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之韵—古老的新石器时期玉器(下)

 paddyzhao2016 2016-03-29

龙山文化时期的玉器

大汶口文化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先驱,山东省的考古工作者已经找到了地层叠压关系方面的证据。

龙山文化是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市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的。距今年代约3500-4000年,它的下限年代较晚,有可能已经跨到我国历史上的夏代,是高度成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在山东、江苏和河北沿海以及辽东半岛。如山东胶州市三里河龙山文化墓地中出土了许多玉石装饰品,又如黄河下游地区前所未见的鸟形或鸟头形玉饰成组随葬,为以后商代大量盛行动物雕开创了先例。

此时期玉器制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山东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里,曾经发现了成坑的半成品玉材,这说明当时的玉料来源比较充裕,出土有玉斧、玉锛(20)、玉刀、玉凿、玉璇玑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山东日照两城镇发现的一件扁平长方形玉锛(图20A为玉锛上的图案纹饰)。锛玉质为墨绿色,长18cm,厚仅0.6-0.85cm。我们认为这么长而薄的器物不可能是实用品,而应当是一件礼器,即“圭”的前身。在锛下部正反两面单线阴刻了两组不同纹饰,这两组纹饰都以旋转曲线围绕目纹展开,形成非常概括的变形人形神像图案。


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玉器,虽然有不少地点出土,但无论是从件数上还是在品种器形上均不多见。其真正成批出土的仅有陕西神木石峁、山西襄汾陶寺和较边远的湖北天门石家河三个地方。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与征集来的各类玉器共127件,其中有礼器牙璋28件,大多数都在30cm以上,最大的长49cm,宽7.8cm,厚1cm;圭9件,作方首或两角略成弧形,即所谓的“镇圭”和“琬圭”;璜10件,扇面形,约圆的三分之一,两端各穿一孔,有的外端有突出的齿牙装饰;璧1件,外径恰好是内径的一倍;工具玉刀近40件,铲2件,斧1件,玉戈3件,钺5件,戚1件,璇玑2件;在艺术品中有玉雕人头像(图21)、虎头、蚕、螳螂和蝗虫等。玉雕人头像采用双面平雕手法,头束高髻、团脸,鹰勾鼻,薄唇半张,线刻夸张性大眼,面颊透雕一圆孔,后脑平坦,颈细而短,腮帮略鼓,耳置于脑后。其面容安详,神态自然,写实细腻,比例协调,整个人像神态似带笑意(图21C)。这可能是部落酋长或其祖先的雕像,也可能是石峁人崇拜、祭祀的偶像。螳螂,圆头勾吻,甬形体,躯体前后各有一棱外突,富有跳跃感。这批玉器制作大多数朴素无华,圆雕动物姿态生动逼真。


陶寺遗址出土的玉器有玉琮、瑷、钺、铲、梳、簪、管、臂环等。琮的造型与常见的有所不同,它的外周以四道竖槽分割成对称,作距离不等的八角形,外圆弧面各饰三道浅槽,磨制光洁。玉梳作长方形,上方有一透雕圆孔,最密的一件有梳齿20个,是目前已知出土所见到的最早玉梳。陶寺遗址出土的玉器与神木相比数量虽少,种类单一,但它仍是研究中原玉器极有价值的一批宝贵资料。石家河遗址1955年就曾出土扁平状玉人面饰、卷曲形立体透雕玉兽、玉凤、玉蝉和鸟首残玉饰等。自1987年开始发掘,该遗址出土玉器丰富,器物类型有雕刻精细的人面形、飞鹰形、猪龙形、蝉形、管形、璜形等。玉器雕刻表面光滑,线条自然流畅,小巧玲珑,造型逼真。特别是一件玉凤,呈圆饼形,凤作环顾状,高冠,尖嘴,圆眼,身躯下部有数个透孔,肩披双翼,毛端双翎倒卷,姿态生动活泼,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我们从龙山文化出土玉器的造型、纹饰来分析,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社会特点及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性质,图20B龙山文化玉斧上所雕刻的鹰鸟形像,并不仅仅只具有装饰的意义,说明它与当时宗教思想有关,这种以某种生物为崇拜对象的现象正是原始图腾的特征。而我国史前时代的山东地区也恰恰是鸟图腾集中流行的地区。在祭器、兵器上标志鸟形族徽的现象一直到商末周初仍大量存在,但徽识中的鸟形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凤鸟,有的是燕,有的是枭等等。这种现象或可与远古时期“以鸟名正王帝之官”,即在一个大的鸟图腾部落中包含许多以不同鸟类为标志的氏族的情况相印证。

社会性质的改变必然使社会意识发生变化,我们从日照两城镇遗址发现玉锛的纹饰来看(纹饰是变形的人形神像),可以反映出很重要的一点,即人格神的出现是图腾神向人格神的过渡,也就是说具有至高权力的人格神,取代以往图腾神的地位,正是氏族社会逐渐瓦解,阶级社会和奴隶制国家最高统治者出现造成的宗教观念的必然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