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伤咳嗽辨治八法(一)

 医道无涯 2016-03-29

□河南省中医院 王禄

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病,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临床上以内伤咳嗽较为多见,病因复杂,往往涉及多个脏腑。本人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表里同治、脏腑同调、标本兼顾之法,每每取得较好的疗效,赘述如下,以期同道指正:

1.表里同治法

肺与大肠相表里,不但脏腑相关、经络相连,而且功能相应、病变相关,所以治疗咳嗽应肺与大肠同治。

①宣肺通腑法。用于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黏稠难咯、口渴烦躁、胸满气粗、大便干燥不行、舌红苔黄、脉弦滑而数等。方用麻杏石甘汤或宣白承气汤加减,方药:麻黄、杏仁、石膏、栝楼、大黄、葶苈子、浙贝、代赭石、旋复花、地龙、鱼腥草、甘草等。

②肃肺缓下法。用于咳嗽气喘、痰阻气机、气逆不降、大便不畅者。方用小陷胸汤加味,方药:全栝楼、杏仁、枳壳、橘红、半夏、黄连、郁李仁、竹茹、煎送礞石滚痰丸。

③表里双解法。用于咳嗽气喘、呼吸不利、憎寒壮热、鼻寒头痛、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浮而有力者。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④补肺涩肠法。对于久咳不已、小腹不温、咳而遗屎者,属肺虚肠寒不固,方用玉屏风散合桃花汤加五味子、诃子、炙米壳等治之,共凑补肺温涩止咳之效。

2.和胃降肺法

《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环循胃口,上行而达肺中。表明肺胃密切关系。就其生理特点而言,肺胃之气,同司下降,其气以降为和为顺。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肺气不利而随之上逆,咳嗽喘息遂作。正如《素问·咳论》谓:“胃咳之状,咳而呕……”痰热停滞于胃,胃气不和,必沿手太阴肺经上逆,波及气道,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伴有腹胀、嗳气、舌苔黄腻、脉滑等。治疗应以和胃降逆为大法,辅以宣降肺气、止咳化痰之品。方用旋覆代赭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并佐以清热肃肺止咳之品,常选用半夏、陈皮、旋覆花、代赭石、黄连、前胡、桔梗、浙贝母、百部、紫菀、款冬花、黄芩、枳实、生竹茹、竹沥等。若咳嗽痰少,胃脘痞闷,恶心欲呕,腹胀,便溏并伴口腔溃疡者,属寒热错杂,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