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录一:我关于练习合气道践行《学习之道》的手记

 水边的十四行诗 2016-03-29

作者:楝砉


第一次知道合气道是在《博赞应变术——掌握未来的七大应变工具》里面的植芝盛平(1883-1969)说过的一段话:

 

植芝盛平是合气道的创始人,人们叫他欧老师,他曾经说过,保持能量,始终朝着你梦想的方向前进,只需让它自然流动就可以了,那不是一种巨大的奔涌的力量。他用一个放在污染的小池子底部的小型泉水作比喻。如果那股小小的泉水持续流动,永不停歇,也不迟疑,那么它终将会使被污染的池子得到净化。持之以恒,久而久之,那方污染的池水就永远不会进入这一汪纯净、干净的水中了。

这也就意味着,在改变的过程中,那种持之以恒的、积极的、有指向性的力量有着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伟大力量。转化为性格特征就是承诺和坚持。这也是应变思想家所拥有的最大优点。

 

 

 

想学合气道的原因

 

 

我渴望自己也能成为池底那股小小的泉水持续流动。

 

最近健身显示,体脂有上扬的趋势,而肌肉含量却下降了,教练的意思是我肯定偷懒没好好锻炼,我则开始考虑如何加一点力量训练。

 

《把事情做到最好》 的作者乔治·伦纳德 (Georqe Leonard) 47岁第一次接触合气道,六年之后获得黑带,颠覆了狭隘的我一直认为的童子功。原来我也是可以期待黑带的。

 

Ivy聊起上海剑道爱好会,隶属非营利性团体,旨在推广日本传统,教练优良,费用低廉,我听完眼睛就开始放光,前期投资较少,一把竹剑(光听到这两个字,就觉得好美好帅),一套道服,我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

 

Ivy接着说,你最好先看视频感觉一下,而且一段时间之后,是需要自己购置护具的。

一套护具2000多,尤其是看过视频,发现两个人对抗的时候,是直接挑脖子的,过于激烈,我可是个和平爱好者。

 

我不死心想着,日本就没有其它类似的爱好会了吗?在百度中搜索关键字,惊喜的发现有的——上海合气道爱好会。以柔克刚,借劲使力理念更加贴近太极,而且在来访须知中开头就写明:合气道是一种没有比赛,通过日常相互间的练习促进和锻炼身心的武道。正合我意。

 

说点有的没的:日本为了推广自己的传统文化,会建立这种非营利性团体,上海驻韩大使馆也有类似免费学习韩语和跆拳道的推广活动。而太极的学习,却动辄上万块半年的学费,让大多数人叹为观止的只能选择望而却步。

 

 

通过合气道践行《学习之道》理论

 

 

 

说练就练——我与合气道零距离


由于上海合气道爱好会一年2次招式的机会正好错过,我的合气道从申道场馆开始。

 

 

第一节课:学跪

 

上课从向植芝盛平的挂像跪拜开始,到向植芝盛平的挂像跪拜结束。

如果迟到,需要跪拜,得到允许方能进场练习。

和对手切磋前需要鞠躬,结束后需要鞠躬说谢谢,下课时需要互相跪拜行礼说谢谢。

 

我长这么大,基本上没跪过,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做作,别扭,不习惯。但是慢慢感受就是这样的礼仪习惯逐渐演变成为某种神圣的仪式之后,才具有传承的意义。

 

学习如何掌握基础知识

 

四方投Shiho nage:顾名思义,四个方向都可以投掷。

原本是一个双手的动作,向道教的时候拆成单手先,熟练之后,再加另一个手,再熟练之后,再扣细节,包括手和身体的旋转,更有威力。

 

我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则拆得更细些,在练习脚的第一步动作,熟悉了之后,再加上手的第一步动作,熟悉了之后,再完成整个动作,感觉学得快,掌握得好。

 

以为已经完全掌握的四方投,碰到力气大的对手,还是不对,最后转身不对,一点动作细节上的偏差就变形了。

 

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一想到乔希可以把太极的起式把手推出去5寸,再收回来这一个动作练上千遍,我就觉得浑身是劲,一个字:练。好简单。

 

一个简单的正面打Shomen uchi,本来会的,好久没练,发现很多要领都需要重新忆起,简单基本的动作确实要重复练,直至变成不假思索的本能。

 

在练习合气道的过程中,所有的纠错都是即时的,道场长会指出错误,演示正确动作,看完正确动作,我会询问我之前是怎么做的,形成对比之后,再进行正确动作的训练,把每一个连贯动作分解并且做到位,不停的重复分解动作,直到基本正确。

 

除了理解外在招式之外,还要感受招式内部力量的变化,反过来对比映照外在招式的正确与否?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包括要关注心理建设层面,有些错误动作或是动作不到位是由于心理原因,解决心理障碍,则动作会迎刃而解。


膝行Shikko


一直学不会,后来才想明白,原来我的脑中有根深蒂固强烈的意识: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而膝行恰恰违反了保护膝盖的原理。所以大脑本能反射阻碍我学习膝行。

 

意识的力量大过身体


就好比意识有思想,很聪明,而身体比较傻,让做什么做什么,但是如果做得足够多,就会产生身体记忆,本能自发的去做。

所以,要用心了解自己的意识,跟它沟通,让它越来越敏感,让它去操控身体,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不停的重复练习,知道身体产生本能的记忆,这是学习。

 

深层次的探索自己

 

内心软弱

 

正面打Shomen uch

手劈下来的时候,我会反射性颠一下身体,后来才领悟到一颠之后,手劈下来的力量就被身体的这一颠借掉了,这样就没有杀伤力了。

 

在练习合气道的过程中,即使我是攻方,在攻击别人的时候,我的双手在攻击,身体则无意识后仰却真实的反映出自己的毫无攻击能力。

通过合气道,我发现自己强势外表下面其实隐藏了一个多么软弱的内心世界,时时刻刻的躲闪,想要变得更加隐形,这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的事情,原来我内心深处竟然如此抗拒与人发生冲突,害怕与别人较量和对抗。

通过合气道的练习,与人建立身体接触,感觉对手的身体和气息变化,在揣摩、感受、触摸、对抗和攻击中,学习迎面而不躲闪。

 

被动成性

 

向道场长在讲到如何保持与对手身体的连接性时说:两个人之间的力量关系不能断,就好比两个人拽一根绳子,要一直保持绷紧的状态,对方松了,你就要拉紧,对方收紧,你要跟进去,在所有的状态下,你都是放松的感觉。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引申开来,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都紧,也不能都松,始终保持这种连接状态。

 

而我则要开始计较为什么每次都是我拉紧或者是我跟进来?


这就是被动

 

太极的裹步不前,我把它理解为,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潜心慢慢揣摩。

攀岩的举棋不定,我把它理解为,自学有难度,没有同伴一起切磋。

 

好了,现在来到合气道了:

我拥有一个教学理念与思路契合的教练,倾囊相授的解释每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细节,冥思苦想各种形象的比喻让我深刻理解跟体会每一个动作的来龙去脉;

我周围充满着黑带高手与我过招,耐心有加的陪我一遍一遍的反复练习。

为什么同样的焦虑与恐惧还是又出现了?

我唯唯诺诺的不敢问,不敢融入其中

 

不是太极的问题,不是攀岩的问题,更加不是合气道的问题。

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被动成性!

我发现如果克服不掉,它会反反复复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防不胜防。如何解决这个'被动'的问题,成了一个关键的生命主题:我要不要成长?

 

当关键问题清晰的浮出水面,我开始寻找策略:


我要求自己在训练中不是控制被动,而是忘掉它,暂时忘掉因考虑高手自己得不到练习的内疚感,换成我要快点增强技艺之后就可以相互练习。

我要求自己每次练习时都要主动选择不同的人来进行练习,做到了就在日历上画勾R(视觉化)

 

跟高手过招的结果是:


一上来的基本动作就很标准

举手投足之间,每个动作的细微差别转换也很到位

不好的习惯及时被纠正

跟不同的人训练会有不同的知识和理解接收进来,我再需要整合成属于自己的认知与学习体系,这个很好

 

当我开始发现忘掉被动,积极的效果还不赖之后,我会更加愿意主动。

 

在《学习之道》的指引下继续前行

 

合气道的核心就是手永远要在自己的正中心线上,不是单纯用手的力量,而是要用腰带动手臂,力量要旋转,始终要让自己舒服,让对方失去重心。

 

了解身体运动的轨迹,发现身体360度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力点。


向道说:力量是相互的,如果没有着力点就不会有发力点,力点在自己手上控制着,所以即使被别人抓牢,主动权也在自己手上。

我突然有一点理解什么是听劲了:在感觉别人要动的一瞬间跟着他一起动,这就叫做以动制动,对不对?

 

通过合气道揣摩《学习之道》,把领悟的内容融入到每一天的生活中,感觉着一些心法在每一天中发酵,变成属于自己身体里面特有的一部分,不断揣摩,锤炼自己,懂得如何更加深入的学习,逐渐理解直觉层面所传递出来的力量。

 

向道场长的教学理念,整体框架观和拆分动作细节,吻合《学习之道》的核心,通过觉知身体层面,更加深入的挖掘内心深处潜藏着的自己,越来越发现合气道对于目前的自己有着多么的契合与滋养。我想如果太极是一个人的较量,我则需要先适应与人之间的较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