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诗歌语言节奏的表现美

 杏坛归客 2016-03-27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诗歌的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从而也加大了诗歌的节奏。

1、古典诗歌

诗歌的节奏是通过诗歌的语言、结构等予以表现的。古代诗歌由于排列的方式不是现代的横排格式,而是竖排格式,其节奏往往通过语言特点予以表现。因此,对于古典诗歌而言,就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注重音节间的组合

中国古代诗歌建立诗句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句诗必须由一个逗,这个“逗”把诗句分为前后两部分(也就是常说的半豆律)。在此基础上,由于诗句重点落在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上,因此,诗句中的停顿表现为:四言诗是两顿,即二二式;五言诗是三顿,即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是四顿,即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这样有规律的重复就形成节奏。

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七言诗四个节奏,每一句平仄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形成一种高低起伏的节奏感。这样,不但节奏感强,富有旋律美,而且更好地表达作者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时的愉悦心情。

2)注重诗句后的押韵

押韵是形成中国古典诗歌节奏的一个因素,它是指字音中韵母部分的重复。按照规律,在一定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韵母就形成韵脚。在诗词中,韵有以下的作用:首先,诗词都是有韵的语言,而“韵”具有粘合的作用。也就是说,诗歌的“韵”可以使散漫的诗句粘合在一起,使之产生一种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感载体。其次,相同的“韵”可以形成和谐一致的节奏,这种节奏也可以把散漫的诗句组成一个整体,不但表现出抑扬顿挫的语言美,而且使读者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味到前一句,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审美效果。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歌韵脚的主音是“e”。在诗歌中,它如同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不但前后相续,而且把整首诗句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诗的每一句都是单音节词收尾,从而形成一个比语句中的节奏点更大的停顿,这样就使得诗句间的节奏更为鲜明。读者在这样的节奏感中,感受到了那空旷的审美境界中所蕴含的诗人遗世独立而又坚强不屈的性格与执着的精神。

2、现代诗歌

1)诗句的特点

现代诗歌由于打破了古代诗歌的格律形式,表现出自由的特点。在形式上注重分行,有些甚至没有标点符号。诗行的排列也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而确定的,形式多样,但节奏也就明显。因此,运用换行、不用标点等方式进行停顿,不但使现代诗歌的特点之一,而且加大了诗歌的节奏感。如,柯岩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一节: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这一节诗,在句中都有较大的停顿,并用逗号表示。在朗读中,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就能读出节奏,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而在这样的节奏美中,蕴含着诗人对总理的无限深情与思念,表现出了总理与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

2)韵律的特点

韵律主要体现在押韵上。押韵是指字音中韵母部分的重复。按照规律,在一定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成一个整体,使人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味到前一句,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审美效果。这种组合创造出这种回环相押,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达力。表现出一种悦耳动听的、声情并茂的特色。押韵有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诗歌的押韵一般都在句尾,“较大的停顿配合韵就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感。”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一段: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

诗节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这前两句中“轻轻的”在反复出现,使句子内部成节奏,同时押“ai”韵。“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这两句较前两句又换了韵,不但在句式上具有相同的形式,都是主谓句,而押“ang”韵。看来前后是不同韵的,但所出现的两个韵母中,从外形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其主音“a”是相同的。正因如此,在音韵上都内含着一定的联系,其相同点却包含在其中。在诗歌中反复出现时,造成诗歌韵律和谐,节奏鲜明,富有节奏感。在这样的韵律中,蕴含着诗人依依惜别之情,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总之,在阅读中,注重诗文的节奏,不但有助于提高读者语言感受能力,感受语言美。而且有助于进入作品,感受作品的形象美,从而有效提高对作品主旨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