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文】面对“学习型病人”医生不妨改变自己

 英德绿茶 2016-03-28

在当下的中国,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可能成为被诟病的对象,医疗领域尤其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患者就医前经常在网络上搜索有关疾病的知识,有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成为“学习型病人”。医务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垄断已成过去式。医生面对此类患者时,与其抱怨和责备,不妨改变自己。


互联网时代,医务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垄断已经成为过去式。医务人员所习惯的“父权式医患关系”(“我是为你好,你得听我的,按我说的做就是了”)已经结束了,唯有“朋友式医患关系”(基于共同参与的学习与讨论)可以令“学习型病人”满意。


近年来,为什么医疗纠纷没有因为医疗行业的关注而减少?为什么医患双方对某诉讼判决的结果往往都不满意?为什么一个人去医院看病,会对这家医院的两位医生做出大相径庭的评价?为什么面对一起起伤医悲剧,网络上却是一片叫好声?


因为,你并没有成为病人眼中的好医生。病人眼中的好医生一定是在病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他的医生,一定是一位博学却不傲慢、不冷漠的朋友。但在医患沟通上,当前的医生往往只关注了形而下的“器”(“术”——技巧),却忽略了形而上的“道”(“心”——自我)。在门诊,我们很少看到有医生主动向病人介绍自己;在病区,我们很少看到医生在遇到自己的病人时主动打招呼。我们更少看到医生会在查完体之后向病人说声“谢谢”。


如果从医者仅仅是将医患沟通的“skill”烂熟于胸,仍然无法成为病人眼中的好医生,那是因为你领会不到“病人利益至上”的专业精神,也难以给患者送去“帮助弱者”、“敬畏生命”的人文关怀。


在法律上,“知情同意”制度完全没有让医务人员免责的作用,而很多医生却还在将其理解为“免责”或“走程序”,少有医务人员将“知情同意”上升到教育患者的高度去看待和重视。这也正是这些年我们签字越来越多,而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的原因。


面对学习型病人,台湾医生总结了一句话:一个半的医生总比一个医生强;一个半的护士总比一个护士周到。这多出来的“半个”医生和护士,就指的是患者和家属对自己病情、治疗的知情与参与。“学习型病人”不再仅仅是医疗服务的对象,更已经成为医疗服务团队中的一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骨科医生就很棒,他们制作了骨科手术的宣教录像,手术前不再是直接签署知情同意书,而是让病人先看视频,让病人真正“理解”自己将要进行的手术。其实,这些其他医院都是可以效仿的,出院时还可以送给骨科病人一张术后康复锻炼注意事项的DVD。这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医生是否愿意改变自己。


医生只有将工作重心从“病”转移到“人”,医患关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医生应该用好“学习型病人”,把他们看作医疗服务团队中的一员,紧紧抓住“病人安全”这一共同关心的议题,降低医疗风险。如此一来,医生才可能成为病人“值得信赖的朋友”。如果医生真的抱着交朋友的心态去工作,“冷漠”也自然会离我们远去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也就不远了!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