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假初中语文知识大梳理)古诗词阅读 1

 江山携手 2016-03-29

 

例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市

考点梳理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题材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本文就是他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的名篇。

这首词也是中考试卷上的“点击率”是非常高的,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两个省市来“点击”。

1题考“指代内容”,这非常简单,窍门就三个字“往前看”。答案也非常简单,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我们在理解时,不妨往深处看看:表面指的是人合和月圆。实际是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对团圆的向往。

2题考“词人情感”,有意思的是,命题人没有选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千古名句,却抓住心事重重的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一个细节。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词人自己)。为啥睡不着呢?——怀子由嘛!词序中其实说得明明白白的。所以,把词读透了,词中的什么情,什么感也就自然明了了。

【参考答案】

1.表面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合和月圆。实际是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对团圆的向往。

2.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了,月光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入眠的人。表达了诗人因思念亲人,彻夜不眠之情。

例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

【盐城市】

考点梳理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记录了唐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大多反映民间疾苦,诗风沉郁顿挫。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是诗人晚年的代表作品。

1题第1问“描绘诗句画面”,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我们要把诗句直译出来,作为描绘画面的基础: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然后,将这个句子变成一段描写性语言。在写作时,尤其要注意由近及远动用视觉、听觉,同时注意叠词,突出“凄凉”的生动效果。第2问“写出诗人悲苦”,考查的是概括提炼能力,回答时抓住“万里”“作客”,“多病”“独”等关键词,结合注解及课文中对他的身事、思想的了解我们基本可以感知。知人论世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个离不开的法宝。

2题课内外联读,考查“抒情方式”。其实,抒情方式无非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本文作者写自己一天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最后一联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直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有了这些储备,答案不言而喻。

参考答案

1. 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2.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