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所对应的人体五脏六腑

 易翁藏书 2016-03-27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肝,胆,头,颈 , 四肢,关节,筋脉,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 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胃,肋, 背,胸,肺,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肺, 脐,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胫, 足,头,肝,泌尿,阴部,腰部,耳,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天干为阳地支为阴,所以天干代表六腑为主,地支代表五脏为主,但是天干与地支又各分有阴阳,各有所代表。天干与地支与人体五脏六腑对应关系。
(一)五行十干表征
一、木:肝、胆、头、项、关节、筋脉、眼、神经、肢体、毛发
甲:头、胆。
乙:肝、项。
寅:臂、肢、胆、筋、脉、发、毛、风门穴
卯:肝、胸、目、手、爪、筋
二、火:小肠、心、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舌头、腹部、神经、血管、血压
丙:肩、小肠
丁:心、血液
巳:面、牙齿、心胞络、三焦、咽喉
午:心腹、小肠、目、舌、神气
三、土: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
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
辰:背、胸、项、肩、皮肤
己:脾、腹
丑:肚、腹、脾、肌、肉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
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
四、金:肺、大肠、肝、脐、股、声咳、气管、鼻、皮肤、痔疮、呼吸系统、骨骼、牙齿
庚:肠、脐
辛:肺、股
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
酉:肺、鼻、皮毛、声
五、水:肾、膀胱、胫、足、头、会阴、尿道、阴气、腰、耳、子宫、疝气、生殖系统、血液、汗
壬:膀胱、胫
癸:肾、足、精
子:会阴、耳、腰、液、溺
亥:肾、头、阴囊、髓、精
 

①肝与胆
  肝属“木”:肝在生理上具有像“木性”那样生发、条达、柔和的特性,而在病理上则像木那样易于化火动风。
  肝为五脏之一。主疏泄,疏泄是疏通畅达的意思。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胆为六腑之一,胆的主要作用是贮藏胆汁。胆汁为清净的液体,故胆被称为“中清之腑” 胆病主要表现为黄胆、肋痛、口苦、吐苦水等。肝与胆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 关系,而且肝胆相连,发生疾病时常互相影响。
  肝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到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夜盲或迎风流泪,眼睛疲倦乏力,视力下降,贪睡而睡眠质量不高。肝火上升炎则目赤。肝循环系统不畅,表现为眼睛干涩,易经常眨巴眼。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就可出现筋痛、麻木、屈身困难、痉挛抽搐;若热极引动肝风。也可发行抽搐。“爪为筋之余”,爪和肝也有密切联系。肝血充足,则指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指甲软薄,没有光泽,甚至变形脆裂。
  在志为怒。若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就可造成肝气郁结,表现为易怒、头痛、胸肋胀痛。怒可使血气上逆,阳气升发,肝火太旺,则难于与人相处。肝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酸味食物;面色通常暗青无光泽。

②心与小肠
  心属“火”:心在生理上具有像“火性”的温热作用,在病理上,心火易于炎上。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所以说“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心功能正常时,则舌体红润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舌色紫暗无华。心火过旺,则舌尖红赤或口舌生疮;痰迷心窍时,可见舌强不语。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时,可见口吃甚至失语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心与脉相连,血液之所以能在血管内循环,全靠心气的推动。心气的强弱会直接影响血的运行。心血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面色发白或青紫无光泽。
  在志为喜。心主神志。心气亢盛就会出现喜笑不止,有事没事都爱笑,属非正常的笑。心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振作,神志清楚;如果发生障碍,则可出现多种病症,如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发狂、昏迷、喜笑不休等症。心脏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苦味的食物;面色有时会出现赤红色或紫红色。
  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从胃、脾送来的食物,继续消化,吸收营养,分别清浊。小肠有病时,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会出现小便异常。
  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如心火过旺,可见舌尖红痛,口腔糜烂,或发生溃疡,小便短赤,甚至出现血尿。这种现象,叫做“心热移于小肠 ”。

③脾、胰与胃
  脾主统摄血液,胰主统摄津液
  脾属“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具有“土性”,能化生万物。脾居中州,化生精微,以营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像“土居中央,灌溉四旁”一样。在病理上,脾虚就会引起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也像土虚不能滋养万物一样。
  脾主运化。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食物入胃经初步消化后,由脾进一步消化,若脾循环系统虚弱,则难以调节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的吸收,易于造成肠胃功能混乱,表现为大便不成型,甚至泻肚不止。胃火过盛,表现为便秘、牙龈痛或口腔溃疡。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四肢、肌肉。脾能正常的运化水谷精微,滋养全身,则食欲旺盛,肌肉丰满健壮,四肢有力,口唇红润。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异常感觉,甚至出现口臭。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在志为思。脾胃不好的人,有事没事易思虑,遇事易想不开,经常思虑过度,所思不遂。脾胃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甜味食物;面色通常萎黄无光泽。
  脾与胃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有病可出现上腹胀满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的任务。脾胃的作用在人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故有"脾为后天之本"说法。
  脾为血液生化之源,胰为津液生化之源;胰脏有分泌津液,调节气血及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功能,有土之特性(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应归属五行土。胰主调和,主统摄,主通利,主滋养,在体为脂肪,在窍为咽,在志为疑,喜温,喜甘。
  主调和:主要表现在调和阴阳,平衡分泌,同时具有一定的藏津功能,藏津功能主要体现在胰内必须贮藏一定的津液,以维护胰的调和及平衡功能。当身体内血糖过高时,胰脏为了保持身体内的血糖平衡,开始进行自我调节,自动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降低血糖;当出现低血糖的时候,胰脏就会自动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保持血糖的平衡,体内的血糖始终在胰脏的监控下处于平衡状态,以保证身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各器官功能正常发挥,而当胰脏受到损坏时,就会出现脏腑功能失常,内分泌紊乱,引发血糖升高等一系列病症。
  主统摄:是指胰脏有化生和控制散布津液的功能,使津液在体内正常利用不致外泄。胰统津液的机理,即是胰气的固摄作用。胰脏是津液的化生之源,胰气旺盛,就能保证津液的充分布施,如果出现胰不化生和统摄布施,就会产生体内津液不足或流失,阳气随津液外泄而不固,造成消瘦、无力、神疲等阴阳两虚的症候。所以胰脏具有养阴固阳的作用。
  主通利:主要表现在胰脏化生出胰液,注入肠道,有助于肠道的运化正常和排泄通畅。肠道缺少胰液的滋养,蛋白质等物质得不到正常分解,就会出现大便秘结,肠道不通等症候。
  主滋养:主要表现在散射津液于脏腑、官窍、肌肤,使之保持阴阳平衡;脏腑不得津液滋养则内生燥热,官窍缺少津液则出现咽干、目涩、鼻热、耳聋耳鸣,肌肤失津液所养则粗糙、消瘦、少弹力。
  在体为脂肪:胰脏维持体内糖、脂肪的代谢,将食物化生、吸收,保持体内有丰富的脂肪及糖分,以贮藏和调节体内必需的热能供求量。主要体现在葡萄类物质的化生及统摄作用,阻断糖分的流失,以维持脂肪的活性;脂肪的活性强,利于体内湿热之气的散发,脂肪的密闭性,可抵御风寒外袭进入体内;如果脏腑功能失常,体内津液得不到控制,而挟带糖分等营养物质外流,则出现脂肪松软无力,体内热量减少而畏寒怕冷、肢体酸楚无力等一系列病症。

④肺与大肠
  肺属“金”:肺气具有像“金性”那样清肃重降、鸣响的特点。在病理上,肺失肃降就会使气上逆、喘咳有声;肺气虚则气低息微,也好像金失肃降、不能鸣响那样。这种情况被形象地比喻为“金实不鸣,金破也不鸣”。
  肺主气。肺司呼吸,进行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中医还认为肺主一身之气,五脏、六腑、经络之气的盛衰,均与肺有密切关系。肺主肃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上逆便可发生气喘、咳嗽等症状。
  肺开窍于鼻。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肺有病时,常表现有鼻塞、流鼻涕、呼吸困难,甚至鼻翼煽动。肺与声音有关,肺气足则声音宏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微;风寒犯肺,肺气壅塞,则声音嘶哑,肺痨病是由于病邪的损害,或因肺气消耗过甚,可导致失音。
  肺主皮毛。肺与皮肤肌表关系密切,肺卫之气充盛,则皮肤肌表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易受外邪的侵袭;反之,则毛孔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可发生自汗、盗汗和风寒感冒。
  在志为忧。肺功能不好,则易于产生悲忧型的情绪。(《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悲忧型情绪)。肺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辛辣的食物;面色通常苍白无光泽。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排泄大便。大肠有病则影响排便,或燥结便秘 ,或腹痛腹泻,或下痢脓血。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也能反过来影响肺气的肃降。

⑤肾与膀胱
  肾属“水”:主水、藏精,具有“水性”那样润下、制火的特点。在病理上,肾精虚亏则水少不能滋润,从而虚火妄动。
  肾是先天之根,主寿命,藏智。肾的强弱主要是父母遗传,但可改变。肾亏者只要坚持长期调整肾的循环功能和基础两部分,完全可以健康、长寿。
  肾主藏精。一是藏先天生殖之"精",主管人的生育繁殖;二是藏后天五脏六腑之"精",来源于饮食的精微(营养)。肾脏有主持与调节人体水代谢的功能,故肾有水脏之称。
  肾上开窍门于耳,下开窍门于二阴。耳与肾有关,为肾之上窍,肾气充足,则听觉正常;肾虚衰,则耳鸣耳聋。二阴指肛门与尿道,为肾之下窍,故大小便的排泄与肾有关,如肾气虚衰可导致小便失禁,或排尿淋沥不尽,尿频、尿急、遗尿、夜尿等症,肾阳不足可导致便秘;命门火衰可致黎明前腹泻等。
  肾主骨,生骨髓,通于脑。肾藏精,精生髓;肾又与脑有关,肾精充足,则骨、髓、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经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肾精不足,常出现动作缓、骨弱无力,贫血或眩晕、健忘以及小儿智力发育迟缓。另外,“齿为骨之余”牙齿与骨有关,肾气虚衰,则牙齿易松动而脱落。
  其华在发。毛发的生长脱落,常能反映肾气的盛衰。肾气旺盛,则毛发茂密乌黑有光泽;肾气虚衰,则毛发稀疏易脱落或变白无光泽。
  在志为恐。肾功能不好的人,通常胆怯怕事,易大惊小怪,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咸味食物,也就是口重。面色通常暗黑无光泽。
  膀胱。膀胱的功能主要是储存和排泄尿液,如膀胱有病,就会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疼痛等症。
  肾与膀胱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常,有时与肾的疾病有关,如肾虚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失禁或遗尿;肾虚气化不及,则可出现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