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台湾出版的《故宫玉器选萃》收有商旧玉圭(图版壹:2,见该书图版3)和周旧玉圭(图版壹:3,见该书图版4),这是两件难得的古玉珍品,可惜因镌刻了清高宗乾隆的题诗和玺印受到破坏,幸其纹饰未被损伤,尚能辨析和据以卷订。 书中对两件玉圭的描述如下:“ 商旧玉圭 长30.6公分 最宽7.2公分 厚1.25公分 器身狭长,下有一孔,玉质细润,色呈棕褚。一面雕蝉纹,下有鸟纹一道;并镌篆文`五福五代’一 圆玺,及楷书乾隆丙午御题,下有篆文`比德,、`朗润’方玺二。一面雕鹰纹,两翼舒张,昂首直立,有一飞冲霄 之势,下方有鸟纹一道;镌有篆文`古希天子’圆玺一,并有楷书乾隆丙午御题,下有篆文`比德’、`朗润’方玺二。按圭之形制,以宽而薄者为上方,清高宗为便于琢镌御题诗文,因就其形倒刻。 周 旧玉圭 长24.6公分最宽6.9公分 厚1.22公分 器身狭长,下方有圆孔二,大小各一。玉质细润,色青含灰,沁染处,一 端呈 浅棕,一端呈黑色。一面雕人面纹,上下各镌有篆方玺二,一为`五福五代堂 古希天 子宝,,一为`太上皇帝之宝’ ,中有隶书清高宗御题。一面雕兽面纹,镌有楷书及隶书乾隆御题,各一段。最下有篆文`八微毫念’方玺一。” 从这两件玉圭的形制、纹饰风格看来,应属于同一时期,不是两个时期的。把它们的时代定为商或周亦不确切,应是新石器时代,或者说上限是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下限是早商时代。在出土和传世的古代玉器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类似这样纹 饰 的 古玉,但大都早已流出国外。美国的弗利尔美术馆、福格美术馆、芝加哥艺术研究所、亚洲艺术文化中心、斯密森学会、明尼坡里斯艺术协会、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法国塞努西博物馆,私人如德国柏林亨利希·哈德,美国的麦克吉姆、萨克雷等,均有收藏。它们大都作人首纹、裸体人像或鸟(似鹰)纹,呈阴雕或阳雕单线花纹。线条疏密有致,纹饰古朴浑厚,给人一种原始粗犷的感觉。 试举一些古玉图案与这两件玉 圭 相 比较。 1963年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的人面兽面纹玉镑,上部正反两面都以单线阴雕两组不同纹饰,且都以旋转 曲线围绕 目纹展开,形成非常简练的人面或兽面图案。《艺林月刊》第七十六期所载残古玉缘圭,扁长方形,上有二圆孔,上小下大,圭身下部残缺,上部正反两面单线阴雕和阳雕两组不同纹饰,正面上部作阳雕卷云纹,中部作阳雕单线兽面纹,其下为细线阳雕,头部两侧有翼形装饰的人面纹。二孔中间相距处有“廊专”两字,系后人伪刻。反面上部作阴雕卷云纹,中部作阳雕鹰状鸟纹,下部又为 阳 雕 卷 云纹,其下作阳雕巨齿撩牙、眼珠圆瞪、面貌狰狞、冠首带洱的巨人头象,其一侧有婿发的小人断首纹饰。这两件玉器纹饰极为相似,特征十分明显,一望即知它们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到早商时期的玉雕。中国历史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蛋壳黑陶 兽 面 纹残片,上面的阴刻单线纹饰的作法,也与其完全相同。夭津艺术博物馆藏的鹰攫人首透雕玉佩饰,上作一展翅雄鹰以爪攫取人首,人首两侧各有立形夔龙。上海博物馆藏鹰攫人首透雕玉佩饰,上端一侧作一小鹰,下为一巨鹰以爪攫擒一人首。故宫博物院藏鹰攫人首透雕玉佩饰,中间上端作一展翅巨鹰,以两爪各攫取一人首。这三件玉佩均为阳雕,它们的风格和纹饰也是十分相似的。 这些玉器上的纹饰,人则张牙咧嘴、面貌狰狞,有的头戴华冠,.双耳系带大耳环,看上去很具有权威性,它在礼器上占据主要位置,是宗教崇拜的神灵,应是原始社会的酋长形象。鸟则似鹰,舒展双翅,以利爪攫取人首,十分蔫悍凶猛。这些人首有的无冠无饵,婿发,被鹰攫取吞食,他们是供神的祭品。这些纹饰图案,和古代神话传说.图腾信仰以及人祭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有关鸟图腾的信仰和 人 祭 的存在。 《左传》昭公十七年,郊子说:“我高祖少啤挚之立也,风鸟适至,故记于鸟,为一鸟师而鸟名。” “少啤氏以鸟名官,五难为五工正。”《逸周书·尝麦解》说:“乃命少昊清始为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 名日质(挚)”。《尚书·禹贡》又说,冀州“鸟夷皮服”。《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像鸟也。”《尚书·大传》:“东方木也,其帝太啤,其佐句芒。”《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墨子,明鬼》:“昔者秦穆公尝日处乎庙,有神入门而左,鸟身素服三绝,面状正方,日:、予为句芒。”《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日北极天柜。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日九凤”。以上说 明太啤、句芒、九凤都是鸟神。少啤是其每常仪吞神鸟之卵所生,名字叫“挚” ,“挚”与“慧”相同,是一种很厉害的鹰。《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些都是古代存在鸟图腾的确切例证。商代铜器、玉器中有很多作凤鸟、燕子和袅鸟等形象和纹饰的,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它们或可与远古时期以鸟名“正五帝之官”,即在一个大的鸟图腾部落中包含许多以不同鸟类为标志的氏族的情况相印证。以上玉器都以鹰来作为主体纹饰,正是当时图腾信仰的一种现实情况的反映。 玉器的人头图像是以人头祭神,即“伐祭”的直接反映。杀人以祭这一野蛮的宗教仪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这一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交换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在氏族内部出现了阶级分化,同时也出现了扩张领土,掠夺财富的部落 之间的 战争。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对待战争抓来的俘虏的办法是杀掉或者吃掉。后来逐渐把一部分俘虏用作祭祀的牺牲。在考古发掘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河北邯郸涧沟和陕西长安客省庄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都发现有利用废井、窖穴乱葬首身分离的砍头人骨的情况。奴隶社会继承了这一野蛮的宗教习俗,并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烙印;把它作为加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一种手段。在武丁时期的 卜辞中,有大量用 羌作为祭祀时的人牲的记载,一次用羌多达四百人。如“口口 卜,贞口羌四百口于祖。”(《甲骨续存》上卷295页)。还有以俘获的敌人首领作人祭的,如.“人方白”一祖乙伐”(《甲骨续存补编》9068)是一片帝乙或帝辛时的刻辞。“人方白”即夷方伯长。“祖乙伐”意思是砍掉夷方伯长的头,以祭祀祖乙。祖乙疑即武乙。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武官村北地殷王陵进行 了大规模的钻探和发掘,共发现了二百五十座商代祭祀坑。应该说这些玉器上的食人和人首图象,就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这 一 时 期 的玉器花纹,往往一面作人首纹,一面作鹰纹,正反面花纹不一样,实际人首与鹰含义是相同的。鹰是图腾信仰的表现,它也象征着人和神。鹰攫人首纹也表示人、神在攫取人 首,两者是一回事,都是反映当时人祭的情况。 在公元前二千四百年—二千年,即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就已有如此精美而成熟的玉石雕刻,这绝不是偶然的。早在山东龙山文化前身的大坟口文 化 遗 址中,已发现有大量玉石玛瑙装饰品和礼仪用器,与大坟口文化同时期的青莲岗文化一处墓地,就出土了近三百件玉石玛瑙器。山东日照两城镇在解放前发现过成坑的 半 成 品 玉材。1936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这一遗址进行发掘,也获得大量玉器。近年来在江苏吴县草鞋山良诸文化遗址中,发现有成组的玉踪、玉璧、玉缓等,其中有一件表面刻着八组警餐纹。在张陵山上层也发现过刻有四组警餐纹的环形玉琼,广东 曲江石峡M105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大玉琼其 浅 雕花纹与吴县草鞋山出土的玉涂几 乎 一 模 一样。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的玉雕历史是源远流长的。 上面这些玉器除对反映古代的图腾信仰和人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 义之外,它们还是古代玉器断代的极为重要的珍贵实物依据。从它们的形象和纹饰 看,我 们 认 为湖北京山天门石家河出土的凸线阳纹透雕玉凤,河南安阳殷墟五号墓(妇好墓)出土的凸线阳纹透雕玉凤,黄浚《古玉图录》著录的一些鹰纹透雕环形玉佩和人面鹰 纹玉圭等,都应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的早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有的稍迟一些,可能是早商时期的。它不仅给我们在古代玉器断代上提供了新的可靠依据,同时还使我们得到启示,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警餐纹)也是从这些纹饰演变而来的。 ==========正文分割线========== 感谢您对小川的支持与关注,我们将在今后定期更新资讯。 地址:郑东新区商务内环与九如路交叉口天下收藏北区,二楼2083号,藏世界。 |
|
来自: RK588 > 《古玩收藏、鉴宝和文物考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