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7想想,特孝顺的人适合当一把手吗?

 崔竣豪 2016-03-27

继续讲老慢的《天道论语》。

6.7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上一节,孔子在玩命向季氏推荐他的学生,让他们当官。孔子的意思是,普通人不能当官,即便你再大本事,如果只是普通人,没修炼成好人,也不能当官。所以,只有好人才能当官,但是,好人当什么官也是个问题,你要把这个好人用在他的天赋特长上。子路的特长是果,适合当将军;子贡的特长是达,适合搞经济;冉求的特长是艺,适合搞内政,解决具体矛盾。

这一节,马上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人家季氏请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当地方官,一把手,闵子骞说什么呢?他说,帮我好好婉言谢绝,如果非要让我当这个地方官,等于逼我逃走。意思是,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当这个地方官。关键是,孔子并没说你这样不对,等于是首肯了闵子骞的做法,为什么呢?

普遍的解释是这样的:这个季氏比较坏,闵子骞清高,不同流合污,不助纣为虐,良禽择木而栖。

这么解释合乎天理吗?

孔子培养学生,目的就是出仕,出来当官,为什么非要当官呢?因为,在当时,当官就是为客观整体公需服务,为公众利益和天下的长治久安服务,这样做,才符合天道天理。

所以,孔子会向任何老大推销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不惜颠沛流离,甚至冒着饿死和被追杀的危险。孔子四处求职,是为了个体自我吗?让自己升官发财、扬名立万吗?当然不是,当然是想让天下整体好,长久好,这样,在这个社会环境里的每个人以及将来的子子孙孙都会过的好一点,这就是孔子的理想。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只要有机会,孔子是绝对不会拒绝出仕的。同理,有人请闵子骞,孔子也绝对应该大力支持才对,才符合上一节的逻辑。

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到闵子骞这里就反转了呢?孔子怎么反而支持闵子骞不当这个官呢?即便说季氏是坏人,闵子骞更应该去当官,去纠正季氏的错误,或者把季氏的错误减到最低,即便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这才符合天道原理。因为这样做,才最符合客观整体公需的要求,最符合公众利益,才符合孔子的一贯逻辑。

所以,上面的理解是错的。

我们来看一下真正的原因,看一下这一句的真意。

闵子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孝子,鞭打芦花和单衣顺母的典故说的就是他,位列二十四孝第三位。我们通过这个典故就知道,闵子骞这个人,他的天赋特长是什么呢?是蹇,骨子里非常柔顺,行为上非常在意外界和别人,所以,很自然就有这样的孝顺表现,一般来说,“蹇”这个性格特征的人,特别容易成为德高望重的人,对朋友、同事、上级下级一贯如此,所以,对父母也特别孝顺,可以说,是个人人都夸好的人。

但是,我们知道,柔顺的人比较软弱,也可以说心眼软;在意外界的人往往缺乏主见和定力,所以,这么好的一个大孝子,也是有自身缺陷的,一个心眼软、缺乏主见和定力的老好人,怎么可能真的适合当一把手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闵子骞当做人的楷模没问题,当企业一把手和地方官就问题大了。其实,上一节孔子就讲了这个问题,子路有子路的问题,子贡有子贡的问题,冉求有冉求的问题,闵子骞也不例外,用人就要用其长处,决不能用其短处。

所以,闵子骞不是清高,而是他真的不适合当一把手这个职位,他的天赋特长不在这方面上。所以,孔子的首肯,等于是在夸奖闵子骞的自知之明。我不适合这个职位,那么,打死我也不会去误人误己误公家。由此可知,这个闵子骞,其实非常智慧,等于修到了接近智者的层次。

因此,把这两节连起来,孔子的意思就非常明确了:个体自我的普通人,即便是大能人,也不能当官,好人才能当官。好人当官,也要分析清楚和用好这个好人的特长,如果这个职位的需求不适合这个好人的特长,那么,宁肯不当官,也不能误人误己误公家和公众,关键是,一切出发点,都要从客观整体公需这个天道角度看问题。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