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蒙德·卡佛 冬天普罗塞城外的山上 有两种田:新绿的麦田,夜里 麦苗从犁过的地里升起, 等待, 然后又再升起,抽穗。 野鹅爱这种绿麦苗。 我也曾尝过一些,想弄明白。 还有延伸到河边的麦茬地。 这些是已失去一切的田地。 夜里它们想要回忆自己的青春, 但它们的呼吸缓慢又不平稳, 生命正陷入黑暗的犁沟。 野鹅也爱这种碎麦粒。 它们愿为它而死。 但一切都被遗忘了,几乎一切, 而且如此之快,啊上帝—— 父亲们,朋友们,他们进入到 你的生命,重又出去了,几个女人呆了 一会儿,然后走了,麦田 转过身,消失在雨中。 一切都会离去,除了普罗塞。 那些驾车回来穿过数英里麦田的夜晚—— 拐角处车前灯扫过麦田—— 普罗塞,那个小镇,闪耀在我们翻山的途中, 发热器喀嚓作响,疲惫到了骨子里, 火药味还留在我们的指尖: 我几乎看不清他,我的父亲,正眯眼 瞥过驾驶室的风挡,说,普罗塞。 译注: 普罗塞(Prosser):小镇名,位于美国华盛顿州。 ∨ 《当我们在谈论卡佛时 文 / 胡游 大部分的读者都是从小说开始了解卡佛的,而往往小说家更甚于对诗的偏爱,之前有过玛格丽特的诗赏析,也是如此,看,这些作家多么奇怪。 不知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有没有读过这篇诗作。第一节中,看到了古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作”,这些麦田“生老病死”,有些“野鹅爱着”。这是极为平常一些看法和观点,对那些玩弄“词的陌生化”的诗人来说,这第一节可以说是失败的。 再看看第二节,或许你有了些许意外,在卡佛的笔下,竟然开始听到麦田的呼吸,看到了具体的黑暗,还在想着“野鹅为什么爱着麦田”。张爱玲的《第一炉香》是她的处女作,同样,在这篇小说里,她大肆放纵自己华丽的脑细胞一一跑出来,抓住读者的心弦。对女主人公葛薇龙第一次来到姑妈梁太太家,所看到的情形,就如卡佛在这里写的一般,感同身受。 就这样,你有了进一步读下去的兴趣,看到第三节,第三节加入了“父亲”角色,着父亲的意象和“普罗塞”神奇地重合了,“父亲”变成了《百年孤独》里的乌苏娜,很有可能也会无限循坏下去。 这时候,你以为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并非如此,卡佛又重新回来了,把过去的时候扭转到现在的“客观世界”,把一种无形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轻描淡写,却渗透着齐白石的自然性灵。 他微妙的诗意往往是通过细节或隐藏在这些空白的欲言又止中。 诗歌“温暖”而又“节制”的美感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地发挥出来了,就像酒精打开瓶盖就挥发了一样。 1987年,不知你那时在干嘛,卡佛忍受着肺癌的折磨,不过他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与同居九年的太死·盖拉格结婚,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孩子的童话。 假如我说“夏天”, 写下“蜂鸟”这个词, 装在信封里, 带下山去 投进邮筒。你一打开 我的信,就会回想起 那些日子,还有我是多么, 多么地,爱你。 ∨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 (1938-1988),"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和小说界"简约主义"的大师,是"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伦敦时报》在他去世后称他为"美国的契诃夫"。美国文坛上罕见的"艰难时世"的观察者和表达者,并被誉为"新小说"创始者。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美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诗人,1938年5月25日出生于俄勒冈州克拉斯坎尼镇,1988年8月2日因肺癌去世。高中毕业后,即养家糊口,艰难谋生,业余学习写作。1966年,获衣阿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67年,作品第一次入选《美国年度最佳小说选》;70年代后写作成就渐受瞩目,1979年获古根海姆奖金,并两次获国家艺术基金奖金;1983年获米尔德瑞──哈洛斯特劳斯终生成就奖;1985年获《诗歌》杂志莱文森奖;1988年被提名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并获哈特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布兰德斯小说奖。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为主,还有一部分散文。著作主要包括短篇小说集《请你安静一下好不好?》(1976年)、《愤怒的季节》(1977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1981年)、《大教堂》(1983年)、《我打电话的地方》(1988年),诗集《冬季失眠症》(1970年)、《鲑鱼夜溯》(1976年)《海水交汇的地方》(1985年),《海青色》(1986年),《通往瀑布的新路》(1989年)等。(百度) 摄影与诗歌 文艺是你内心的生活态度 摄影·诗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摄影与诗歌》 编辑组 主 编: 黎明的酒杯 、采编:胡游 2016.03.25 ∨ ©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