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言》编者按:2013年9月17日,朱建军先生应邀参观北京“源艺术”机构举办的唐卡艺术展并以“曼陀罗之意象对话(曼陀罗意象在梦与想象中的呈现)”为主题进行了公益学术讲座。为了让更多意象对话同仁了解曼陀罗意象,我们请朱老师的研究生胡甜甜根据现场录音初步整理出文字版,以飨读者。
荣格、庄子、孔子的境界
藏传佛教密宗里的曼陀罗,也叫坛城。结合密宗的方法,供养的形式,画曼陀罗图的过程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欣赏好的曼陀罗作品能够感受到“场”,修行好的人的作品比较稳定端正。 荣格在没有了解密宗之前自己也画了曼陀罗的图。可见,曼陀罗是原始意象及原型,属于集体潜意识层,是人类共同的心理要素。先天就有的精神的遗传,曼陀罗属于其中一个要素,一种原型。
据说荣格在一次心脏病的濒死体验中,从病床上起来到太空中看到许多类似小行星的天体,感觉自己很像其中某个小行星,进入之后发现其中打坐的人很像自己。突然明白荣格是打坐者的一个梦,打坐者跑神了使得地球上有了荣格这个人,等梦中人醒来时荣格也该离开这个世界;如若濒死体验是真实的话,另一种说法荣格本身是打坐的小行星,他才有可能能够自然地画出曼陀罗。 究竟修行者跑神成为心理学家荣格还是荣格梦见修行者?我们应该认为二者是对等的。正如中国传统的“庄子晓梦迷蝴蝶”的故事,难以断定哪个比较正确的,两种解读的方式其实都应该是对的,从心理学上解释,认为蝴蝶是一个象征,象征着自由的灵魂,象征着蜕变,象征着幻想;反之蝴蝶梦见自己是庄子,需从另一个侧面看。无所谓二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比较好的方式是最好的是同时看见这两面,二者是对等的,是两个方面,不要将二者混淆。 《庄生晓梦迷蝴蝶》范曾
从两面看孔子和孔子的“仁”:从“仁”角度讲如何做人,另一方面在自己的梦中自己是“仁爱”的化身,两面在任何一个成就者那里都是存在的,但是会集中以一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心理学角度看曼陀罗
从心理学角度看曼陀罗,认为曼陀罗是自性(Self)的象征,与佛教中自性不同,荣格的自性是一种原型,把各种先天的心理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体感,成为潜意识个人化(actuallization)中的核心,类似于人格结构中的凝结核。
特质派心理学家常认为各种特质构成一起就形成一个人,而特质之间的关系并不重要,甚至是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深层心理学的研究和体验表明,人格是一个整体,有其核心,核心特点使个体区别于他人。对人的了解有两种方式,片段式的了解和整体化的了解,整体化的了解不因表面部分特征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还是能够了解这个人,因为自性没有变。
意象对话中可以用口袋、容器的种子表示,它能够包裹,吸附各种种子意象,形成一个容器的种子,并不是实体,人出生后,各种种子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一些种子互动获得了加强或者被削弱,变得越来越现实,从荣格角度上看,曼陀罗是人格核心,是人格发展总的框架,是容器的种子,只有Self的种子成熟之后才是曼陀罗。 曼陀罗类似磁化的过程,但是朝四个方向,类似儒家中的“格物、致知”,各就各位,摆在合适的位置。如果没有各就各位,就很容易起冲突,例如现实生活中有人会“失眠”,就因为他们不能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
曼陀罗就是整体在自性的框架下,有一个中心,有时候表现出来,有时候不表现出来,统合成一个很好的结构。这就是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曼陀罗。
曼陀罗图形的象征意义
曼陀罗图形的意义,从故事引入,是一个“体”,寺庙、身体等都可以看成一个曼陀罗,身体是空相,但不建议人自杀,为什么要重视人身呢?因为人是一个体,没有寺庙也能传教,但是有寺庙这个”体”能够更好的操作。“体”有人格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Self很弱,导致其行为、情绪没有边界,他们变化无常,没谱,正常人有边界更稳定,更容易进行调整。
如何识别,围绕一个中心有四个方面,有可能会是曼陀罗或者其雏形,四个要素的内容是“信、爱、知、行”。佛教四大菩萨,地藏、观音、普贤、文殊,分别代表信任、慈悲、智慧、行动力,是这四种特质的缩影。
答疑(选)
问: 自性能够催熟种子,魔鬼曼陀罗也是在自性影响下的各归其位吗? 朱老师: 从位置上看是对的,魔鬼有根本的愚痴执着于我,但并不代表其没有“慧”,位置是正确的,但他不愿意转化。魔鬼和修行者的区别在于,修行者运用智慧,突破“我执”;魔鬼则是强化“我执”,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达到自己的目标。 例如吸毒者体验到的境界有时是很好的状态,感觉上很像修行者修行者修行道一定地步的境界,区别在于吸毒者是在整体不提升的前提下,借助某种偷懒的渠道和手段来表现超出自己境界很多的状态,特点是非常快,不费力。 魔鬼的目标也是突出界限、突破藩篱来实现自我。突破自我,突破界限的过程很慢很艰难。但是他们很偷懒,企图通过控制的方式来实现自己,达到看似很有境界的境界。 举一个例子,我很想和老婆建立好的亲密关系,好的方式是我要学会忍让、包容、沟通表达,这个过程会很慢,中间可能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我采用心理控制的方式,利用深度催眠使妻子对我形成个人崇拜,牢牢地控制在我手中,相比来说这个方式就快多了,付出得也少多了。
问: 每个人投胎来到这个世界原型的种子是一样多的吗? 朱老师: 量上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的种子量很大,有的人种子潜力很高,从佛教角度看一个人的修行,得到的结果是Self的种子劲更小,没有那么顽固了,灵活性更高了,清澈性也更好了。大概意思是一些比较浑浊的人,一些很顽固的Self,例如偏执型人格,执拗于自己的状态,缺乏灵活性,这些人很难达到好曼陀罗的状态,而另外一些人更好一些,可能前世修行过,带来的种子带有先天的一些场,其他的也更容易被磁化,整体的状态也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