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经典资源库8 | 花木兰从军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内附视频)

 王断天崖路 2016-03-29

点击上方微言教育,一键关注我们!

花木兰,一个千百年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以她的勤劳善良和坚毅勇敢广为赞扬。今天,我们跟着专家的讲解,进一步了解这位巾帼英雄的经典传奇。

【诵读】

诵读专家: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书写】

书写专家:袁波(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讲解】

讲解专家: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木兰诗》讲解

专家 |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古诗《木兰诗》。

花木兰是北方人?

《木兰诗》这首英雄主义赞歌在中国流传的程度也是很广泛的。关于这首诗我们先说一个小细节,木兰是北方人,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北方人群的一个女孩子、女英雄,但是最早著录这首诗的文献——就是把它写在一个文献上的是南方人。

魏晋南北朝大体在黄河、淮河以北地区,大多数是来自于草原的游牧人群,他们进入到中原以后才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开始转变生活方式。故而这些人身上还带有着尚弓马、尚武的特点,平时则是种种地。

你看木兰平时的“唧唧复唧唧”,如果没有一场战争,她可能永远这样,从小姑娘变成老太太,一直从事农耕这种活动。但当战争一来,她便两眼出神,开始自备武器参加战争。这个在北方人可能是个家常便饭,可是在南方,南方的主体人群主要是西晋动乱以后从北方迁到南方的,也可以说是比较老牌的汉族贵族。所以他们对女子参军这个事情就感到新奇。所以有学者推测可能北方有这么一首短歌传到南方以后,南方人就不断地再加工它,赋予它更多内容,把它变得丰满,然后广为流传。

这首诗有何特点?

刚才我们说过它可能是一个北方故事,北方的原初的那么个本子拿到南方后慢慢改变的,所以这首诗的语言上有很多特点。一开始写“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当户织”就是对着窗户织布。“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说织布声突然停了。接着下边“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母亲出来问话了,这就是乐府民歌的一种常态,用对话来表现内容,然后木兰就说:“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接着又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家里没有年轻的男人,只有老父亲,即阿爷。再下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平凡的、可能“唧唧复唧唧”一辈子的一个小女孩就在这个“愿”字之下,她的面目出现了,也就是说木兰这个形象就在“愿”字这体现出来,她发了一个宏愿,而从芸芸众生中出来了,这个词用得很有力气、也很有表现力。

下面开始自备武器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历数东西南北,这也是乐府常用的方式。在这个句子里面这样一个句子的出现是一种复沓、一种重叠,是有表现力的。而我们从这个东西南北的历数中、买东西中我们看到了小风车似的一个小女孩,要打仗了跟要过年一样,是无限的欣喜。家长同意了以后就开始忙碌,像个小风车一样在那旋转,这形象是非常生动的。它把性格也写出来了。

但生活中人是复杂的,毕竟是个小女孩,离开父母,头一次离开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虽然在重复中,但却是越走越远。“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越来越远,跨过黄河,走到燕山北方的山,然后风光变了,声音变了,家的气息越来越远了,小女孩难免回头,甚至难免落泪,真是“无情未必真豪杰”。在这个地方,小女孩——木兰的性格陡然丰厚起来了,这是一个爱家的人。这里有一个辩证:越是爱家的人,当国家有了危难的时候,他的英雄主义越有基础。

十年仗如何打的?

接着下面这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个句子太不像民歌了,这种句子,汉代人写不出来,魏晋南北朝早期的人也写不出来,只有到了南朝要结束的时候,齐梁到唐才能写出来。有人就认为这个调子是李白的调子。这种精彩的、干练、铿铿锵锵的、短而富于内涵的句子,唐人的意味很浓,这是因为中国的诗到齐梁的时候,唐音快出现了甚至已经出现了。这就是我们之所以说有后来人的润色。

举一个例子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书》里记录鲜卑人历史的文献里面有这样一首诗,写一个北方女孩子,叫《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群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这个写的,这个诗其实写的是一个豪强之家,说他们家有个小妹妹,撩起裙子来上马就跟秋天的蓬草一样旋转,打着溜地跑,而且射箭左右必叠双,即她射完一箭再射一箭,打到同一个位置,所以这样的情形下,他们家女子尚且如此厉害,他们家男的更不必说了,若遇到他们家男子更要命了。这里有一种对这个家族的畏惧。但是这个诗词反映了一种北方状况,即女人好骑马、好射箭,也就是北方女子很能干,绝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而是买米买面打官司诉讼都能来,伶牙俐齿的。不过这里面有些问题,一个女孩子,就像本诗所讲的,藏了十年没认出来,有好多事不好说。若真要把她拍成电视,就说是北方没有这个习惯,她是一个特例。

其实她参军这十年怎么掩盖的,其中要花大心思了、必定要绞尽脑汁。然而实际上北方没那么难,但是在南方作者、南方人看,这是个难事。所以它就藏拙,十年仗如何打的?作者用了帅气的句子、用这种文字本身的声色遮掩,交代十年很快就过去了,而且这十年中戎马倥偬,战争生活崎岖不平,因而说“万里赴戎机”,军情紧急;“关山度若飞”,千难万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环境很冷。而且军中生活被写得有声有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互文形式——将军百战死、壮士百战死,由此回来的人不多,但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而且能活下来不容易,所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见天子了,因为功劳大。所以这段文字简省,它不能不省。我之所以一开始要提这个诗是在南方完成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它的艺术。

木兰为何不用尚书郎?

接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这是一个对话形式:可汗问道你需要什么?需要官,需要钱,还是其他的?然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不要尚书郎这个官职。关于尚书这个官职,在汉代是在皇帝身边伺候皇帝的,有些甚至还是宦官出身、有些不是,魏晋南北朝,但由于他接近皇帝,逐渐到魏晋南北朝、到后来,如到了唐代它就变成了六部尚书、变成了公卿,官很大,从中便可以想见木兰的功劳之多,这都在增色,有意无意的在增加这个筹码、在增加这个力度。人家木兰不用尚书郎,毕竟木兰知道自己是个女孩,哪有朝廷的一个女士做官的道理——当然如果是赶上武则天也可以了——可毕竟女孩当官是个特殊现象,所以这个地方她是辞谢的。

当然诗这样写可能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表现木兰是个本色的人。何谓本色之人,“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我今天虽颇有成就,但我最初是替父从军的,我们家“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我是替爸爸分忧的,我是爸爸的乖女儿——我要回去。所以一句“木兰不用尚书郎”,这真是如贾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体现了木兰的不俗气、脱俗,这是性格,也是她可爱的地方。不做尚书,却“愿驰千里足”,给我一个跑得快的马,亮着蹄儿跑,我要回家。“送儿还故乡”,你送我回家吧。

花木兰是爱美之人?

辞官是个关键点,下面故事开始发生转折。木兰马上就要回到家,接着就很热闹,且看:“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十年不见的父母老了,走的时候如果算是六十岁,现在已是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出门相扶将”,你扶着我,我扶着你,才能走得快。“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女孩的姐姐要出门了,要见英雄归来了,需要打扮打扮。这是捕捉生活的细节,诗人是信手拈来。如果说阿姐闻妹来,哗哗哗便跑出来去迎接,就不是阿姐的特点。接着就是“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家里无限的欢迎。

在文学史上,这种回家的场景很多,譬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也是一种回家。“十五从军征”那个回家人都死了,也是一种回家。而这里这个回家是与前文相得益彰,木兰想家,家人也在想她,所以这交代了人物环境,虽然诗人可能无意,但我们看到这个家庭是和谐的。

十年间想不想家,没有交代,但是在这儿——“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贴花黄也是唐代的风俗,女孩在脸上贴一些颜色,即著花黄。且不说这个,回家以后,木兰马上把战袍脱掉,把女孩子本色尽情显露了。表明这也是一个爱美的小女孩,她的本性、天性,她战场上所有思家的那种情绪,郁积到现在爆发了,回来以后就把原来住过的地方、化妆的地方,原来择菜的地方、做饭的地方都走一遍,看一看、摸一摸,很是热爱生活。所以花木兰这个形象简直是烂漫的,她不是呼之欲出,她整个在纸上蹦蹦跳。好了,把女孩子身份换了出来以后,“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这是一首英雄主义赞歌?

接着下面一顿议论,正是乐府诗结尾的时候加几句来点题的做法,而且这个意思非常好。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大家平时在家闲待的时候,公兔子没完没了地在那折腾,那腿噼里啪啦的,养过兔子的人都知道——公兔子它闲不住。母兔子眼迷离,在那吃完草,吃完菜在那儿歇着,这是平时状态分男女。但若为国家效命打仗上战场了,还分什么男女吗?跑起来一样快。这个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超越了很多那种老孺、腐儒的那种看法,也超越了正统。且应该是个北方观念。男女平时分工,真正打起仗来不分男女,凸显一种英雄主义。我们上来时便说,这是一首英雄主义赞歌,而且这个英雄主义,这个赞歌把敬意献给了一个平凡的女孩子所显示出来的那种超须眉的气概,这在思想史上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

总而言之,这首诗,我们说它最大的成功,是有一个活泼泼的人物、活泼泼的灵魂。它是跃然纸上的。另外它用了各种方法,它详略得当。里边有些句子是民歌调风格,有些句子是文人格调,但是这个并没有引起我们读起来的时候不快,我们读到“万里赴戎机”时我们就精神振奋,要打仗、快速的。它用语言自身来填补一种缺陷,让你不太觉察,实在是用得好、天衣无缝,所以说这首诗是我们古典文学世界里面一首既别致又有很高的思想价值的美丽的诗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