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点,疼”话题被禁惠装喊冤,与“毒疫苗”无关

 zhw9888 2016-03-28

人物观点品牌公关创意


“轻点,疼”火爆的12个小时内发生了什么?第二天的文案,怎么产生的?惊魂12小时全揭秘。



上周公关,传媒圈最火爆的话题莫过于三个字:轻点,疼。品叔也在第一时间发文讨论过这次营销事件。不过在事件传播过程中,让广告主最郁闷的是,#轻点,疼#话题被禁,发布在京华时报的创意海报被卷入“毒疫苗”话题中。


互联网家装品牌惠装,在斡旋中,酸甜苦辣有谁能懂?




因为“毒疫苗”这个特殊的话题,特殊的时间点,大家浮想联翩。甚至引出了二战时期的一个典故:“在奥斯维辛犹太集中营的一次屠杀中,一个孩子对执行的纳粹士兵曾求助到:叔叔,轻点,疼!让人不禁泪目。”




脑洞大开的读者,认为《京华时报》用一个整版……只用了三个字……引用了一个典故,来描写和表达对疫苗事件的态度!



确实,数亿元的劣质疫苗流入18省如今不仅成为大家热切关注的话题,更牵动了数千万家长对孩子安全的关切。


“轻点,疼”火爆的12个小时内发生了什么?第二天的文案,怎么产生的?惊魂12小时全揭秘……



3月23日,京华时报整版刊文后,因为网络声音太火,《京华时报》有关部门开会讨论这事情,恰逢“毒疫苗”事件,恰逢“3.15”过后不久。


有舆论认为,这是《京华时报》的一次创意广告,呼吁大家去关注“毒疫苗事件”。也有舆论认为,惠装和《京华时报》一起玩转新媒体营销。



(PS:“轻点,疼”话题制造者,惠装中国,以年轻人的梦想生活为定位,提出比传统装修公司节省40%的理念,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为客户进行一站式的服务。)


事实上,这仅仅是广告主品牌部门设计的一个创意广告而已。有关部门怕事件影响不好,希望将这个事件以大化小。于是《京华时报》内部整个下午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结论是:强制要求更改原有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24日)的文案。1、坚决不能提 “轻点,疼”,或者相关词;2、坚决弱化品牌。

 

这是内部人士流出的一张通知单。




接下来,对于广告方惠装,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毕竟创意的初衷“轻点,疼”只是一次打脸,没想到,有关部门和舆论想的这么五花八门,甚至扯上了“毒疫苗”。


品牌部门经过反复确认,更改,产生了大家看到的3月24日文案。并在印刷前10分钟,给出了定稿。否则就没法印刷出现。


大家一定会对最初的文案充满了无限想象。真相大揭秘:

 


第二天的文案去掉了敏感词:“轻点,疼”,也去掉了品牌“惠装”两个字。《京华时报》的官方微博简单澄清后,尽快予以删除了,因为舆论争议太大。



事情水落石出,“轻点,疼”话题被禁,与“毒疫苗”无关,黑疫苗和黑装修一样可恶,惠装本意是通过央媒来沉重打击黑装修。


伴随着事件的大起大落,在惠装的努力下,品牌内容能够正常展示,实属不易。互联网品牌在新的社交环境下,如何在有限空间,去伸展新媒体的力量,这个案例值得借鉴。


原创稿件,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首席品牌官

创业|创意|创新


聚焦企业营销转型,助力品牌价值提升。

分享最新、最鲜、最活的企业案例和品牌思想。

投稿、寻求报道、原创转载,请联系QQ:459737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