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存法则第一条

 昵称NE2j9 2016-03-28

大部分新人对“勤奋”一词的认识都存在着这么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越是勤奋的人越能得到同事的接纳认可和领导的赏识重用,于是,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就在“勤奋”上做起了文章,不管是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他们都争着做,抢着干,就差把办公室的所有事务包揽下来了。殊不知,凡事皆应有度,勤奋亦然。适当的勤奋,可以赢得同事领导的好感和赞誉,但过度的勤奋,就会把自己变成苦命的陀螺,每天围着一大堆的工作不停地转啊转,转啊转,一旦停歇,哪怕只是停歇那么一时半刻,也会被领导和同事误会为偷懒,招来不满和训斥,次数多了,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弄不好,还会成为领导眼中百无一用的废人而被打入冷宫,从此重用无戏,升职无门,如此一来,之前的所有努力可就全都白费了。

何晓明的遭遇就是一个因为过度勤奋而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典型例子。

何晓明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督查科的一名科员。还没去上班的时候,他的爸妈就嘱咐他,说官场上讲究先来后到,排资论辈,身为新人的他,一定要手脚勤奋,多做点事情,这样才能给同事和领导留下好的印象,从而站稳脚跟,为日后的提拔打下基础。

何晓明牢记爸妈的教诲。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想方设法地表现。局里规定八点上班,他每天七点就到。每天一到办公室,先是打扫卫生,再是烧开水,烧好开水后给每位领导和同事清洗茶杯,洗好杯子后又给泡上茶。上午邮递员送来报纸后,何晓明又赶紧把报纸用报夹夹起来,以便大家浏览阅读。

何晓明没来的时候,没人会花时间去夹报纸,都是看了就随手一扔,谁要是想找十天半个月之前的报纸查点资料,往往是连报纸的“尸首”都找不着。何晓明来后,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别说半个月前的报纸了,就是找两个月三个月前的报纸也一样可以找着。所以,督查科上至科长赵小兵,下至一般同事,对何晓明都是夸赞有加。

说说督查科的工作职责吧。督查科的工作职责就对报上来的合作医疗意外伤害事故进行调查和对各医疗机构、乡镇合作医疗所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再把督查的情况写成材料,编成《督查通报》,因此,督查科的人经常下乡,何晓明是负责文字材料这块的,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何晓明一个人在办公室留守。

与督查科一墙之隔的是农医局的审核科。审核科的工作就是对全县各医疗机构、乡镇合作医疗管理所上报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审核,工作量很大。何晓明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会过去审核科串门,见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就会主动搭把手,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天督查科的人又下乡去了。赵小兵走之前把他叫到办公室,交给他一个任务:上午务必把最新一期的《督查通报》编出来。时间这么紧,何晓明不敢怠慢,回到办公室后立即着手整理资料进行编排,这一忙就忙了一个上午。快下班的时候,审核科的杨民涛过来了,说今天要审核的资料太多,审核科忙不过来,问他能不能过去搭把手。何晓明告诉杨民涛,他要编新一期的《督查通报》,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杨民涛听后没说什么,回审核科去了。过了一会儿,杨民涛又回来了,这次他拿了一沓病历资料过来,要何晓明中午帮忙审一下。何晓明本想拒绝,但又担心得罪杨民涛,就问杨民涛什么时候要,杨民涛说下午四点之前审核完就成。何晓明心想反正《督查通报》也编得差不多了,就答应了。

何晓明本来打算吃过饭后就回单位的,结果家里来了客人,陪客人多喝了几杯,头晕的厉害,就上床躺了会儿,结果这一躺就躺了一个中午。下午一上班,赵小兵又给他打来电话,要他务必在三点之前把《督查通报》的初稿拿出来。接完电话,何晓明就忙开了,一直忙到三点多才把初稿弄好。初稿出来后又拿给赵小兵审核,赵小兵略作修改后又交给了局长,局长看后又作了些改动,等到最后定稿时已经是四点多了。四点十五分,杨民涛过来了,问何晓明资料审好没有,何晓明说他一直在忙《督查通报》的事,刚忙完,还没来得及审。杨民涛翻了翻那沓病历资料,果真是一份都没审,脸色就有些难看,说:“小何啊,你中午不是有时间吗?怎么中午不抽时间帮我审一下?”何晓明说家里来了客人,喝了点酒,结果睡过了头。

杨民涛没再说什么,一脸不悦地拿着资料走了。何晓明一心想着怎么把《督查通报》印出来,就没注意杨民涛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待杨民涛走后,他又继续忙了起来。

下午五点,何晓明终于忙完了。见还有半个小时下班,就又串到了审核科,见杨民涛他们还在忙,就好意地问有没有什么他可以帮上忙的,谁知大家都不理他。他也没当回事,拿起一沓未审的病历资料便看了起来,杨民涛却放下手中的活儿,过来把资料“夺”了过去,说:“小何啊,我们科的事就不劳您大驾了,这些事情还是我们自己来做吧。”

听着这话何晓明心里很是别扭,可又不好发作,说:“杨主任,今天这一天我确实是挺忙的,要不然我肯定帮你把那些资料给审了。”

“小何啊,你还是回你督查科去吧,这些事情我们自己干就可以了,你一个大学生,做这些死事有些大材小用了。”审核科的郑丽说道。

“对啊,小何这样的大学生天生就是写材料的,编简报通报才能体现他的才能,要不然领导怎么不把他放到我们科来呢。”杨民涛说。

面对杨民涛他们的揶揄讥讽,何晓明感到十分委屈,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赵小兵看他不高兴,就问他怎么回事。何晓明不愿说,觉得说了更会影响与杨民涛他们的关系。后来,赵小兵一再追问,他就说了,赵小兵拍了拍的肩膀,说:“你啊你,什么都好,就是太勤奋了,勤奋得有些过了头。你这样,以后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行了,其他事情少去碰,尤其是别的科室的,宁可闲着,也别去招惹,免得给自己带来不必要麻烦。”

何晓明听了觉得纳闷,难道一个人勤奋也错了吗?明明是杨民涛他们不对,怎么赵科长反而说是他是勤奋惹的祸呢?

第二天中午何晓明去办公室取材料,路过审核科时,听到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便放慢了脚步,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这个小何也太懒了,叫他帮忙做点事情硬是找着借口不做,一点新人样子都没有。”

这是杨民涛的声音。

“不对吧,我怎么听赵科长说他很勤奋呢,前几天还在我面前夸小何呢,说小何来了之后,办公室的卫生有人搞了,报纸不成堆了,开水也有人烧了。”

这是局长的声音。

“你别听赵科长的,小何是他们督查科的,赵科长当然在外人面前护着他了。事实上,这个小何懒着呢,什么勤奋啊,能干啊,都是表象,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杨民涛说道。

何晓明实在听不下去了,回到办公室后越想越委屈,越想越难过,以致最后难过得哭了。

何晓明错在哪呢?很明显,他犯了一个新人最易犯的错误,即过于勤奋、盲目勤奋。对于刚入道的官场新人,我们主张勤奋,因为这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让领导、同事在短时间内接纳自己,但却反对勤奋过头。本部门的事情,杂事也好,正事也罢,争着做抢着做都没错,但本部门之外的事,可就要见机行事了。像何晓明这样,因为所谓的“闲”跑到其他部门去帮忙就不可取,这种忙帮多了,哪天突然不帮了,那以前的忙也就都白帮了。而且,这样做,本部门的领导同事也会有意见。所以说,这种勤奋,是两边不讨好的勤奋,还是少做为妙。

再说一个例子。

卢雪飞也是新考上的公务员,与何晓明一样,也是勤奋有加,但她没有勤奋到别的部门去,她是在自己的本部门内勤奋,但也招来了大家一大堆的意见,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

卢雪飞早上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烧开水。

本来呢,这开水是不用办公室自己烧的,因为单位会统一烧好,到八点半左右拎着开水瓶去打就是,但卢雪飞看到办公室的同事每天上班都要等上半个来小时才能喝上开水,就想了个办法,自掏腰包买了个热得快,每天提前到办公室把开水烧好,这样一来,同事们一到办公室,不用等一分钟,就能泡上一杯热腾腾的茶了。

卢雪飞的这个“发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说她脑子好使,人勤快,将来肯定前途无量。可后来的一件事,让大家对卢雪飞的评价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一天,卢雪飞因为路上堵车,去办公室稍晚了点,打扫完卫生后一看八点了,心想反正过半小时就有开水打了,就没烧水,开始做这月的报表。不一会儿,同事陆陆续续来上班,他们走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拿着杯子去泡茶,可揭开瓶塞一看,空空的,就都很失望,拿着杯子回到了座位。

有个嘴快的同事觉得憋气,问卢雪飞:“小卢,今天怎么没烧开水呢?”

卢雪飞便解释了一番。

那同事一脸的不满,说:“会堵车早点动身就是嘛,你看大家喝开水喝习惯了,突然没开水喝,都没心思工作呢,这不误事吗?”

卢雪飞也不计较,记住了那同事的话,说以后会早点过来。然后就拿着开水瓶去打开水去了,还没走远,就听到那同事在跟另一个同事说:“这个小卢才来半年多,就开始学会偷懒了。现在是不愿烧开水,过些日子,说不定连打开水都不愿干了。”那同事说是啊是啊,今天他特意带了些好茶叶,想跟同事分享分享的,现在等了半天开水的影子都没见着,把品茶的心情都给搅坏了。

不用说,听了他们的对话,卢雪飞肯定觉自己比窦娥还冤。烧开水、打开水难道是她一个人的事吗?当然不是,既然不是,那些人又有什么理由来责怪她呢?卢雪飞好想跟他们讲个明白,可一想到以后还要跟这些人共事,就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委委屈屈地提着开水瓶打开水去了。

那么,卢雪飞有错吗?有,而且犯的是大错。她又错在哪呢?和何晓明一样,还是错在勤奋上。在官场,非自己职责内的很多事情是不能碰的,一旦你碰了,那大家就会形成这样一种错觉,认为那些事是你该做的,久而久之便会认为是你的职责所在。这样一来,大家就都不会去做这件事了,都等着你去做。一旦某一天你没做或者你打算放手不做时,对你不利的攻击就会接踵而至。卢雪飞的遭遇就是典型的例子。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了 “勤奋不等于大包大揽” 这么个道理,可心里仍是不免嘀咕,怎么样才能避免何晓明、卢雪飞的遭遇落到自己头上呢?还别说,这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新人,到了单位,都会有这样那样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一律谢绝?不行,那样会把人都得罪死了,其结果比何晓明、卢雪飞他们还糟;一概接受?那也不行,那样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忙,累得半死不说,稍有怠慢和差池就会跟何晓明、卢雪飞一样遭人背后非议;那就接受一些,拒绝一些?那么,接受哪些,拒绝哪些呢?是接受领导的,拒绝普通同事的?还是拒绝职位高点,拒绝职位低的?都不行,只接受领导的,同事会说你拍马屁,以后提拔起来,搞民主推荐他们这关过不去(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在竞争激烈的提拔大战中,没有“群众”基础,迈向成功的难度将大大加大。)同样,光接受职位高,拒绝职位低的,也不行。那么,怎样做才能既不得罪人又不累到自己呢?这里教你几个小妙招,非常管用。

一是不让自己太闲。不少刚到机关的人一旦忙完手头的工作,就喜欢看看报纸、聊聊天、上上网,给人一种十分悠闲,无所事事的感觉,这不仅影响了自己在领导、同事中的形象,而且给了别人找你帮忙做事的可乘之机。因此,即便忙完了手头的工作,也要尽量的找些事情做做,比如写写调研文章、新闻报道,或者整理整理资料,学着编编简报什么的,若实在没什么事情可做,那就随便找件已经完成了的事情,装模作样的“忙碌”一番,也比闲着要好百倍。

二是不要养成“串门”的习惯。很多机关单位往往都是上午忙,下午闲,不少人到了下午就这个办室走走,那个科室坐坐打发时间,这样做的结果是经常揽到一些职责范围之外的“活儿”。

三是接受时要痛快,拒绝时要果断。这话看着有些矛盾,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在工作中,即便我们不让自己闲着,也不去“串门”,仍然会有些领导找上门来叫你做这做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这要看人看事作决定。如果遇到推脱不了或者根本就不能推脱的(比如说你的直接领导),那就要欣然接受,绝不能半点犹豫或流露出不勉强之色,要不然领导可会不高兴呵。对于那些隔三差五地拿不该你干的活儿给你,把你当傻子使唤的领导或者同事,那就要态度鲜明,断然拒绝,模棱两可的态度或者勉为其难地接受一次两次,到最后只会惯坏他们,累死自己。

四是把握好度。作为新人,必要的杂事还是要做的,像打扫办公室、打开水什么的,一点都不沾,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对你都会有一肚子的意见,但是,做这些杂事要适可而止。怎么样适可而止呢?就是有空时做,没空时不要刻意去做,更不要抢着做。这样一来,就不会陷入像何晓明、卢雪飞那样的尴尬境地了。

(特别说明:图片摘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