性语句,对隐喻性语句要对其进行“符合事理”的转化。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我们知道“春光”是没有办法用篮子去“提” 的,其实“提篮春光看妈妈”要表达的意思是:给妈妈带去温暖与关爱。2.化整为零,化大为小。从某一具体角度(或某一方面)出发,切入点要小,挖掘面要深。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在文题的前面或中间、后面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或补充语。3.写“虚”优于写“实”。对于既可写实也可写虚的题目,一般以写虚为优,这样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容易出彩,如写“我想握住文学的手”“我想握住爱因斯坦的手”等。4.富有诗意的题目,一般不要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立意。如“留给明天”就不宜逆向立意为“绝不能留 给明天”。 源自《语文报·高中版》第79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