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孔竖笛——小学课堂乐器之首选

 xdcd 2016-03-29

八孔竖笛——小学课堂乐器之首选


浙江省杭州市闻涛小学 黄克坚


  八孔竖笛具有固定音高,又容易入门,是一件教学两便的乐器,但也有不少教师认为八孔竖笛不如六孔竖笛更简单易学,这种错误的看法影响了八孔竖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和推广,有必要予以纠正。

  六孔竖笛是模仿八孔竖笛研制的,指法简单,上手容易。但作为八孔竖笛的过渡产品,又具有气息控制难度大、音域窄、转调难、吹变化音困难等“硬伤”,因此,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八孔竖笛指法科学,气息简单,音域较宽,演奏变化音容易。作为十二平均律乐器,它可以吹奏任何曲调的半音音阶、任意转调,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固定音高概念和在音准上的优势,使八孔竖笛对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和长远发展有更大的帮助。

  竖笛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巴洛克时期就被广泛使用。八孔竖笛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全名叫Recorder,意为“像鸟歌唱的笛子”,它由簧片振动发音,簧片永久性地固定在发音窗内,它由簧片振动发音,簧片永久性地固定在发音窗内,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响。巴赫、莫扎特、维瓦尔第等大音乐家都曾为其写下大量流芳百世的名作。八孔竖笛是系列乐器,适合独奏、合奏,目前已经有九种之多,常见的有五种,分别是超高音笛、高音笛、中音笛、次中音笛和低音笛。八孔竖笛在许多国家的专业音乐院团特别是中小学被普遍使用,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

  因此可以说,八孔竖笛应是小学课堂乐器之首选。我在八孔竖笛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具体做法提出供参考。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的重要审美途径。要求3年级开始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每学年能够独奏或者和他人合作吹奏2—3首曲子,以促进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和增强音乐双基能力,在通过乐器发挥审美教育功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于这个阶段跨度有四个学年,有必要对每学年的器乐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细化。鉴于杭州地区使用人音版教材,三年级推荐使用的课堂乐器是口风琴,竖笛是从四年级开始学习,笔者从多年来实际教学状况出发,根据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确立了四至六年级的竖笛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第七册:学习竖笛正确演奏姿势;学吹单音“5、6、7”;长音吹奏;单吐法;双声部单音、长音吹奏。

(注:由于八孔竖笛C调指法全按作“1”对于刚接触八孔竖笛的学生比较困难,特别是6孔(右手无名指)7孔(右手小拇指)都有大小孔,初次接触指法不熟,容易漏气,故推荐从“5”入手。)

  第八册:学习竖笛的吐气方法(双吐法);“1—6”的指法图并练习;低音、连音吹奏方法;了解波音吹法。

  第九册:学习竖笛高音、长音吹奏方法;学习变化音“#5、#2、#4、#6、#1”的指法;进行竖笛二声部练习。

  第十册:学习装饰音的吹奏方法;介绍转换调知识;演奏简单的二、三声部乐曲;学习波音的吹奏方法。

  第十一册:学习C调、F调的转调并吹奏歌曲;竖笛独奏、合奏或为演唱配伴奏。

  第十二册:继续学习转换调吹奏;竖笛独奏、合奏或为演唱配伴奏;鼓励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吹奏专业曲目。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1.利用范奏激发兴趣如何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要以兴趣为引导,周密细致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各环节环环相扣,让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完成为下一教学目标做好铺垫。如:第7册竖笛启蒙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的第一课,对多数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竖笛,对它的构造、声音等都充满着好奇。此时第一单元“水乡系列”教学刚结束,笔者发现孩子们对歌曲《采菱》很喜爱,我就即时范吹《采菱》,那熟悉的旋律、优美的音色,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演唱起来。范奏后再适时介绍竖笛的基础知识,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再对《采菱》的第一个音“5”进行节奏和长短音的单吐练习,如:

让教学环节自然过渡,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

  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就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有后续的教学手段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对学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仍然莫过于范奏。让兴趣点随着教学过程自然过渡,让学生的短暂兴趣变为稳定的兴趣。

  2.精心选择教学曲目竖笛教学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与歌唱教学、欣赏教学互为补充、密不可分。在选材时从现行的教材中选编一部分易吹易唱的经典歌曲作为训练曲目配合教学的开展,既锻炼和提高了竖笛演奏水平,又深化了歌唱和欣赏教学,还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一举几得。如:

  第7册:《采菱》、《乒乓变奏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第8册:《小螺号》、《白桦林好地方》、《森林的歌声》;

  第9册:《雨花石》、《叮铃铃》、《踩雨》;

  第10册:《我们的田野》、《四季歌》、《铃儿响叮当》;

  第11册:《同一首歌》、《化妆舞会》、《茉莉花》、《洛列莱》;

  第12册:《欢乐颂》、《邮递马车》。

  以上歌曲、乐曲都可用高音八孔竖笛吹奏。

  同样,教师还可以适时补充一些学生喜爱的课外优秀曲目加以改编,作为练习曲。如:《虫儿飞》、《北京欢迎你》、《龙的传人》、《映山红》、《泰坦尼克号》、《青花瓷》、《神话》、《挥着翅膀的女孩》、《天空之城》、《海角七号》、《查尔达什》等。虽然有些流行歌曲的歌词对少儿来说不很适宜,但是演奏旋律就没有这个顾虑。其实,现有教材上不少竖笛练习曲都是经典的情歌,如《康定情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敖包相会》等。因此,无论是音乐课的常规课,还是竖笛教学都应该让经典与流行并存,这才是良好的教学举措。

  3.利用其他教学活动全面提升竖笛教学效果

  这里的“其他教学活动”指竖笛教学以外的教学内容,包括上述提到的歌唱教学、欣赏教学,以及舞蹈律动教学、拓展创编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融合其他教学活动进行竖笛教学,可以让枯燥、机械的反复吹奏练习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对于保持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竖笛教学很有帮助。如:

  (1)融合唱歌教学,强化音准节奏

  如第9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歌唱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冬日雪景,学生带着这样的心境去演唱歌曲,入课很顺,但唱到“#2”时还是容易“走音”。

  笔者让学生用竖笛在F调上吹奏“3-2”和“3-#2”,感受变化音。学生自己在对比中学习的效果远比教师在钢琴上反复弹要好,同时也让学生的视奏能力有所提高。同样在学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复倚音”难住了很多同学,这时候光听范唱或者跟琴反复练习都会让一部分学生难以把握,这时我让学生分组分层次练习,一组吹奏一组唱交替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此可见,竖笛参与唱歌教学对提高学生音准、增强节奏感具有一定的优势。

  (2)融合欣赏教学,培养审美听觉

  音乐欣赏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通过欣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从而感知、理解、创造音乐的美。但是机械地重复听,再优美的旋律,学生也会厌烦,学习兴趣很难保持。通过把竖笛教学融入到欣赏教学,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个矛盾。在欣赏教学中,主题旋律、变化的乐段或短小的经典名曲等都可以采用竖笛进行生动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旋律变化和情感变化。如第8册的《森林狂想曲》,旋律极其优美且易学易吹。在学生初次欣赏后,教师用竖笛以C调高八度进行范奏。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多种形式加入演奏,感受大自然的美。在第二课时,变换调高吹奏,并在长音处加入波动音和颤音。还可让其他学生进行拓展表演。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如《森林狂想曲》、《查尔达什》、《魔鬼的颤音》等许多名曲,体会简单的竖笛吹奏出的如此美妙的旋律,以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训练。

  (3)融合合唱教学,提高综合素养合唱教学是小学第二学段歌唱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人音版音乐教材从五年级起,大部分歌曲为二声部合唱曲,笔者将竖笛吹奏与合唱融合在一起,进行了教学实验,降低了学唱二声部歌曲的难度。并以竖笛合奏教学作为合唱教学的突破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合唱音准,形成了器乐教学辅助合唱教学的基本模式。

  (4)融合第二课堂,点缀七彩童年

  音乐是课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教师可以开展“竖笛兴趣小组”,成立“竖笛合奏乐团”,深化竖笛教学;也可以开展竖笛比赛等活动。这会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成就感。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促进学习兴趣,而且活跃和丰富了校园生活。

  总之,八孔竖笛作为孩子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的必备乐器,具有唱歌和欣赏教学不可替代的功能。广大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实施八孔竖笛教学,并与其他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必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