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一一三贤故里介休

 老刘tdrhg 2016-03-29

 

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一一三贤故里介休

    山西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侧,汾河南畔,距省会太原市139公里。介休素有陕晋通衢之称,是三晋腹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一一三贤故里介休

    介休又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 

  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一一三贤故里介休
    介休还是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
    在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上,声名最为显赫的君主就是被奉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重耳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虽为晋献公之后,但献公晚年昏庸无道,听信谗言对他动了杀心。重耳闻讯后逃出晋国,从此开始了历时19年的流亡生涯。在流亡途中,重耳饱尝艰辛,受尽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之苦。重耳最终能夠重返晋国为君,离不开随行忠臣的帮助,介子推便是其中之一。《韩诗外传》第十卷中的一段文字揭示了介子推的忠义之举:“晋文公重耳亡过曹,……重耳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由此看来,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尚能如此忠心,实属难能可贵。根据《史记.晋世家》的记载可知,文公登基后论功行赏,只进行了一半周王室就发生了内乱。忙乱之间,重耳竞没能顾得上封赏介子推。事后,介子推并沒有邀功请赏,而是携母入绵山隐居。晋文公得知之事后十分内疚,于是文公将整个绵山区域封给介子推,号曰“介山”,並表示这样做是“以记吾过,且旌善人”。后来在介山一带设置了“介休县”,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1992年改设为县级市。
   正史里关于介子推的记载很简单,但民间传说就丰富多了。传说文公还亲自来到绵山,寻子推而无果。因思念心切,文公无奈,下令火烧绵山的办法逼介子推下山。本想把他逼出来,但介子推守志不出,与母相拥,抱树而死。“白鸦护身,羽毛成真”。文公追悔莫及,为了悼念介子推,遂下令将这一天定为禁火日,我国流传千年之久的“寒食节”就是由此而来的。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到寒食节时,家家户户都不举火,只吃寒食。。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而介子推的死难实则成了清明节的源头。

 

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一一三贤故里介休
     以寒食寄托哀思,是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难日乘龙舟往汨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原的躯体。这是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
     民间还有反映百姓对名贤介子推良好愿望的传说。清代山西名士傅山在《介林》一诗中有“晋霸园林迷草木,绵田香火动春秋。仙名卖扇传东海,身隐承颜宵故丘”。从而道出介子推退隐后云游四方,在东海卖扇的故事。我们且不评论故事的真实,而介子推终于以其忠义而名垂青史,三晋历代也不断修建祠庙来追忆这位贤人。西汉刘向《列仙传》后奉介子推为道教之神,儒家将其祀于文庙,佛家奉他为罗汉,成为儒、道、释共同推崇的文化名人,介子推还被选入《全球名人辞典》。这些无疑给介休赢得了声望,使绵山名满天下!

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一一三贤故里介休

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一一三贤故里介休
     介休山河秀丽、景色宜人。境内绵山如屏耸立,汾水似带环绕,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绵山风景区是六大低山旅游风景区之一,以自然景观“奇、险、秀”,人文景观“古、巧、绝”著称,寺庙、道观大多建于悬崖壁之间,主景抱腹岩岩顶伸出,呈抱腹状,洞内可容万人,实属罕见。自隋唐以来,绵山就是参拜、旅游的胜地,史载一九二六年,瑞典国王曾携家室登山礼佛。

 【注】主要参考资料《绵田香火动春秋》 张昕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